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言长篇小说研究的新力作
——评廖四平教授专著《当代长篇小说的桂冠:莫言长篇小说研究》

2020-12-27王艳雪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专著莫言小说

王艳雪

(渤海大学 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自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国内外掀起莫言研究热潮,每年都有数以百计的莫言研究论文发表。从国内外莫言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莫言长篇小说研究的关键词基本围绕着语言、叙事、结构、思想、以及民间写作、狂欢化、陌生化、儿童叙事、身体叙事、苦难叙事、生命写作等等,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有一个总体性特点,是对莫言长篇小说的一个或几个文化审美特征进行展开和探讨,而对于莫言长篇小说的总体研究较少,文章多聚集在硕博论文、期刊评论等,缺乏探索全貌的著作。

2019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廖四平先生专著《当代长篇小说的桂冠:莫言长篇小说研究》,这是对该领域的系统探索和重要开拓,对当下及未来的莫言长篇小说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充分肯定了莫言长篇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意义和价值,认为在这场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竞赛中,莫言的长篇小说拔得头筹,当之无愧是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桂冠。在这部专著的序言中,著名作家邓九刚先生是这样评价的:“是一部有关莫言长篇小说乃至莫言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势必会对莫言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这是一部莫言长篇小说研究比较系统完整的研究专著。通过细致的品读,该书显示出如下几点独到之处:

一、共性与个性的交相辉映

该书共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对莫言长篇小说的总体研究,选择莫言的全部11部长篇小说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基础上,既充分尊重每一部长篇小说的艺术独特性,又从一种更加宏观的角度,俯瞰莫言的所有长篇小说,进而提炼出其中的共通性特征,从方法论的层面带给我们莫言长篇小说研究的新气象。作者将这些共通性特征从内容、美学特征、主题、艺术表现、传承五个方面用五个章节分别阐释,经过一系列的系统的分析,得出了莫言长篇小说在各个方面特征的结论。作者对共性的把握十分独到,如作者对莫言长篇小说的内容方面的分析,单个来看,莫言长篇小说的内容大相径庭,而且各有侧重点,但是如果把这些作品揉碎,按照故事发生的时代顺序进行组合,就会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它们大致构成了一部生动而又深刻的20世纪中国的“编年史”,颇为全面地反映了20世纪的中国社会生活,通过阅读这些小说,基本可以还原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的大体轮廓。又如作者在对莫言长篇小说美学特征的分析,他精准地抓住了最鲜明的特征:审丑,并对长篇小说审丑的表现进行全面的分析。自从20世纪80年代审丑进入中国作家们的视野以来,文学创作开始出现大量写丑的现象。莫言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他在文学创作中消解了美与丑的界限,美与丑不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有效地融合在了一体,另辟蹊径,以美见丑,以丑见美。作者认为莫言长篇小说所描写的丑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丑人、丑事、丑物、丑景、丑语。下编是对莫言小说的个性的研究,个案研究共分十一章,每一章都对一部小说从故事梗概、人物形象、主题、艺术表现、不足之处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探讨,整体性评价莫言每一部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作者对个性的把握也十分独到,如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蛙》的解读,作者首先对小说内容进行了精准的概括,然后对八位主要人物做了人物形象分析,其中着墨最多、分析最全面的是姑姑的角色。姑姑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她是高密东北乡的乡村医生,干的是接生的活计,姑姑这个角色与以往的小说角色不同,她的身份和性格特点是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境遇也和时代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姑姑是村民心中的“活菩萨”“送子娘娘”;计划生育实施的年代,她是计划生育政策忠实的执行者,备受村民排斥;晚年的姑姑是“近乎病态的忏悔者”。姑姑的人物形象是十分复杂的,作者对姑姑人物形象分析总结得鞭辟入里。接下来作者深度挖掘了小说所表达的主旨,其最为深刻的主旨就是对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过程中带来的问题的揭露以及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蛙》的主题意象是“蛙”,蛙在民间是多子多育、繁衍不息的象征,所以“蛙”的实质是对娃的隐喻,是对人类生命的隐喻。生育是人的基本权利,孩子是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但中国要走向繁荣,过多的人口是负担,因此必须计划生育、控制人口,这种二元对立造就了众多的矛盾。作者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总结了小说特点:小说文体别具一格、颇有新意,采用了书信体、话剧相结合,结构新颖而缜密;选取的题材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现实性、时代性、隐喻性强;手法层面采用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多重叙事手法叠加运用;语言轻松幽默,成功地塑造了姑姑这一乡村妇科医生的形象。

