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山羊的现状及其发展思路
2020-12-28简诗华
简诗华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崇儒畜牧兽医站,福建霞浦 355100)
发展草食动物养殖产业,加快农村山区脱贫致富,是当前闽东地区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对调整畜牧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增产,有着极为丰富的现实意义。
1 闽东山羊的产业现状
1.1 产业优势
第一,政策优势
近些年,福建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将畜牧业摆在本地农业四大支柱产业之首,随之而来的惠农政策为畜牧业发展营造好的条件和机遇。其中就有闽农畜牧函(2018)3号文:“关于做好2018年特色畜禽产业发展项目申报摸底工作的函”作为政策支持,重点支持羊肉厂年出栏500头以上,提供科研,技术推广等扶持措施,帮助其做大做强。
第二,资源优势
福建山地资源丰富,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美誉。极广阔的森林覆盖面积,为发展畜牧业创造得力的自然资源。同时,本地还有丰富的禽畜遗传资源,为推广山羊养殖创造得力的种源条件。其中闽东山羊是福建省宁德市特有的畜禽类物种,经过国家禽类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鉴定通过,获得国家畜禽新品种证书。闽东山羊外观主要体现在头呈三角形,耳平直,弓形角,成年的羊鬚较长,体表被毛较短,有光泽,尾短而上翘。闽东山羊体质结实,肉质较好,在市场上也有较大的品牌效应,应该加以利用并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第三,市场优势
随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膳食结构的调整,市场对优质肉羊的需求逐年高升,甚至逐渐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可以断言,未来几年国内甚至国外的羊肉需求将持续旺盛,市场前景较好,产业发展前景诱人。其中非洲猪瘟的影响,导致猪肉价格的飙升,间接加快了羊肉的销量以及价格,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1.2 产业问题
第一,养羊产业重视不够
人们的潜意识认为,发展养羊业虽能增加农民收入,但养羊业不属于主流产业。因此,抓肉羊产业力度远不如养猪业和养禽业的力度,对养羊业的发展、重视和支持程度都不够。影响了肉羊产业的发展。另外,福建省山羊养殖以农户家庭散养为主.规模小,基础设施条件差.导致养羊业发展速度缓慢。[1]
第二,养羊产业发展规模小
本地养羊业主要以天然草山、草坡和竹林放牧为主,少有利用舍饲圈养,且养羊业以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为主,在养羊的数量难以突破。山羊放牧由于受牧地的限制,有时还会与林业、种植业发生矛盾,这已成为发展山羊生产很大的制约因素。大部分养羊户目前还沿袭传统落后的粗放饲养管理方式,尚未完全摆脱传统养羊的习惯,造成养羊业生产水平低下[2]。
第三,天然草地退化严重
近些年,随禽畜养殖规模的扩大,草地保护工作投入不足,过量的超载放牧,加重病虫鼠害的威胁,而造成草地退化严重,影响草地产量,限制本地草食动物养殖规模的发展[3]。
第四,品种改良工作滞后
本地有着优质的种羊资源,但是,由于生产养殖不规范,时常有公母混养的情况,造成早配、乱配等问题出现。加上,小群体锁群养殖,近亲繁殖等等,都造成品种退化严重,而影响到最终养羊产出效益。
2 闽东山羊发展思路
2.1 加强肉羊产业组织领导,大力发展养羊节粮型草食动物
利用好本地优势自然资源,大力养殖山羊等节粮型禽畜。作为地方政府要统一思路,加强组织领导,将山羊养殖作为农村脱贫攻坚头号项目来抓,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对初具规模的养羊场,给予灵活的扶持带动策略,并以此辐射带动,形成大的养羊产业集群。
2.2 引进肉羊新品种或新品系,以新品种带动地区养羊经济效益
引进肉羊新品种,是提高产出效益的基础保障。为此,对本地优势的地方品种,要给予保护。
2.3 摒弃传统粗放型山羊生产模式,推进规范化示范小区和基地的建设
满足肉羊市场巨大需求差额,推进山羊养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很有必要。为此,其一,加大政策引导,吸引闲散资金,推进山羊养殖产业化经营。第二,扶持龙头企业,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造福一方老百姓。第三,发展一批养羊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凝聚散养群体形成产业凝聚力,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第四,延伸羊肉生产产业链条,解决分散粗放经营的生产模式。第五,建立山羊养殖示范小区,推广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技术,推进山羊养殖产业化发展。
2.4 积极推广种草养羊技术,配建大规模草料基地
料草资源匮乏,尤其进入枯草季,闽东山羊养殖的效益一直不高。为此,推广种草养羊技术,扩大草料种植规模,解决青粗饲料匮乏问题,发展节粮型、食草型、高附加值的山羊养殖模式很有必要。为此,要利用好冬闲田、田间荒地,积极引进甜高粱、黑麦草、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配建高产高效的人工草地,用于满足全省山羊养殖饲草供应补给短缺的问题。同时,还要做好配套设施建设、注意草地生态保护、处理好退耕还草与养羊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山羊养殖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