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2020-12-28

兽医导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嗜血血清型纤维素

猪副嗜血杆菌又称为格拉泽氏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细菌性疾病。在养猪业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病原导致的疾病越来越多,尤其是猪副嗜血杆菌病已成为制约养猪业发展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1 病原及流行病学

猪副嗜血杆菌是一种短小杆菌,经革兰氏染色后呈阴性。其能够引起猪发生浆膜炎、关节炎、胸膜炎以及脑膜炎等,所以本病也常被称之为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病原菌有15种血清型,在临床上最常见的血清型有4型、5型和13型。不同血清型的猪副嗜血杆菌具有不同的毒力,只有1、5、10、12、13、14型的毒力最强。病原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多是由一些应激因素造成的。本病菌对营养要求较高,在普通培养基上不能够生长。在一些营养性培养基上可以生长良好,如TSA、BHI等培养基。病原对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常在环境中存活较短的时间就可以死亡。在4℃的环境中可以存活较长的时间,通常为5~7d。本菌在培养时需要提供CO2和V因子。

本病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尤其是5~8周龄仔猪的发病率较高,通常发病概率在18%左右。一般病情严重的仔猪死亡率可以升高,最高可以达到50%以上。有的仔猪在感染后3d内就可能出现死亡。本病的传染源为发病猪和隐性感染猪。传播途径多为呼吸道,另外,由于本病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所以断奶、混群和转群等行为也可以造成内源性的感染。本病的易感动物为猪,各种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尤其是断奶仔猪和育肥期的猪感染率最高。

2 临床症状

本病的临床症状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可以分为两种,即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是目前发病后最常表现出的一种临床症状。

2.1 急性型 病猪发病后表现为精神不振,体温上升,常可以上升到42℃左右,有的病猪甚至可以达到43℃。病猪常表现扎堆、拥挤和嗜睡的情况,食欲下降或者食欲废绝,不愿站立或者站立不稳,有的病猪出现关节炎,关节肿胀,触碰时有明显的疼痛感,并表现为跛行,严重的病猪出现颤抖等。病猪表现为呼吸不畅,严重的表现为呼吸困难,多为腹式呼吸。在病猪的耳根、腹部以及四肢内侧部位的皮肤出现发绀,并且通过指压不会褪色,严重的病猪甚至会表现为皮肤的坏死和脱落情况。病猪的鼻孔中也会不间断出现很多粘液性分泌物,眼睑水肿等。随着病情的发展,有的病猪发病严重,表现为消瘦、皮肤苍白、被毛粗乱等情况,而后会出现倒地侧卧,四肢呈划水状,衰竭而死。

2.2 慢性型 本型的病猪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周身皮肤苍白、生长发育变缓,一窝猪中常用有15%左右的病猪为此型。

3 病理变化

将病猪剖检后,发现病变为关节中的关节液增多,变的浑浊,尤其是腕关节和跗关节。将腹部皮肤切开,可见内有大量的胶冻样物质。病死猪的部分淋巴结肿大,常见于下颌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腹腔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性渗出物,颜色表现为淡红色,呈胶冻样。在肝脏和脾脏表面也会有大量的纤维素性物质沉积。肝脏肿大,表面可见有斑点状的出血。肾脏切开后可见其内部有尿酸盐沉积,肾脏乳头有出血。肺脏和心脏的表面也会有纤维素性膜包裹,肺脏还表现为肿大,切开后有胶冻样物质。

4 诊断措施

本病的诊断主要通过实验室诊断能够确诊,通常是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和染色镜检。本病的分离培养通常是应用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巧克力培养基,在37℃的温度下培养24h后可见有圆形湿润的菌落,针尖大小,边缘整齐,有明显的卫星现象。

5 防治方法

本病的预防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猪舍的环境卫生,猪舍内要勤打扫和消毒,将舍内的杂物清除出去,包括粪便也要及时清理。消毒时要注意不能留有死角,而且消毒剂要轮换使用。猪舍内要有良好的保暖、降温和通风条件,防止受到环境的应激因素。对死亡的病猪要及时清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本病还可以通过疫苗接种来进行免疫,通常母猪在产前45d内进行首次免疫,在产前18d进行2次免疫。本病的治疗应选择敏感抗菌药物,但由于该种致病菌很容易产生耐药性,所以在治疗时应该轮换使用多种抗生素进行针对治疗,常用的药物为氟苯尼考和硫酸卡那霉素等。

猜你喜欢

嗜血血清型纤维素
FDA批准15价肺炎疫苗Vaxneuvance预防6周龄至17岁人群侵袭性肺炎球菌病
柳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性*
东莞地区B群链球菌的血清型与多位点序列型的分析
一锅法制备纳米纤维素及其性能研究
纳米纤维素自愈合材料的研制
纤维素基多孔相变复合材料研究
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副猪嗜血杆菌河南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和毒力基因研究
住口
花脚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