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养殖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2020-12-28李永萍
李永萍
(漯河市召陵区畜牧局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漯河 462000)
1 系统需求
随着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企业信息化得到不断的发展,但是畜牧业信息化的发展相对比较滞后。我国是畜牧业养殖大国,振兴畜牧业发展离不开畜牧业日趋完善的集约化,规模化以及机械全自动化的升级和系统改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畜牧业信息化发展进程缓慢的原因主要是传统的养殖模式当中,很多养殖场都是依靠养殖经验和工作人员的记录来跟踪养殖场的饲养管理状况和运营情况,在目前我国很多小型的养殖场采用的都是这种模式,小型养殖场采用人工记录的模式尚可接受。但是一些大规模养殖场每天的新增存栏量和出栏量都有很大的规模场的发展,养殖户急需一些可靠的数据来帮助他们进行科学养殖和生产。
系统可行性分析
畜牧业养殖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大致可以从两方面进行阐述,一是从技术上讲,在进行系统开发之前,所有的成员都需要对系统开发过程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与相似行业和国内外其他新开发的系统进行比较和借鉴,用以完善方案。其次是对人员的选择,要选择理论知识比较丰富,对技术了解比较深入的人员,以便能够更好地驾驭相关技术。二是从效益上讲,畜牧业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国家的政策导向是呼应的,建立健全畜牧业信息管理系统对于大型规模场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管理具有重大意义。另外,畜牧业信息管理系统对于动物疫病的预警预测和风险评估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2 系统功能需求
开发畜牧业养殖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当前大规模养殖企业能够管理饲养动物的生长需求和饲养管理需求。经过在实践当中不断地进行实地考察再结合一些大型养殖企业的产业信息化优秀案例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开发的畜牧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更切合实际。系统功能需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大模块。
2.1 个体管理需求
畜牧业养殖场个体是畜牧业养殖平台的基础,养殖场中生产用动物每个个体都要通过佩戴耳标进行身份识别,称为电子身份证。个体管理功能主要采集的是动物的身高、体重、生产性能、疫苗免疫以及药物使用等一些基础的信息,经过时间的间隔,系统也会提示根据相应的信息生成的图谱和适当补免的信息。此外,系统还可以根据以上的信息生成个体的家族背景信息,生产管理者根据此信息可以查到个体的父系信息和子代信息,为配种和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2.2 育种管理需求
育种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大块内容:配对管理、发情管理、胚胎管理、受孕信息管理、新生胎儿管理。该畜牧信息管理系统要对育种和选择配种的过程进行全程信息监控和数据的归档,选择配种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杂交,是指遗传结构不相同的两个个体之间的相互交配。相比其他的育种方式,杂交产生的新生儿会融合父系和母系所有的优秀遗传性状,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二是个体选配,在群体不大的动物群当中可以根据生产和育种目标来指定选配计划并分析每个选配组的效果并加以修订。三是等级选配,主要是指将养殖动物按照生产性能、外貌特征以及其他性能指标进行分级,分别与雄性本群动物进行配种,此外,雄性动物也要进行分级选配。因此就有公畜好了好一坡,母畜好了好一窝之说。
2.3 饲养管理的需求
畜牧业养殖管理系统的基础是饲养管理。在早期,我国多数规模场采用的是固定批次和供应厂家的传统模式进行饲养管理,费时费力,且整体的养殖成本比较高。通过畜牧业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饲养管理,可以为不同年龄段的养殖群体配备不同的饲料营养配方和指定相应的饲养管理规程,且能够确定每个个体的饲喂时间,饲养量等。另外,饲养管理功能的需求还体现在饲料的采购,使用以及花销上面,在于更规范更明细。
3 系统的非功能需求
系统的非功能性需要求主要是指与养殖业务没有多大关联性的但是又与实践生产有密切联系的需求。非功能性需求吴国得不到满足,将会严重影响实践生产和系统的正常工作运转。我们常说的非功能性需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性能的需求,畜牧业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多用户的系统,在世纪操作当中需要频繁地进行数据的交换,大型的规模场的数据比较多,因此用户调取一个信息要从海量的数据当中进行调取,这就对系统的要求非常高。二是稳定性需求,畜牧业信息管理系统保存了大量的养殖场内的人员信息,动物群体信息,饲养信息等,这些信息一旦脱离系统,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要要求这个系统实现无间歇的链接和使用,且无障碍运营。三是易用性需求,畜牧业信息管理系统的的数据信息非常多,且交叉情况复杂,在开发的过程中,要求用户端界面要整洁,数据的展示要有条理,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