这部专著就是莫言长篇小说共性与个性的交响曲,共性与个性的交相辉映,作者从这种宏阔的学术视野透视莫言所有的长篇小说作品,剥茧抽丝,得出研究结论:莫言长篇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文学史意义,是当代长篇小说的桂冠。莫言长篇小说无论是其内容,还是其美学特征及主题、艺术表现等,都别具一格,独具异彩,它们壮大了中国长篇小说的阵容,使当下的中国长篇小说品质更上一个层次,也开启了中国长篇小说发展的一个新的帷幕,对未来中国长篇小说发展具有引领和启示的意义;它们既是对中国以往中国小说的颠覆,又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把钥匙,推进中国文学进一步走向世界。

二、客观、建设性地评价小说不足之处

金无足赤,莫言长篇小说具有崇高地位和重大意义的同时,自身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作者在对每一部长篇小说进行分析研讨的基础上,既肯定了莫言长篇小说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客观公正地提出了小说本身所存在的不足,这在莫言长篇小说研究方面是具有开创意义的,是作者多年潜心研究积淀下来的真知灼见。如作者对莫言长篇小说审丑的特点分析时,尖锐地指出了莫言长篇小说中缺乏审美意义的丑,更多的是非审美意义的丑。作者在对丑的描写中,不是用描写丑来达到调侃、反讽的目的,而是对丑的欣赏、把玩和咀嚼,这种审丑是对传统美学观念中的审丑的违背,带来的问题就是作品缺乏理性批判,为审丑而审丑。作者在下编个案研究对小说的部分不足之处的阐释,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在多部长篇小说中都存在这些问题。如《红高粱家族》一章中,作者指出了小说在叙事情节上的紊乱,故事的发展并非按照时间顺序,而是一种乱序,这种叙事情节虽然便于叙述人自由地往来于过去与现实之间,使过去的故事与现实发生联系,但也打破了故事情节的连续性、完整性,使读者读得云里雾里,小说的可读性大大地降低了。小说次要人物的刻画方面,他们的出场和退场都太过突兀,缺乏明晰的人物形象,游离于小说的情节,如“我母亲”、刘氏、耿十八刀等人物都具备这一特点。小说对于施暴、恶心的场景描写刻画得过于细致,让人读起来只感觉到恐怖和恶心,有过分审丑的意味,在其他小说里同样有这个问题。作者在第三章《十三步》中指出小说的叙事人称或视角的转换过快、频率过大造成了小说结构的松散、故事情节的散乱近于平淡、内容的支离破碎、故事性的消解。作者在第四章《酒国》中指出小说的“色调”过于阴暗,缺少温情,让读者感受到无希望的黑暗。莫言是描写中国乡土社会的行家里手,建构了作家自己的文学世界——高密东北乡,但在《酒国》中对都市生活的描绘就显得单薄,表现为对城市想象力的匮乏。虽然作家生活在城市里,但实际上作家仿佛没有深入城市生活,更没有将城市生活化为自己的写作经验,描绘都市生活用堆砌意象来实现有矫揉造作之嫌。作者在第六章《丰乳肥臀》中指出小说中有些情节是对莫言其他小说情节的重复,这就缺少了一些新意。小说的标题扎眼有碍风俗,莫言称这部小说是献给母亲的,在上官鲁氏这一形象塑造上作家把她写得过于“性解放”了,解构了上官鲁氏作为母亲光辉、圣洁、无私的一面,有亵渎母亲之嫌;小说对淫荡污秽的场面极力渲染和肆意描绘,难免使这部小说有“污染社会、毒害心灵、坑害读者”之嫌。小说对于20世纪所发生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无论正面或负面,都是用漫画的手法、戏谑的笔调叙写的,基本上是全盘否定的,这不仅使小说失去了必要的历史真实性,也使小说失去了必要的艺术真实性,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历史虚无主义。作者在第十章《生死疲劳》中指出,莫言的过于强大的主观意念和主题先行的叙事策略使小说丧失了基本的真实感与现实感。《生死疲劳》最重要的主题就是小说中的一句话“一切来自土地的最终还将回归土地”,莫言过于想要刻画这个主题,导致了情节的虚假与荒谬,人物形象不合理,作者将上述现象归结为一种十分危险的信号,即作家自我的膨胀,观念写作的膨胀,这种膨胀甚至到了完全无视生活的常识与真实的程度。

