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细菌性呼吸道疾病研究进展
2020-12-28张照娟
张照娟
(天祝藏族自治县安远镇畜牧兽医站,甘肃武威 733203)
0 引言
对牛的呼吸道疾病而言,它是一类十分严重的呼吸系统性疾病,主要的致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受环境、细菌及病毒的互相作用影响,最终导致养殖牛出现病状及死亡,导致养殖户的利益受到损害。因该类疾病的致病因素较为繁杂及多样,所以它的临床表现一般为牛的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此外它亦有一个较为常见的别称即运输热,影响着甘肃省内、甚至全国范围内的养殖事业。
1 病原类型研究进展
1.1 昏睡嗜血杆菌
该菌的主要特征为共生性,属于革兰氏阴性细菌,它可分离于养殖牛的鼻腔、呼吸道以及深咽区域,并在犊牛及育成牛中均多发[1]。经研究表明,对育肥区内犊牛进行检测后,可知该菌会有15~50%的检出率,而当它单独对养殖牛出现影响时,一般表现为毒性细胞,若该菌和其他的病原体对养殖牛出现混合影响时,便会直接导致养殖牛的猝死。
1.2 溶血性曼氏杆菌
该菌和巴氏杆菌的形态十分类似,且原归在后者的类型中,是a变形杆菌,直至20世纪末期时,该菌从这一大类中分离并独立出来。分析两类菌种可知,它们的最大差异在于是否发酵甘露醇,原因在于曼氏杆菌可在一定条件下生成这一物质,其中涵盖了溶血性、肉芽肿以及葡萄糖苷酶等多类。
1.3 多杀性巴氏杆菌
该菌的类型划分参考为它的菌体抗原和荚膜抗原,例如A-F6型便属于前者,在分离A型后则成为5型后者[2]。经研究表明,该菌会明显分离于断奶牛或犊牛等牛的深咽部、鼻腔分泌物中,和溶血性的曼氏杆菌比较后可知,该菌的分离菌株其数量明显更多。
1.4 牛支原体
流行性肺炎的主要成因便是牛支原体,且它是BRD等病症的重要诱因之一[3]。它的敏感对象一般来自于紫外线,且其一般条件下的存活时间在数周以上。当养殖牛感染到牛支原体时,病变程度间的差异显著,例如慢性的支气管肺炎、或者胸腹部的坏死等症状会均有所表现。其他的细菌性病原体一般以病原微生物为来源,例如链球菌、真菌,或者上述几类杆菌其亚种等等。此外,经研究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BRDC发病中,重要因素也有化脓隐秘杆菌。
2 疾病治疗研究进展
当牛的呼吸道疾病由细菌性的病原体所引发时,一般在养殖牛完成运输之后的一周左右,养殖牛会出现一定的临床症状,飞沫传播是其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其中涵盖有饲食接触或者饮水等活动。而在牛的具体表现上,它会有神经性的厌食症,鼻眼出现分泌物,发热,并会伴有呼吸急促,以及精神抑郁等等。此时若开展听诊,便湿啰音较为明显。若养殖牛是继发感染,养殖牛便会存在胸摩擦音及肺音弱化。为此在诊断过程中,兽医可从各类病原所引发的病理特征、病症来完成判定工作。
在当下畜禽疾病防治事业的发展下,现有的治疗举措、预防管理能基本上对各类病原体所引发的疾病进行防治。以当下应用较为广泛,且应用效果较佳的抗生素疗法为例,它的疗效相对较高,但若在大量使用后,便会导致一定的药物残留产生,也会导致细菌出现一定的耐药性,为此在抗生素的应用中,兽医及养殖户均应注意应用数量,严格按照说明并参考实际情况使用。此外,养殖户应尽量避免对易感动物、应激状态动物的购入,或直接从大型养殖场内进行购买,以此将养殖牛的感染概率充分降低,该方式的优点在于,所购犊牛均在同时间断奶,且其拥有相同的免疫背景。最后,养殖户应将牛的运输时间尽量压缩,将其休息时间延长,例如延长饮水时间或者饲喂时间等等,并在两天内将分群工作做好,分群后应避免新动物的引入,控制好养殖环境,注射好长效的抗生素。
分析以上状况可知,在防治BRD中,兽医及养殖户均应坚持一项重要原则,即防大于治,合理的预防能降低养殖牛的发病率,避免养殖牛因疾病而死亡,在保障养殖质量的同时,也避免出现过多的经济损失。而对于化脓隐秘杆菌而言,分析可知当下的疫苗接种其效果仍不够理想,为此现有的技术人员及兽医应对该方面加强分析及研究。最后,药敏实验分析、生物分子学技术的应用,均可为后续牛疾病研究提供不同的可靠方式。兽医应对感染不同杆菌的养殖病牛案例进行收集,并采取成熟完善的诊疗程序对其进行全面剖析。
3 结语
结合以上,细菌性的牛呼吸道疾病,是牛养殖中一类较为常见的疾病,在养殖事业的发展下,当下对该类疾病的分析研究,已经从治疗方式、病原体等方面的单一性研究,便转为了对其引发因素的全面性、综合性探究。此外,在对该类疾病分析研究后我们可知,养殖户应树立预防为主的重要防治理念,并在治疗中多管齐下,基层兽医要对各养殖户及时进行牛病防治的方法普及,为其讲解牛病防治的重要作用及意义,以期利用完善、系统且及时改进的防治举措,提升各养殖场的疾病防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