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
2020-12-28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467000许亚莉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467000)许亚莉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器质性病变或者功能异常导致的心脏泵功能损害的临床复杂综合征,尽管目前治疗手段显著提高,一定程度上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但是患者长期受呼吸困难、疲乏、眩晕症状影响,治疗积极性较低。不利于疾病发展[1]。因此,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现就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 0 1 7年1 0月~2019年4月收治的7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甲组37例,乙组37例,其中甲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49~81岁,平均(61.52±5.46)岁;乙组男21岁,女16岁,平均(61.48±5.5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所有患者同意进行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合并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乙组实施用药指导、注意事项及叮嘱患者注意休息的基础护理。甲组实施给予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①建立健康教育小组,成员包括主治医师、护理人员,对所有成员培训慢性心力衰竭、自我效能相关知识,并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护理方案;②院内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管理日记”记录方法,记录服药、饮食、康复锻炼情况,护理人员根据日记评估患者的康复状况,并给予健康指导,同时鼓励家属积极参与到患者的自我管理中,协助患者进行自我护理,评估所有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沟通交流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③出院后护理干预,以微信检查患者的自我管理日记,并指导家属帮助患者。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根据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价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根据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
1.5 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率(%)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s)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ESCA评分 干预前,甲乙两组的ESCA评分比较,(91.43±10.46)VS(91.39±10.41),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甲组ESCA评分为分(131.05±15.28),高于乙组的(120.16±13.47)分(P<0.05)。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甲组生活质量评分(85.34±8.21)分,乙组生活质量评分(79.52±7.24)分(P<0.05)。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年纪普遍偏大,对于疾病不甚了解,导致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偏低,患者不能较好地遵从治疗、配合饮食运动、识别体征变化及时就医,使得病情加重需要反复住院,给患者及家庭带来痛苦[2]。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通过自我效能理论为患者提供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并将健康教育的时间、空间延伸至出院后,将教育内容从生理延伸至心理,教育对象从患者延伸至家属,进而起到较好的护理效果[3]。将基于自我效能的健康教育应用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更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更高。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在院内进一步了解心力衰竭疾病知识,通过自我管理日记提高患者对于自我护理能力,护理人员从旁协助患者调节饮食,按时服药等,及时纠正患者不足之处,并在出院后,通过微信继续实施健康教育,弥补患者在出院后由于缺少监管和指导,自我护理能力下降现象,并通过家属协助,改善患者的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4]。
综上所述,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