谈艺术创作中个人的情感与题材的选择
2020-12-28黄子恺湖南湘潭
◆黄子恺(湖南 湘潭)
每个人都可以是历史境遇和现实生活的认知者、解析者和批判者。而我选择的是站在城市之中,去审视当下都市人复杂不定的内心世界,并企图借画笔来传达当下都市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情感状态,从而产生一种能够与心灵相呼应的情感共鸣,表达一种当代都市人在特定时间段之下的精神状态。因此本人创作出了《城·夜系列》《肖像系列》与《城·梦系列》来反映“夜是城的归宿”这一创作主题,是围绕现代都市人的内心境遇而展开的,而正是夜晚的都市更具有着它神秘而又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夜色的笼罩下容易使人们唤起内心中需要守护的那片精神家园,同时与人们在都市当中的形形色色更具有戏剧性的阐述。
自从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立项后,这几年围绕着“夜是城的归宿”这一主题进行了艺术创作,我创作出三个系列的作品来反映这一主题,分别是《城·夜系列》《肖像系列》和《城·梦系列》。这三个系列创作有着时间先后顺序,是我这些年来对项目主题的探索和总结,它们之间有着艺术创作规律性、连续性的关系。接下来我会详细阐述这三个系列作品创作的灵感与具体执行方案与目前阶段性的经验总结。
《城·夜系列》
《城·夜系列》这个主题最开始来源于《上海早晨》与《下一站》等这类作品的延续。而《上海早晨》系列作品正是我毕业后迈入社会当中的一些体悟。初入社会当中的年轻人怀着满腔的抱负与十足的信心奔向大都市,但现实是我们处处碰壁,感觉自己不能适应社会环境,找不到与自己所学的对口专业,自己的人生价值无法实现,为了生存背离了自己的初衷。因此许多人频繁调换工作,生活状态也处于频繁更替之中。在这些年徘徊之中我们慢慢学会了与世界妥协与他人妥协与自己妥协:这是不是我要的工作?这是不是我今后要过的生活?我们的人生应该追求的是什么?在高强度工作的逼迫下对追求物质财富的渴望中,我们学会了担当的同时也学会了圆滑,学会了接受,学会了……很多时候,我们的奋进只是对命运的挣扎,希冀着不被时代抛弃。在这几重压力之下的人可能会变得浮躁,内心也出现从未有过的彷徨,个体灵魂迷失在了都市之中。这种情绪不仅仅会贯穿在《上海早晨》这一系列作品之中,也对后面的几个系列作品有着深层次的影响。
黑夜,像一块面纱,遮住了本该有着明确的光芒,它是这样的朦胧这样的神秘——
都市是繁华的,惟其繁华,所以喧嚣,人在其中,最易迷失自己。我,亦是如此。毕业后的几年,在忙碌中充实,也在繁琐中迷失,再也找不到昔日那个常常凝神沉思、拥有宁静心灵的自己。因此,我内心深处总是一片茫然。一日,深秋黄昏,走出工作室,望见黑夜即将到来,陡然间更添一份惆怅,便决定步行回家,留一点单独空间给自己。行走中,恍然发现:喧嚣的城市,在黄昏苍茫中让人顿感温暖与安宁。远处,点点华灯初上,鳞次栉比的高楼也仅是隐约飘渺,少了些许往日里的压抑;眼前,白日里的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在沉沉的暮霭掩映中也少了些许喧嚷,静静行驶,成为温馨宁静的画面。道旁则更是树树皆秋色,以满树的金黄向世人宣告着它们固守一生的美丽,即使那些因不堪秋风而凋零的片片落叶,也都带着回归的宁静与满足。再往前走已经是深夜了,深夜城市是白日城市喧嚣的背面,我更听不见市井嘈杂的声音,剩下的就是一盏盏路灯,与被照得似有似无的街道和张牙舞爪的树枝,偶尔也会飞驰过几辆小车,最终消失在街道的尽头。这时路边的株株秋树,在灯照中,抛却了单调的黄色,呈现出红黄绿三色深深浅浅的组合。树与树不同,叶与叶各异,使人在苍凉的深秋之夜中品味到色彩的灿烂。