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早期运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四肢神经损伤的疗效研讨
2020-12-28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467000李向阳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467000)李向阳
四肢神经损伤多是因利器切割、机器损伤、车祸等所致,在显微外科、骨科临床较为常见,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感觉、运动及反射功能丧失,还可引发肌肉萎缩、关节囊萎缩变性、关节强直等病变[1]。对于四肢神经损伤的患者,予以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使受损神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及修复,为提升疗效,我院在近两年部分患者术后予以早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效果较令人满意,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线资料 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四肢神经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计96例,均在损伤后的24小时内予以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实验组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24~63岁,平均年龄(41.6±5.2)岁。参照组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41.9±5.0)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排除伴有脏器功能不全者、沟通障碍者、感染性疾病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手术治疗,对于开放性创伤、伴有骨折、肌腱、血管损伤的患者,先予以彻底清创处理,再予以骨折复位及固定、肌腱及血管修复,最后修复神经,对于新鲜神经断裂要做无张力外膜缝合,对于神经挫伤者需行神经外膜松解减压术治疗。参照组:本组患者术后予以常规治疗,如抗感染、营养神经、改善血液循环等。所用药物为维生素B12,500μg/次;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酶,40mg/次,与250mL葡萄糖注射液(5%)混合,静脉滴注给药,1日1次,4周为一疗程。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18μg/次,与2mL生理盐水混合,肌肉注射,1日1次,4周为一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2]经治疗,患者的麻木、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感觉和运动功能在S3+M4以上,无畸形情况,为优;患者无明显疼痛、麻木感,感觉和运动功能为S3+M3,未出现畸形情况或有轻度畸形,为良;患者有轻微疼痛、麻木感,感觉和运动功能为S2+M2,有保护性感觉,为可;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关节僵硬,有明显畸形,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优+良)/48×100%。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S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X2检验,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参照组(75.00%),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的MCV、SCV改善效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CV、SCV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MCV(60.57±6.86)m/s、SCV(49.42±5.12)m/s均优于参照组(46.41±5.74)m/s、(37.33±4.74)m/s,组间比较P<0.05。
3 讨论
四肢神经损伤可导致永久性感觉及运动功能丧失,具有较高的致残风险,应对其加以重视,并及时开展有效治疗方案。目前,临床常为患者采用激光、组织功能、细胞移植、基因工程等技术进行治疗,可促使受损的四肢神经得到有效修复;但受周围神经结构、再生特点、损伤部位、年龄等多种因素影响,神经修复效果仍有一定局限性。鼠神经生长因子属于神经系统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之一,是一种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的神经营养因子。有研究指出鼠神经生长因可推动神经芽生,促进运动纤维再生,对调控神经生长因子、改善微环境具有积极帮助;将其与三唾液酸神经节苷酯联合应用,还具有协同效应,能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神经修复效果。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的MCV、SCV改善效果优于参照组,P<0.05,这一结果也充分体现出了鼠神经生长因子的应用效果及价值。
综上,术后早期予以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四肢神经损伤效果显著,可促使运动功能及感觉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