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船政文化特色的思政教育与软件工程课程融合的教学实践

2020-12-28吴为民马锦辉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船政思政软件

吴为民,马锦辉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0 引言

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德”应该放在第一位,有德才能成为合格的人才。人才培养以德为先,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思政教育不仅有助于合格人才的塑造,还能促进人才的发展。

专业课教学是大学阶段传播知识的主渠道。如何结合专业课程的特点对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政教育,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髓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是专业课教师应该认真考虑并付诸实践的问题[1]。本文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和课程特色,建设“显性思政教育”与“隐性思政教育”相融通的课程内容体系,以满足学生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对思政教育 “显性”和“隐性”的需求。

1 思政教育与软件工程课程融合的必要性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其发展坚守“求是、自强、求实、创新”的船政精神,船政文化和船政精神是船政的科技先驱留下的瑰宝[2]。以船政历史、船政文化和船政精神为着力点进行思政教育,将船政文化和船政精神的精髓贯穿于专业课的教学之中,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软件和应用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掌握软件建模技术、软件质量管理及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每年学校软件专业的学生有1 500人左右,服务于地方经济。如果计算机软件人才缺失了“德”,无论水平多高,都不能正确地服务社会,成为无用之人[3]。因此,学校在培养计算机软件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德”的培养。

在软件工程课程中寻找思政的元素,并不是将这两门课程进行简单的叠加,而是把思政的闪光点提炼出来,将思政教育和船政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软件工程的课程中,使得软件工程和思政课程有机融合。通过软件工程课堂这个渠道,进行德育教育,既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求,又能起到思政教育的效果,这两方面相互促进、相互增强,实现教学共振,这是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的创新之处。

2 思政教育与软件工程课程融合的路径

挖掘软件工程课程和思政教育、船政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思政教育、船政精神融入到软件工程的课程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软件工程的原理;将船政精神理念贯穿于软件工程开发实践中,有助于提升软件产品质量。

2.1 文理并重激发学生爱国自强的精神

爱国心是一切事业和工作的根基,是一名计算机软件工作者成功的基础和必备的条件。以软件工程课程的导论教学为例,该部分通过介绍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史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计算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计算机起源的介绍中,除了介绍国外的起源,还应针对我国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历程,向学生讲述我国计算机先辈为祖国的计算机事业发展所付出的努力与心血。例如,在我国计算机技术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背景下,1960年4月,工程师夏培肃女士自行研制了Model 107计算机,这是我国第一台家用电子数字通用计算机,标志着我国迈向计算机独立之路的第一步。通过计算机界先驱的故事,讲述他们如何克服千难万阻,为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无怨无悔。这样潜移默化地把爱国主义精神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明白为谁而学,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榜样的作用。

“求是、自强、求实、创新”是船政文化的核心精神。船政的历史就是一部爱国的历史。通过船政史的介绍使学生明白为什么需要学习软件工程,为什么需要学习先进知识并努力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建设者。通过船政文化精神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渗透,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树立爱国自强的意识。

2.2 重点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程素质

软件工程由计算机科学与传统工程学发展而来,又自成体系,与计算机科学与传统工程学呈现独立与依存的关系。软件研发过程中,各种因素可能导致项目成本和与预算无法控制,软件不安全可能导致财产损失甚至危及生命。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美国“水手一号”探测器发射失败事故,该事故的原因是在火箭发射控制程序中,一个循环语句“DO5I=1,3”被错误写成了“DO5I=1.3”,对代码来说,逗号变成点号,其意义完全改变。该失误导致火箭偏离轨道而被炸毁,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 850万美元。另一典型事件是欧洲航天局火箭发射失败事故,该事故的原因是程序中数据类型转换不当,即将64位浮点数转换成16位整数造成了数据溢出,导致发射失败[4-5]。在软件工程课程中穿插介绍此类案例可以提升学生对软件设计和测试重要性的认知,并深刻理解在软件建模、编码和测试环节“精益求精,密益求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软件工程生命周期中的需求分析为例,引导学生通过自悟、交谈、观察等方式获取需求。大部分学生需求规格说明书初稿比较“粗犷”,通过让学生一遍一遍修改讨论,需求越来越细化,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越来越清晰,越容易由计算机实现。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对事业的执着,让学生在逐步细化、逐步求精地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过程中去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工程素质。

“精益求精,密益求密”的船政精神,不是空谈,要具体落实到指导学生贯穿软件工程设计的各个环节,最后落实到代码的编写。在整个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不断改进、细化设计方案,直至提交完整的设计文档。

2.3 树立项目分工合作中的团队意识

软件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团队的分工合作过程。为此在课程实践中由3~5个学生组成一组,共同完成一个软件项目。项目小组的工作任务主要涉及敏捷开发、项目管理、质量保障及客户关系维护4个方面的内容。项目小组要统筹安排好客户、项目组长、软件需求分析师、系统架构师、软件设计师和测试人员的角色,各个角色按照自身的身份在项目开发环节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并相互鼓励,之间进行充分交流和协作,共同完成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船政精神就是合作的精神,各个岗位的人员通力合作才能达到目标。向学生讲授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培养学生的全局观、责任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周全考虑所有人需求的能力;培养学生整体的意识,让学生意识到项目组中的每个人都起到不同的作用,只有通过每个人的通力合作,才能保证在预算范围和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项目的预期目标。

2.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船政精神的内涵之一,船政人开创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先河,敢为天下先。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手段和历程[6]。

当年船政学堂留下了众多创新性毕业设计作品。在软件工程的课程设计中,提倡研究,鼓励创新,自由探索,善于发现灵感。就像当年的船政学堂一样对创新设计进行重奖,对有创新的项目小组进行表扬加分,并且在班级上展示他们的创新研究成果,树立创新的榜样,在班级中营造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的学习气氛,在遵循软件工程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鼓励学生认真学习软件工程的先进知识,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以创新的精神进行软件设计和建模,在将来的工作中才能更胜一筹。

2.5 鼓励学生学习先进的软件工程理论

近年我国的软件产业蓬勃发展,为培养优秀的计算机软件人才,鼓励学生“走出去”,利用多种渠道引导学生积极接触国内外优秀的软件工程产品、软件开发平台,跟踪软件成果的最新进展。当年船政学堂开启了“引智”的先河,聘请国外的能工巧匠到船政学堂来教学,学生在学堂中必学英文与法文[7]。软件编码技术大多来自欧美,主流的技术文章多为英文。程序员技术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代码的理解程度。本课程要求学生到图书馆、网络上搜索先进的外文软件工程案例,在小组内部讨论,并制作课件在课堂上展示。

船政学堂从创立开始就积极引入国外人才和先进技术,并在国外的技术之上推陈出新。在信息网络发达的今天,更不能做“井底之蛙”,要以“自强”的精神鼓励学生学习国外软件工程的最新技术,融会贯通,才能站在技术的前沿。

3 结语

通过实施融合思政的软件工程教学,学生在软件工程的学习和实践中自觉运用船政文化的精髓,用思政课程的理论指导其在计算机软件研发过程中的行为,促进了学生在德育和专业上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船政思政软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禅宗软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软件对对碰
船政文化对现代高职人才培养的影响与实践探索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丰富多彩的Android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