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微课在高职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0-12-28卢金凤
卢金凤
(梧州职业学院,广西 梧州)
0 引言
药剂学是高职药学及其相关专业很重要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1]。这门学科涉及的相关学科很多,课程内容多,知识点分散且杂乱,主要涉及的相关学科有数学、化学、物理学、解剖生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以及药事管理与法规等。同时药剂学课程更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且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并重的一门学科,学习难点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内容抽象难理解,学习起来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很多学生为了应付期末考试,靠死记硬背知识点,对知识点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毕业后的学生普遍反馈在校期间药剂学课本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用不上,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2]。
教育部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意见,职业教育应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强调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职业性,要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等[3]。我们高职药剂学的教学应该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社会需求来定位[4]。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意在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在工作一线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药学类应用型专业人才[5-6]。
那么针对学生反馈的药剂学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执行好现在职业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我们作为药剂学课程教学的一线老师,应该学会去发现目前我们教学中的问题所在,并提出可行有效的办法去改善我们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实现让学生对课本的知识真正掌握并将所学习到知识转化为制药生产专业能力的真本事,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的药学专业人才,这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去做的事情。
1 当前高职药剂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的专业素质方面
当前很多高职药学专业的一线青年教师都是大学毕业直接应聘进来,也就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有很丰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缺乏,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很难把课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和生产操作结合起来,讲起课来抽象、粗糙无味。对一些药剂学当下前沿的新剂型、新方法、新技术等更是很难给学生讲清楚,学生自然学起来很费劲,也激不起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1.2 教学方法方面
当前高职药剂学课程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模式还是LBL(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授课模式。LBL授课模式就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即“教师教,学生听”,教师是教学主体,以讲课为中心,主要采取大班全程灌输式教学。
药剂学理论教学方面,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大多数老师的授课方式还是以PPT讲解为主,长时间重复单调乏味的内容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上课感到无趣,出现上课睡觉玩手机等现象,教学效果差。
药剂学实践教学方面,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才叫真正的学以致用,才能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药厂药品生产实操联系起来。一方面,当前药剂学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多以校内实验教学为主,大多数是经典的验证实验,实验内容传统,实验方式方法陈旧。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按部就班地机械性地完成实验操作,对实验原理认识不深,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难以满足当下医药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经费和场地限制,学校的实验室很难做到跟一线生产一致。有些院校可能有GMP车间,但是制药行业发展迅速,不管是从工艺还是从设备方面,更新换代都很快,一般学校很难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况且,目前大多数学校只有相关的生产设备,并没有符合生产要求的GMP生产车间。学生实验课大多数是去看看或练习某个单元操作的生产设备的使用。这样学生的实操是远远达不到药企生产的要求的。因此,为了补救目前学校硬件的不足,将信息化背景下的微课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同样很重要。
2 信息化与教学
目前信息化发展迅猛,无处不在,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那么信息化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也是当前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环节数字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7]。近年来,国家为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强国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部先后制定并印发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如《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8-9]。另外,自2010年起,教育部举办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和教师教学能力大赛[10],这主要是为了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同时也有效提升了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实施能力。职业院校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信息化已经是大势所趋更是未来职业院校主流的教学模式。传统药剂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在的高职药学学生的学习要求,更不能培养出适合现在社会需求的药学专业人才。
3 微课教学在药剂学课程中的应用
近年来,微课发展迅速,制备微课的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微课的制作和应用对于大多数的青年教师来说都不算困难。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素材课件、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练习测试等教学资源[11-12]。
微课之所以在教学中的应用发展迅速,主要是因为其有以下特点:第一,教学时间短。“微课”的时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大多数是5-8分钟,与传统课堂40或45分钟的一节的相比较,时间大大的缩短。解决是学生课堂上学习时间过长而容易产生疲劳厌倦,提高教学效果。第二,教学内容少。微课主要是围绕课堂教学中某个重点、难点或者疑点等知识点展开,不是把全部内容呈现出来,与传统课堂比较内容少。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有跟深入的理解和消化。第三,主题突出、针对性强。针对性强是微课的又一鲜明特点,一个微课就一个主题,学习目标更明确,更容易使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第四,情景化和系统化。微课教学大多数是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微视频将内容直观化,情景化。同时,在进行微课教学内容设计的时候也要考虑内容的系统性,虽然每个微课的内容既是独立的,但是微课也是以模块或者章节的方式将一个个知识点,重难点组合起来,形成一个重难点突出,内容完整的知识模块资源包。
在信息化背景下,对照目前高职药剂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微课的特点,提出采用微课教学去优化改革传统的LBL授课模式。
例如,药剂学课程中片剂这一章是整个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繁多,工艺复杂,单元操作用到的设备种类也繁多,LBL授课模式教学效果差,讲授起来和学习起来难度都很大。那么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均可采用微课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下面就以药剂学片剂这一章为例子进行概述。
3.1 理论教学方面
片剂的制备工艺以及片剂的包衣的方法和过程是药剂学课程中的重难点之一,我们可以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或到药厂实地拍摄片剂的生产工艺过程制备成简易微课,在课堂上结合微视频讲解工艺,形象,直观,加深学生的印象和对工艺的理解,方便记忆,激发学习兴趣,比起传统的讲解和要求同学们死记硬背工艺更有效果。采用同样的方法把整章书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分解出来,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制成简易微课供放到各种信息化平台上,如QQ群、云课堂、学习通等,不但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优化理论教学,同时学生可以在课前课后反复看、跳跃看,适合不同学情的学生自主学习。短小精悍的微课不仅把知识点简洁明了地呈现出来,而且还可以实现学生随时随地,移动学习。同时这一整章书的所有微课等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又组成一个重难点突出,内容完整的知识模块资源包。并且可以实现重复利用。
3.2 实践教学方面
如片剂生产工艺中,压片操作要用到的核心设备是旋转式压片机。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对于生产过程中用到的设备都很难理解,要求其掌握操作就更加困难了,老师实验前的口授是很难让学生理解和记住其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的。因此,我们把旋转式压片机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拍成简易微课,课前给学生反复学习,那么实训过程中学生操作起来会顺利很多,学生实训课的效率和学习效果都会提高很多,学生通过微视频学习与实操结合真正理解该知识点。另外,药剂学实训课程中有很多设备和很多实操性的内容都可以拍成微视频的形式去给学生反复看,反复练习。一方面,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需要独立去思考和学习,无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而不是被动按部就班完成实训内容。学生也真真切切学会了一定的生产实操,为学生到企业去实践以及出去工作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实训内容也更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实训课的兴趣,解决了实训内容传统陈旧的问题。
4 结语
根据目前高职药剂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全球现代医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信息化发展迅猛的时代,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将信息化应用到药剂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出能适应社会需求的药学专业人才。目前,微课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仍是在不断探索中完善和提高。希望在信息化背景下,能有更多的新技术应用于我们药剂学的教学,提升药剂学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药学专业人才,服务于现代医药行业,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