作者以冷静的理性眼光分析作品,审慎地提出这些莫言长篇小说的不足,并且这些不足之处不是无关痛痒而是直指莫言长篇小说的症结所在。一方面,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莫言更深入地认识自己的作品,对未来的莫言长篇小说的创作起了一定的规范、引导作用,促进莫言长篇小说的创作,在未来的日子里有更优秀的文学作品面世;另一方面,作者的观点也对同时代作家群体的创作思想和艺术倾向产生重大影响,可以帮助他们合理规避这些创作中的问题,促使当下的文学向一个更优质的、更为大众所喜爱接受的方向发展。读者通过阅读这部专著里表达的莫言长篇小说不足之处的观点,可以帮助自己跳脱出普通读者的思维,加深自身对于这些作品的理解,提高自身对文本的接受能力。总之,作者的观点非常具有学术价值,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为莫言研究领域提供了新思路。

三、语言精练,深入浅出

作者的文学功底在这部专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作者的研究以莫言长篇小说为中心,与莫言长篇小说的内容联系紧密,专著的二分之一的内容是对莫言长篇小说的概括,如何抓住小说中的主要情节进行明晰的概括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作者巧妙地抓住了重点,把每一部都数十万字的长篇小说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来,又不失去作品的重要所在,既有开阔的文学视野,又有精细的文学眼光,体现了作者卓尔不群的概括能力,即使是没有读过莫言长篇小说的读者,通过阅读作者的内容梗概也能对莫言长篇小说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这个层面上讲,作者的这部专著又多了一个功能,可作为莫言长篇小说的导读,给未曾了解过莫言长篇小说的读者启示的作用,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进一步地深入了解当代长篇小说的桂冠:莫言的长篇小说,有助于对莫言文学作品的传播和大众对莫言文学作品的接受。体现作者文学功底的还有这部专著的语言,语言通俗易懂,但内容是非常具有学术价值的。文章写作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内容浅、写得浅,第二个层次是内容深、写得深,第三个层次是内容深、写得浅。作者是对文章写作第三个层次内容深、写得浅的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晦涩难懂的学术话语经过作者的阐释,立即变得明白晓畅、耐人寻味。这部专著内容饱满、深入浅出,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阅读,具有普遍适用性,在莫言长篇小说研究领域的价值不可忽视。

莫言创作的所有长篇小说取材深深植根于社会生活,将20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与个人的境遇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宏大的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编年史”;莫言创设了属于作家自己的独特的文学世界“高密东北乡”,从这样一个小角度全景样式地描绘中国乡土社会的样貌;莫言长篇小说主题忠于揭露和批判,从一定程度上是对鲁迅批判国民劣根性的延续,具有很强烈的现实意义;莫言长篇小说在世界文学的版图占领了一席之地,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的先驱,鼓舞同时代作家群体能够创作出更多的“走向世界”的带有中国气韵的文学作品。莫言所获得的文学成就在当代文学中可以说是无出其右,但缺乏一个精准的定论,廖四平教授以敏锐独到的学术眼光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将自己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汇编成了这部专著,明确了莫言长篇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地位——当代文学的桂冠,并通过研究论证了无论是从内容、美学特征、主题、艺术表现、传承等共性特征看,还是从每部小说的个性特征看,莫言长篇小说获此殊荣实至名归、当之无愧。这部专著是作者厚实的学术积累和思想智慧的体现,是在莫言研究资源几近枯竭的情况下对莫言长篇小说研究的拓展与深化,标志着该领域的新的进展,对今后的莫言长篇小说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一部值得我们关注的莫言长篇小说研究专著。

猜你喜欢

专著莫言小说
过去的年
专著《众神狂欢》节选(评论)
爱如莫言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厉震林和他的电影研究
翻译专著与教材的成功嫁接
莫言:虚伪的文学
莫言的职场启示
我国自然科学古书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