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宫腔粘连术前诊断效能的影响

2020-12-28郑州颐和医院450000张琳颖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21期
关键词:宫腔中度宫腔镜

郑州颐和医院(450000)张琳颖

宫腔粘连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病因与反复刮宫、宫腔操作史、手术炎症等因素均有一定关联性,月经异常、小腹疼痛为其常见表现,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反复流产、不孕不育,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1]。故临床应选择安全、有效诊断方式,早期鉴别宫腔粘连,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以改善预后。超声为妇科常用检查手段,但由于二维超声扫查平面单一,难以全麻查探宫腔情况,故应用有明显局限。随超声技术进步,阴道三维超声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回顾性选取我院宫腔粘连患者63例,旨在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其术前诊断效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我院63例宫腔粘连患者(2019年3月~2020年2月),其中月经量减少43例,闭经20例,年龄23~46岁,平均(34.58±5.63)岁,刮宫次数1~4次,平均(2.34±0.52)次。纳入标准:经宫腔镜诊断确诊;存在不同程度下腹周期性痛、月经减少、闭经;均有清宫手术史、宫腔操作史、人工流产史。

1.2 方法

1.2.1 超声检查 仪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美国GE,Voluson 730 EXPERT),探头频率:5~9MHz,截石位,传统二维超声扫查,观察子宫形态、大小、宫腔情况,记录子宫内膜厚度、径线,明确月经史,查探内膜形态、宫腔粘连受压状况、回声是否连续、均匀;开启三维程序,调整取样框大小、容积数据库角度,对准ROI、子宫实施三维重建,查探子宫腔形态、回声、内膜厚度、连续性、内膜下血流。

1.2.2 宫腔镜检查 仪器:德国STORZ系统;宫缩压力:11~15kPa;澎宫液:0.9%生理盐水,截石位,全麻,以窥器暴露宫颈,扩张宫颈至7号半,置入宫腔镜,观察子宫形态,检查子宫前后壁、输卵管开口、子宫底,评估宫腔类型、粘连程度。

1.3 观察指标 以宫腔镜诊断为“金标准”,记录二维超声、三维超声、宫腔镜检查结果;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63例宫腔粘连患者经宫腔镜诊断证实轻度粘连38例,中度粘连17例,重度粘连8例;中央型粘连23例,周围型粘连10例,混合型粘连30例。二维超声检查准确诊断轻度、中度、重度粘连分别为27例、12例、7例;准确诊断中央型、周围型、混合型粘连依次为21例、2例、28例。三维超声检查准确诊断轻度、中度、重度粘连依次为35例、16例、8例;准确诊断中央型、周围型、混合型粘连分别为23例、8例、29例。

2.2 诊断准确率 宫腔粘连程度、分型方面三维超声诊断准确率93.65%、95.24%高于二维超声的73.02%、80.95%(P<0.05)。

3 讨论

宫腔粘连为导致女性继发不孕的重要原因,随着近年来人工流产人数增加,其发生率日趋上升,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宫腔镜检查为宫腔粘连诊断“金标准”,可明确病变性质、范围、位置等,科学评估子宫内膜状况,另外其能分离宫腔粘连,达到较好治疗效果,但由于其为有创检查,子宫穿孔等发生风险高,且费用昂贵,故不利于临床推广应用[2]。经阴道超声检查为常用影像学诊断方式,具有简便、无创、痛苦小、费用低等优势,但常规二维超声难以显示冠状面图像,故无法准确区分宫腔微小病变、子宫内膜病变,应用价值较低。而经阴道三维超声能显示宫腔内口等常规二维超声难以显示的冠状面回声,且能不受限制多方面查探内膜病变,同时其能准确、迅速获取立体、丰富子宫内膜信息,经三维图像旋转,能进一步区分粘连面积、部位,避免因切面原因导致漏诊。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维超声检查宫腔粘连程度方面准确率93.65%、分型方面准确率95.24%高于二维超声的73.02%、80.95%(P<0.05),可见经阴道三维超声应用于宫腔粘连诊断准确率较高,有利于临床早期鉴别宫腔粘连,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宫腔粘连患者术前采用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支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宫腔中度宫腔镜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超声宫腔水造影对宫腔粘连的评估分析
宫腔粘连你知道多少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作用及预后分析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小米手表
超声宫腔水造影在宫腔病变中的应用评价
比较3号和4号Supreme喉罩在50~60kg女性患者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