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检疫监督工作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2020-12-28同艳霞
同艳霞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农业农村服务站,四川泸州646318)
1 动物检疫监督的意义
1.1 利于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随着经济收入的提升,人民日常生活中畜牧业产品占比显著提升,这就需要动物检疫作为食品安全的保障,有效的监督管理工作能够提升动物检疫工作的积极性,将动物检疫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汇总和监督,有利于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1.2 利于畜牧业生产正常进行
动物检疫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防止动物传染病的发生,通过监督促进动物检疫工作的开展能够及时将动物传染病扼杀在萌芽状态,减少动物传染病的发生,保证畜牧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1.3 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动物检疫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食品安全问题,开展强有力的动物检疫工作能够从畜牧产品生产源头上保障产品检疫合格,减少恶性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2 动物检疫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2.1 动物检疫监督人才匮乏
动物检疫监督工作需要既懂得动物检疫有具备监督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很多检疫监督人员是由检疫一线提拔而来,具有良好的检疫知识,但是对于如何开展好检疫监督工作缺少经验,导致检疫监督工作开展不足。人才的缺乏往往会导致检疫监督流于形式,弱化了动物检疫的作用。
2.2 动物检疫监督认识薄弱
在动物检疫监督工作实际开展中,有部分检疫人员没有认识到动物检疫监督工作对于社会的价值,开展工作时没有热情和主动意识,机械性的完成检疫工作,容易造成检疫工作落实不到位,甚至产生不合格动物制品流入市场危害群众食品安全的重大失误。
2.3 动物检疫监督开展不足
目前我国的畜牧业生产普遍位于农村地区,且畜牧业产量大,需要检疫的数量多工作量巨大,多数农村地区动物检疫单位人员数量较少,不能完全覆盖畜牧业产品生产区。同时,动物检疫监督多在畜牧业产品进入城市流通环节之前进行,生产区检疫力量不足及流通环节检疫力度较低,导致部分地区动物检疫监督工作开展不足。
2.4 动物检疫监督流于形式
动物检疫监督过程需要较为具体的样本采取、数据分析、报备检验等工作流程,在某些地区动物检疫监督工作开展时部分工作人员由于认识落后,将该项工作简化为眼看手摸,没有进行具体的取样分析,就为产品签发检疫合格证明,导致动物检疫监督工作流于形式,起不到动物检疫工作的效果。
3 动物检疫监督中问题的改进措施
3.1 增强检疫监督人员培养
动物检疫监督人员专业技术是否达标是检疫活动开展的基础,部分基层单位的检疫员由于不是专业院校毕业,导致检疫工作开展的质量不高,无法完成难度较大的检疫任务,上级主管部门要及时开展检疫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工作,提升检疫人员的检疫知识水平,提高基层检疫队伍人员素养,为动物检疫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确保检疫工作能够保质保量的开展。
3.2 完善检疫监督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保障工作开展的基础,目前我国对于动物检疫的制度建设相对较为滞后,导致检验检疫工作的开展无章可循无制度可依。建立完善的检疫监督规章制度可以减少实际检疫工作中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检疫监督工作的开展落到实处,也能够杜绝基层检疫中权利寻租问题,增强检疫监督的公信力。
3.3 强化检疫监督开展力度
“民以食为天”,检疫监督工作开展直接关系到动物类食品是否安全,开展好动物检疫监督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由于检疫力量不足、人员素质较低等原因,导致检疫工作开展的力度不足,不能彻底保障食品安全。因此,在动物检疫监督工作中要加强工作开展力度,增加检疫频次,细化检疫人员工作责任,严格检疫标志管理,确保检疫工作开展的效力和作用。
3.4 保证检疫监督落到实处
动物检疫工作不能仅仅是“盖章子、签单子”,还需要检疫工作人员深入动物养殖场所、屠宰加工场所、销售贩卖场所进行实地检疫,才能减少疫情的发生,才能保证每一批次、每一千克的动物产品是安全的是让人民群众放心的,只有实时开展处处进行,才能将动物检疫监督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保障动物产品的安全。
3.5 以信息技术提升工作效率
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随着智能终端的大规模应用使得信息交流快速发展,在动物检疫监督工作中,适当的采取智能终端可以极大的提高检疫工作的效率,提升检疫工作的透明度,让动物检疫监督的开展真正起到效果。例如:某地区是我国著名的生猪养殖基地,在该地区可以建设区域性动物产品检疫监管网络,以养殖场进行归类,以养殖批次进行划分,将生猪生产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纳入其中,为该养殖场同一批次的生猪建立检疫信息档案,便于检疫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后期检疫工作复查,更能保障产品能够追根溯源。
4 结语
动物检疫监督作为保障畜牧业产品安全、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对维护人们群众切身利益及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只有改进动物检疫思路,创新动物检疫方式、重视检疫人才培养、完善动物检疫制度,才能切实做好新时期动物检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