还有一些老树,早已褪尽了昔日的妆容,在猎猎寒风中,在深深夜色中,尽情展现它那曾被浓荫所掩盖的嶙峋的本色。喧嚣的都市一角,此刻它们将迎来属于自己的宁静。我的心情在瞬间灿烂起来,好像感觉夜色中也处处充盈着一种欢欣愉悦的声音,那是心灵在欢歌。以前一直仰慕江南古镇中人心灵的宁静,渴望像他们一样拥有对一切都安之若素的心态;一直以为都市的生活中,在繁密的冰冷的钢筋水泥的丛林面前,在川流的物欲面前,人是如此渺小,以致于我们无法找到真正属于我们内心的声音。然而,夜色笼罩之后是可以找到属于人们自己内心的那片净土。经过一整天忙碌工作的人们,也只待夜幕降临之时他们才会各自放下手上的活,停下脚步,享受着各自的生活。陶渊明、王维回归田园、隐居山林,在幽静恬淡的自然山水中找到了自己的本心;而苏轼却在出世与入世的夹缝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支点,顺境锐意进取,逆境达观乐天,因为他都找到了让心灵宁静的方式。都市中奋斗的我们啊,请放慢前行的脚步,多留一片空间给自己,好让我们可以在喧嚣的尘世中留一份宁静在心!那晚夜走之后我把这种感悟通过了《城·夜系列》作品来表达,我更能感受到那些张牙舞爪的树枝与似有似无的街道就是每个都市人的内心写照。
城·夜N0.31 20cm×30cm 布面油画 黄子恺
我从都市生活体验出发,以另类的视角揭示现代城市对于人性的异化,人在高耸的建筑群中,在强烈的透视分割结构中被物化为一个体面,人的主体性在此被消解为一个单一的空间纬度,以至于可有可无。在形式语言上则以轻松的接近于建筑效果图的手法,这可能也和我本科学版画专业的经历有关。在创作这批作品中,起初我只是对夜色的色调感兴趣,在黑压压的夜色中能够很轻松地找到画面大的构成的同时,也多了一份白天没有的神秘感,这有助于我对画面的概括,但是到了后期我才真正的明白夜色之所以有了宁静的心灵感受,更多的就是一种神秘性的体悟在里头。黑夜能让人们安静下来思索着各自的人生,包括对未来的遐想、对往事的回忆。
《肖像系列》
之后时常夜行,我成了一个夜游者——
在创作《城·夜系列》中我陆续关注到了神秘性、象征性与城市符号等具体体悟。这个系列后期创作主要是以类似北上广深这种现代大都市作为参照素材,更多的是表现人群在高楼林立之间穿梭,这时城市的流动性一词激发了我的灵感,我发现城市中穿梭的人群的影像可以单独拿出来进行艺术探索,这样也可以具体解决《城·夜系列》在后期创作当中作品过于程式化等问题,因此就出现了一批反映都市人精神状态的作品。
《肖像》系列作品通过一些影像的处理方式,记录了一些朋友的影像,通过影像阐述的系列作品,反映的是个人的境遇,孤独者、夜游者。通过之前画穿梭的人群,我感受更多的是在大都市坏境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人是孤独的,人在高楼林立中被异化的人性,人的主体性在此被消解为一个单一的空间维度以至于可有可无。在描绘人物摇摆头部的影像作品中,色调处理成单纯而沉郁,在其中也会溢出一种荒诞与虚无,透出几分心理上的陌生与恐惧。
人们拼命工作、熬夜加班,只为了有个能安置自己家人的小蜗居,却发现房价的涨幅远远大于自己工资的涨幅;人们努力学习投资,看书做研究逛论坛盯盘,只希望让资产的增幅能跑赢通胀,却发现连本金都在股市中折损大半;人们茶不思饭不想心心念念着自己的暗恋对象,只为了对方能在人群中多看自己一眼,却发现人家转瞬间结婚生子,只剩自己孑然一身……
此时我想到了卡夫卡写的《城堡》这本小说,城堡只存在于人们的对话中,从未真正出现过的地方,竟然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它就是人们的小目标、小追求、小理想,明明近在眼前,似乎唾手可及,却始终可望而不可及,每次想要靠近地尝试,反而把自己推得离目标更远。
2点10分
窗外的窗已安睡
只剩夜游者
撑着那诡异的眠在偷看
