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脑膜炎并发肝炎诊疗一例
2020-12-28林炳明
林炳明
(龙岩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福建龙岩 364000)
1 基本情况
龙岩市新罗区某牛蛙养殖场5月20日报告蛙大量死亡,请求诊治。现场观察,养蛙场用稻田简单改造而成,养蛙池总面积约3000 m2,单池30~200m2不等,将原田埂加高至40cm左右形成池埂,池顶搭简易遮阴网,引上游溪河无污染水源,用微流水方式养殖。存塘病蛙集中在3口,面积合计约300 m2的蛙池中,个体大多100g左右,养殖密度大,池水水质差。投喂标注为“牛蛙专用饲料”、粗蛋白23%的膨化饲料,饲料接近保质期,有轻微酸败味,池中残饵多。养殖场环境差,工具未消毒、未专池专用。业主介绍,蛙场最高存塘5万余kg(折合密度约17kg/ m2),已发病30d左右,已死蛙1500余kg,折15000余只,经多种抗菌、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效。除抛售外,尚存塘蛙3000kg左右,约30000只。
2 病症及诊断
2.1 临床症状
存塘蛙群体色浅黄,皮肤失去光泽,食量大幅下降,反应较迟钝,多数病蛙独游于食台附近。病重者拒食,发呆,歪头,偶作甩头动作,甩头后则跌倒,仰于水面打转,直至死亡。业主介绍,从起病到死亡一般7d左右。
2.2 脑肝表征
解剖濒死病蛙,可见脑部明显充血,腹腔有少量腹水,肝脏失血呈灰白色。
2.3 细菌检测
无菌环境下取濒死病蛙脑、肝组织,接种普通平板,30℃培养18h,可分离得到若干单菌落,取优势菌涂板并经姬姆萨染色,在1000倍油镜下发现无鞭毛球状细菌,呈单个、双个和链状存在。
2.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脑膜炎病。实验室检测结果验证,疑似为链球菌感染的脑膜炎并发肝炎病。
3 控制与治疗
鉴于本病属细菌入侵脑组织引发,存在血脑屏障,治疗相对困难,且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应迅速采取对应控制和治疗措施,将死亡控制在最低水平。具体如下:
3.1 控制
(1)全场立即用30%的生石灰水沿池埂淋洒,7d后重复1次,操作时尽量避免石灰水流入池中。全蛙池泼洒聚维酮碘溶液,使水体达到4mg/L浓度,1次/d。养殖工具用20mg/L高锰酸钾液浸泡消毒,专池专用。入场口加设高锰酸钾消毒池。
(2)全场立即挑选病蛙,将不摄食、活力差的频死病蛙拣出,做深埋+烧碱+生石灰处理。将不摄食但活力较好的病蛙拣出,移池,放小池隔离注射治疗,随时拣出治疗中死亡的病蛙做无害化处理。处置过程,首次无害化处理病蛙435kg,首次移池隔离注射治疗病蛙105kg,计1095只。
(3)拣出频死、不摄食病蛙后,其余蛙分池分稀一半继续养殖,集体口服药防治兼施。在口服药同时,继续拣出频死病蛙和不摄食但活力较好的病蛙,分批、按上述办法分别处理。治疗中累计拣出45kg频死病蛙做无害化处理,拣出196kg病蛙移池注射治疗。
(4)立即更换成新鲜、名牌牛蛙专用饲料。采购少量优质鳗鱼饲料(治疗拌药用)。
3.2 治疗
根据临床诊断,立即选择对脑膜炎有效的药物,边做实验室检测,边施药治疗。
3.2.1 隔离的不摄食病蛙
隔天轮流用2mg/L浓度二氧化氯和20mg/L浓度聚维酮碘药浴病蛙10min,1次/d。同时,每kg蛙每次注射氨苄西林钠液10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现配现注射,用连续注射器,分别注射臀肌、前肢基部和腹腔,隔6 h1次,3次/d,连续注射3天。
3.2.2 分稀养殖的其余蛙(可自主摄食)
全部按病蛙治疗,全池给药,先口服氨苄西林钠+三黄粉,后喂磺胺嘧啶钠。在给药同时,每1kg蛙同步添喂20mg水溶性维生素C。药物与维生素C用优质鳗鲡饲料合拌,挤压成短条状,现拌现喂。
