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临床抗生素的使用
2020-12-28娄彬
娄 彬
(玉田县农业农村局,河北唐山 064100)
0 引言
当今养殖业迅速发展,抗菌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抗菌药物应用范围的扩展,药物反复使用次数的增多以及人们对抗菌药物不合理的使用,动物对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耐药性上升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几乎所有细菌都获得耐药基因,几乎每一种抗菌药物都能被细菌中某些物质抵抗或破坏,细菌耐药性问题对动物疾病治疗构成重大威胁。
1 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的原因
1.1 剂量不足或者剂量过大
虽然为规范我国兽医行业,国家实施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偏远地区和农村,许多兽医没有通过考试,扔就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用药,导致用药不足或者过量。甚至在用药过程中不按照体重用药,甚至对于不同的动物用药时,也不用体表面积进行换算,导致了药物剂量的应用错误。
1.2 用药方式不正确
不同种类动物的身体构造不同,所以当动物出现疾病时,对于不同种类动物使用药物也是不同的,由于疾病的类型加上动物自身体质不同,不同药物的药性也存在差异,所以给动物使用药物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常见的用药方式为口服给药、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等。由于在实际使用时,兽医的经验及专业水平不足,就会出现没有根据动物表现出的病理特征进行规范性的给药,导致药物无法发挥作用,影响动物疾病的治疗。
2 兽药的产品结构以及畜产品中常用兽药残留的耐药性反应
2.1 兽药的产品结构
我国兽药主要分为化药、生物兽药、中兽药。化药包括原料药和化学制剂,其中抗微生物药物占化药的71%,抗寄生虫药占化药的12%,其余为水产药、消毒药、解热镇痛及其他少量药物。
2.2 畜产品中常用兽药残留的耐药性反应
在畜产品的常用兽药残留危害当中,耐药性反应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在畜产品的养殖当中,为了合理预防疾病的发生,很多养殖人员会长期使用剂量相对较低的抗生素药物等,这就会造成畜产品的体内出现相应的耐药菌株,导致疾病的治疗效果受到影响,也会给畜产品的未来发展带来不良反应。如果人们食用了带有大量耐药菌株的畜产品,也会出现耐药性反应,甚至威胁到人们的自身健康。耐药性反应的出现,会导致人们对于抗生素治疗产生耐药性,且接受治疗的效果可能较差
3 抗生素在兽医临床上的科学使用建议
3.1 发挥政府在抗生素使用中的作用
发挥政府在抗生素使用中的作用,农业部相关单位要针对兽医临床使用抗生素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由地区畜牧兽医管理部门针对当地特点进行细化,强制规范兽医临床治疗中的抗生素使用方法和用量。如果发现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国家应该加大处罚力度。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和药物的药动学特征,避免预防用药和长期用药。加快新抗生素的研制,使我们在兽医临床上可选择更多种类的抗生素。
3.2 联合用药
抗生素联合用药是为了达到治疗目的,采用2种或2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应用。其基于抗菌作用机制能够产生互补或相加作用比如β-内酰胺类的作用机制可以促进其他药物通过受损细胞壁转移到细菌中;相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可以起到双重阻断作用。在单一药物治疗效果差的情况下,需要通过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来扩大治疗范围,增强疗效。在以下情况下给予2种或更多种抗菌药物是有益的,一是治疗细菌混合感染;二是实现对耐药菌株的协同抗菌活性,三是为了降低或克服细菌耐药性的风险。
4 兽医在动物疾病防治中使用抗生素的监管对策
4.1 加强兽医专业知识的培训
动物疾病防治中兽医是不可缺少的,兽医是动物中的白衣天使。提高兽医的专业知识和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能提高动物疾病防治工作效果,这就需要当地的动物防疫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对兽医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进行培训。
4.2 完善行业监管
我国兽药监管按照“产好药”“用好药”“少用药”的总体要求,努力实现动物性食品生产的“用药减量、产品安全”的目标,逐步健全一系列兽药监管制度和管理规范,贯穿审批、生产、流通、监督检验和追溯环节的全过程并兼顾进口兽药的管理。
4.3 兽用抗菌药减量化障畜禽产品安全供给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及2018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所以,坚持绿色发展减抗道路,引导从业人员产好药、用好药、少用药,保障畜禽产品安全供给,是推动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
5 结语
我国兽药产业通过不断完善的产业产品结构,不断增加的创新科研投入和不断严格化的监管体系等一系列改进措施,会逐步形成产品齐全、多样,产业体系完整,产业链集聚化,技术较为先进,自主研发产品不断增加,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增加的新局面。抗生素在临床使用中发挥着巨大的功效,我们应从科学用药、研发新药以及寻找替代药等多个方面找到针对耐药性的方法,科学应用,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