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配合技巧
2020-12-27郑方娟
郑方娟
(山东省沂源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山东 淄博 255000)
0 引言
小儿推拿具有调节脏腑,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对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均具有良性的调整作用,各种手法不仅是一种机械性的力的刺激,直接对人体局部发挥作用,而且起到治病保健的作用[1]。小儿推拿经常用于临床实践,治疗小儿的各种疾病,相对于用药和打针来说,优势显著。尤其是小儿本身身体发育不全,经常吃药和打针可能对小而产生不良影响。而利用小儿推拿的手段,具有安全无害的优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经我接受小儿推拿治疗的小儿约600人中,男孩323人,女孩277人,0-1岁382人,1-3岁106人,4-6岁83人,其余的是6岁以上的患儿。
1.2 临床经验和方法。
1.2.1 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也就是首先安抚好患儿的情绪:宝宝太饿或者吃多了,或哭闹不止都影响治疗效果,不宜进行。要耐心的开导,安抚宝宝,等到宝宝的情绪稳定下来了再开始推拿患儿。
(1)针对年龄在三个月内的,这个年龄段的患儿一般就是睡觉,醒的时间很少。所以这段时间推拿效果最好,这个年龄段的患儿哭,一般是饿了,困了,尿了或拉了。所以饿了可以边吃奶边治疗,困了就哄睡觉,睡着了再治疗,要是尿了或拉了先给患儿换尿布或尿不湿,一般都会配合治疗的。
(2)针对四个月到一岁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患儿,由于认人并有自己的想法,但又出于似懂非懂十分敏感的阶段。所以这个月份的患儿,往往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哭闹也比较严重,处理方法一般是睡着了或者是吃着奶推拿,或者是玩玩具,看动画片等方式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3)针对一岁以上孩子智力已相对成熟,有些方法不容易转移注意力了。但是对于新鲜玩具和动画片很感兴趣,所以可以用这个转移注意力,推拿前应逗小孩开心,并注意小儿的体位,以舒适为宜,既能消除小儿恐惧感,又便其配合进行推拿。
(4)就是要有亲和力。做小儿推拿时间长了,慢慢的你就会了解到孩子的心理和习性,如何让孩子不怕你,如何让孩子配合你的工作,这些都对你的工作开展有帮助。在工作中养成一些好的习惯绝对是非常有用的,例如“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知道他喜欢动画片,准备一些粘贴等表现好的时候送给他,每次来的时候都跟他顶住额头说话”努力做孩子的朋友,给孩子关系好了跟大人沟通就容易了,要记住“先做朋友,后做推拿”。
1.2.2 把握推拿的时机
(1)宝宝推拿的时间应该要控制,如果时间太短的话起不到效果,而且时间太长又害怕伤害到宝宝的身体,所以我们建议小儿推拿的时间最好是在十到二十分钟左右。
(2)要掌握宝宝的生物钟,对于觉醒状态下不能配合的宝宝可以在宝宝睡觉时给与推拿,使宝宝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推拿治疗。
(3)子午流注推拿是根据子午流注学说的基本原理,运用子午流注推算方法,逐日按时推拿施术的一种治疗方法。穴位的气血旺衰有时间变化,许多人不遵循穴位的开闭变化,推拿,自然疗效不显着。一般来说,推拿需要用子午流注纳子法开穴,然后结合疾病变化的周期选取推拿的最佳时机[2]。
1.2.3 注意推拿的环境:推拿要在无风、无强光、少噪声的室内进行。在推拿前要通风以保持室内温度适中、空气清爽。为了在推拿时转移宝宝的注意力,把推拿室内墙壁用卡通图片(包括宝宝喜欢的小故事,古诗等)进行了装饰。
1.2.4 掌握推拿力度和速度
(1)小儿推拿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轻是指手法操作时所用的力度轻,快是指手法操作时所用的频率快,柔和是指操作时在安静状态下以病人不知其苦而为之,平稳是指在操作时手法所用的力度和频率要始终如一,着实是指手法操作时要紧贴穴位的表面,有轻而不浮之意。推拿时用力要恰当,力度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力度过大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用力大小是与小儿本身的承受能力成正比的,对于小婴儿或比较瘦弱的小儿因为皮肤娇嫩力度要非常轻,对年龄大、又高又壮的小儿,用适当的能接受的力度。
(2)力度轻为补,力度重为泻。虚弱的小儿要用轻手法,热证的小儿要用重的手法已达到泻或清的目的。推拿时速度慢为补,主要用于虚症或寒症,速度快为泻主要用于热症。
2 结果
通过对本次研究中接受小儿推拿治疗的小儿600例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600例中543例(90.5%)儿童的疾病或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38例(6.3%)儿童疾病或健康状况好转,19例(3.2%)儿童接受推拿治疗后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6.8%。在治疗过程中,586例(97.7%)儿童的配合度和依从性良好,治疗过程较为顺利,仅有14例(2.3%)儿童出现了哭闹、不配合治疗的现象。
3 讨论