(1)即日起,每1kg蛙每次喂20mg氨苄西林钠可溶粉+三黄粉(按说明书用),3次/d,隔6h喂1次,连续5d。
(2)第6d起,停喂氨苄西林钠可溶粉+三黄粉,改喂磺胺嘧啶钠片剂(磨粉),每1kg牛蛙每次喂30mg,首日加倍,早晚各一次,连喂6d。
3.3 疗效
3.3.1 隔离的不摄食病蛙
首次隔离注射治疗病蛙105kg,计1095只,口服给药治疗期间陆续拣出病蛙196kg作注射治疗,合计注射治疗病蛙301kg。注射后仍陆续死亡,从开始隔离注射到死亡一般4d,最后全部死亡,成活率为0。
3.3.2 分稀养殖的其余蛙
口服氨苄西林钠+三黄粉3d后蛙群活力明显好转,发呆、歪头、拒食病蛙明显减少,5d后仅可拣出少量发呆、歪头病蛙。继续口服磺胺嘧啶钠3d后全部正常吃食,未发现发呆、歪头病蛙,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治疗结束后转食牛蛙饲料,30d未见复发。
经清理统计,口服治疗蛙治疗前总重为3000kg(存塘总量)-435kg(首次无害化处理量)-105kg(首次隔离注射治疗量)=2460kg,治疗过程累计拣出隔离注射治疗196kg,死亡无害化处理45kg,合计淘汰241kg。成活率为(2460-241)/2460≈90%,
4 讨论与小结
(1)近年来,随着牛蛙养殖规模的快速扩增,受养殖密度、水质、饲料和种质等综合因素影响,牛蛙病害频发,经济损失严重。疾病施治应先急后缓,本例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迅速采取隔离、改善环境和边检测边对症治疗等应急措施,为挽回损失争取到宝贵时间,而根据不同药物的特性,采用先青霉素后磺胺嘧啶钠的给药顺序,则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2)牛蛙脑膜炎病和肝炎病均具有发病面广、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特点,最高死亡率可达90%以上,病期集中于7~10月份,主要危害100g以上的成蛙[1]。两者多单独发病,并发未见报道。本例针对并发情况,采取分步治疗、辩证施治的办法,取得较好疗效。
(3)青霉素类药物对球菌的抗菌作用强,尤其对繁殖旺期的细菌灭杀效果更好,能穿过血脑屏障,并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肝脏,可短时间有效抑制和杀灭致病菌。氨苄西林钠是一种广谱半合成青霉素,它对球菌的作用明显高于其它青霉素类。三黄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有效调节机体功能,同时还有广谱抗菌作用[2]。本例中,先通过氨苄西林钠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同时用三黄粉巩固治疗和调理体质,达到了标本兼治的功效。
(4)在肝脏异常时,口服适量维生素C有助于恢复肝功能,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2]。病蛙在大剂量服用抗生素后,投喂一定剂量的维生素C可有效解除蓄积于肝脏的毒素,增强机体功能,起到治疗疾病的辅助作用。
(5)磺胺嘧啶钠是一种毒副作用小的广谱抗菌类药物。在体内排泄较慢,有效浓度维持时间较长[2]。主要用于敏感脑膜炎奈瑟菌所致的脑膜炎治疗,是脑膜炎病磺胺类药物的首选药。本例中,病蛙经过青霉素快速杀菌治疗并辅以中药调理和补充维生素后,致病菌得到有效控制,但尚未完全杀灭,此时口服磺胺嘧啶钠可实现持续杀菌,避免疾病反弹,达到彻底治愈的效果。
(6)本例中,养殖环境和饲料质量是疾病的主要诱因,因此,治愈后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和选用高蛋白优质配合饲料是长期控制疾病的最有效方法。养殖密度问题也是今后牛蛙养殖应注意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