偷看那比黑夜更黑的颜色
安睡者是幸福的
因为他们安睡于这黑色中
不慌不惧
于是夜游者将耳机声音调到最大
可那歌却撕裂了夜
3点4点5点
迷狂的夜游者也将睡去
这夜不再漫长
……
《城·梦系列》
这片灵魂净土,精神家园——
《肖像》中传达的是个人的境遇,孤独者、夜游者,这种状态伴随着二十几岁的人,甚至还会继续延续今后的十余年载。这种状态是游离在现实与理想之中,是游离在真实与真相之中,是游离在自我世界与外部世界之中。我只能继续寻找通往这个世界的灵魂桥梁,继续彷徨、继续游离。就像尼采说得那样:就算人生是出悲剧,我们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出悲剧,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 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也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也正因为游离在自我世界与现实世界之中,这种感受就如同梦境一般,才会呈现出《城·梦系列》的作品。这批作品重要的目的是要表达人内心需要守护的那片精神家园,在繁密的冰冷的钢筋水泥的丛林面前,在川流的物欲面前找到真正属于我内心中的那片净土。
我在收集素材的过程是很随机的,一般是在生活中遇到了有兴趣的场景和事件就记录下来了。无论是自己拍的照片还是电影截图都是一些图像元件,等待着被开发和组织。在创作前我首先会对基础图像进行抽象化处理,会画一些草图。然后对选取的特定符号进行图像志分析,结合每张画的一个小的副标题寻找特定形象的象征意义和在历史中的意义。在物体的造型上我不求面面俱到的塑造,而是营造一种与画面空间紧密结合的氛围关系,在构思画面的过程中会有意地抽掉或改变一些人们意识中惯常的元素。我的心中会先有“形式”,依据“形式”从充满了“形状”的现实中节选,将画面的叙事呈现片段化或无叙事化,具体空间秩序有时变得若有若无,进而画面就形成了时而接近日常时而又跳脱出来的间离感。我画面中的人、物、景更多时候都是符号化的,非自然态的,逻辑是在画面中重组的。因为我体验到的生活中很多的细节都太具有欺骗性了,我想在绘画中偏离生活的蒙蔽。这批作品中运用了超现实的艺术手法,多层空间的运用,形成一种私密空间与外部夜景城市的关系。这个被遐想的空间可以说是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外部空间就代表着现实的物质社会,空间中的人物、动物、椅子等物质是自己平时接触的东西,或是对未来的思考也或是对记忆的追思,整个这样的画面构建如同梦境一般。这类作品还有着几层寓意,第一种是我与自我的对话,第二种是自我与真实社会的对话,第三种是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的对话。
当然目前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在单幅作品中我缺乏清晰的表达,东西往往堆积得过多,结果就是过于纠结太贪心了。我虽然也会在画面中安插一些类似小彩蛋等待观者发现,但这只能是对画的加分项。我最近在考虑将明确的故事植入自己的展览项目,但阅读是需要积累的,而且自己爱好的方向要很明确才行,这需要时间急不得。
城·梦N0.3 150cm×140cm 布面油画 黄子恺
城·夜N0.11 50cm×65cm 布面油画 黄子恺
城·梦N0.5 170cm×170cm 油画 黄子恺
肖像No.2 50cm×60cm 油画 黄子恺
肖像No.1 50cm×50cm 油画 黄子恺
往事演奏家 170cm×156cm 油画 黄子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