推拿是指在我国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医生用手在患者身体上特定的穴位、经络进行推、拿、捏、提、揉等手法来施加刺激,从而起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等作用。有相关研究表明,中医推拿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个体的体质情况,改变体内微生态平衡,调节不健康的部位,促使整体表现出健康水平。此外,该治疗手段还具有经济简便、平稳可靠、无副作用等优势。
近年来,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大大提高,尤其是对于儿童的健康管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时间和精力。由于多数儿童讨厌药物味道、害怕疼痛,如果能够减少治疗、护理过程给儿童带来的刺激和痛苦,对于儿童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我国的传统中医在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上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其中又以小儿推拿受到较多家长的关注和接受。中医小儿推拿主要是通过不同的手法对儿童进行按压、按摩等,通过对其机体、经络、穴位施加一定的刺激来起到治疗疾病、保持身体健康等效果,不会对儿童造成损伤、刺激和痛苦,儿童的接受和配合程度也相对较高。
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表明,小儿推拿对全身系统都有作用:对循环系统的作用,推拿后肌肉放松,肌肉粘滞性减少,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循环阻力降低,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液速度加快,改善微循环;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推拿可以增加胃肠蠕动功能,对胃蠕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有预防腹泻、便秘的作用;对泌尿系统的作用,推拿可使泌尿系统的功能增强,并调节膀胱张力和括约肌的功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对人体实行推拿手法后。其白细胞总数增加,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血液补体效价增加,包细胞吞噬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推拿可调整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可增高血钙,对因血钙低所引起的不适,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对运动系统的作用,推拿能增强肌肉组织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使肌肉组织获得更多的血液,因而代谢旺盛,营养改善;对皮肤的作用,推拿能促使已死亡的皮肤上细胞脱落,改善皮肤的呼吸,有利于汗腺、皮脂腺的分泌,增加皮肤的光泽和弹性,使浅表毛细血管扩张,增加局部皮肤和肌肉的血液供应,改善皮肤组织的营养状况;对神经系统的作用,镇静止痛是推拿最显著的治疗作用之一。推拿的镇痛作用主要是推拿手法使脊髓后角闸门控制系统控制了疼痛信号,大脑皮质、中枢抑制了疼痛冲突,同事降低了血浆中5-羟色胺的含量,改善了血清中内啡肽的含量的结果[3-4]。
从临床上说,小儿推拿也有重要作用:可以缓解疾病症状,宝宝如果生病的话,通过按摩一定的穴位,能够缓解症状甚至痊愈,而小儿推拿针对的病症种类很多,范围很广,小到伤风感冒,大到哮喘、近视等疾病;可以提高身体机能,穴位是人身体经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穴位被有效刺激的条件下,可以调阴阳、补气血,尤其是对于宝宝来说,还能够增强免疫能力,保证宝宝健康成长;可以增强抗病能力,通过推拿调养气血、畅通经脉,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免疫能力,还可以减少患病的几率[5]。
小儿推拿有多种常用手法,一是推法,分直推法和分推法,常用于线状穴。推法是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二是拿法,用拇指指端和食指二指指端,或用拇指指端与其余四指指端相对用力提捏筋腱。三是运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及彼,做弧形或环形推动。本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四是按法,常用于点状穴。用拇指或掌根,在一定的部位及穴位上,逐渐向下用力压之。五是摩法,常用于面状穴。以手掌面,
或食、中、无名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圆周移动摩擦。多用于胸腹部,操作时,手法宜轻柔,又要保持一定的压力,速度宜均匀、协调。六是捏脊法,用拇指指面顶住皮肤,食、中指在对面,将皮肤捏起,捻动向前进。或将食指弯曲,顶住皮肤,拇指前按,拇、食指同时用力捏起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七是掐法,即用指甲重刺穴位。本法属重手法,掐时要逐渐用力,力达深透为止。切不可掐破皮肤。
4 结论
中医小儿推拿治疗在临床上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通过以上方法的运用,患儿在推拿治疗时,都能很好的配合,使推拿的效果有效率、有提高、有保障。宝宝其实是很会享受的,如果你的手法好、技巧好、配合好,没有哪个宝宝不喜欢。娴熟的手法、安心的氛围、恰当的时机,在小儿推拿中只要能注意以上几点问题,相信宝宝们会更加乐于配合,推拿效果也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