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生态视角下的养猪技术探讨
2020-12-28胡宪玉
胡宪玉
(罗山县农业农村局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罗山 464200)
1 绿色生态养猪技术应用现状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之下,我国养猪业进入发展的黄金阶段。但是一些不规范、不科学的养猪模式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病猪数量不断增加,甚至对人类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对此,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养猪技术诞生,并在各个地区推广应用。例如,在我国北方地区构建果—猪—沼气的绿色生态养猪技术,在南方地区实施猪—渔—沼的生态养猪技术等等。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其中许多地区采用沼气发酵的方式对养猪业进行合理规划,并不断提高对绿色生态农业的重视程度,目前已经取得可喜成果。在生态养猪技术的不断发展之下,被越来越多养猪场引进并使用,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 绿色生态养猪技术的应用方法
2.1 生态猪舍设计
在生态环保理念引导下,猪舍设计应在科学环保、经济实用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如风力、阳光与水流等等,减少对一次能源的利用,如电能、水资源、煤炭等等,使猪舍设计更加科学,节约经济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在圈舍环境设计方面,进而根据猪的生理需求为其设置相应的温度和湿度,在仔猪养殖中,可将圈舍温度设置在26~28℃之间,湿度为70%左右;在肥猪养殖中,可将温度设置为20℃左右,湿度为60%左右。圈舍构造以单列为主,东西分布,这样可确保圈舍在冬季时大面积、长时间采光。在通风方面,尽可能的采用自然通风,节约经济投入,拓展空气流通渠道。根据养猪场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圈舍跨度,将放养与圈养有机结合,为生猪提供充足的活动面积,确保猪的运动量,提高其抵抗力与免疫力,降低发病概率,这样才可生产出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绿色有机猪肉。
2.2 实施绿色喂养
2.2.1 饲料配制
在生猪养殖中应采用安全绿色的饲料,这也是确保安全猪肉的根本所在。在养殖过程中应加强对饲料的检查与监控,禁止喂食腐烂、变质、含有农药残留的饲料。饲养者应积极引入新绿色饲料添加剂,例如优质青绿饲料、中草药制剂、酸化剂等等,也可从天然植物中进行提取,喂食无污染的饲料与水源。在我国制定颁发的生猪饲料卫生标准中,对饲料与添加剂中微生物界限值进行明确规定,明令禁止饲料中的铅、铬、氰化物、棉酚、滴滴涕、细菌总数等禁止超标。在微量元素中,以铜为例,要求按照猪的体重计算饲料中的含铜量,体重低于30kg的生猪饲料含铜量禁止超过250mg;体重在30~60kg的生猪,饲料含铜量禁止超过150mg;体重超过60kg的生猪,饲料含铜量禁止超过25mg。
2.2.2 饮水管理
由于饮用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且在水中生存时间较长,例如大肠杆菌,可在蒸馏水中存活24~72d;鼻疽杆菌可在无菌水中存活1年。因此,在生态养猪中应做好饮水管理工作,定期利用高锰酸钾、漂白粉等对饮水进行消毒,经常将水样送至有关部门进行水质检验,确保其满足畜禽饮水标准,通常情况下,要求浑浊度、总硬度、氯化物、硫酸盐等化学指标均满足标准,且不得有肉眼可见的乐果、林丹、百菌清等,不得有异味,确保饮水卫生安全。
2.3 疫病预防与治疗
当前,生态养猪还体现在兽药的选用方面,如若药剂选择不当,很可能因错误用药导致病猪病情恶化甚至死亡,为饲养者带来更多经济损失。因此,在生态养猪背景下,应通过合理的预防减少和避免猪群多种疾病发生,并有效切断垂直病猪,如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等等。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可将磺胺间甲氧嘧啶钠与泰乐菌素混合后加入饲料之中,有效预防附红体病的发生,提高仔猪存活率。在生猪出栏之前,可采用快速增重王,增加猪的食欲,以此保持能量、增加体重。在病猪治疗方面,应采用国家兽医部门批准的药物,禁止使用非批准、市面淘汰的药物。每年对猪群开展四次驱虫,有效避免体内寄生虫病的发生,增加养殖效益。
2.4 加强环境保护
生态养猪技术的开展需要安全卫生的环境支持。对此,饲养者应加强对猪舍与周边环境的保护力度,定期对猪舍进行清理和消毒,确保温湿度、通风条件良好。对猪粪进行科学的发酵处理,利用高温灭杀粪便中的有害微生物,以免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在生态养猪中,将生产污水与猪的粪便等经过地下水道处理后,排入到废水处理池中,在满足规定指标的基础上才可流入河道,以免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在猪肉生产加工中,无论是屠宰还是包装,都应严格控制病原微生物,确保猪肉营养健康,符合绿色食品标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契合。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环保型社会背景下,生态养猪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作为饲养者,应树立绿色生态养殖意识,通过设计生态猪舍、实施绿色喂养、加强环境保护等方式,改善当前因养猪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真正实现生猪绿色养殖目标,获得更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