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桑的药理研究深入发掘中药桑叶的现代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2020-12-27马梓翔刘鑫毅张潇逸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0期
关键词:甾醇药理作用黄酮类

马梓翔,刘鑫毅,张潇逸

(1. 河北中医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200;2. 重庆医科大学,重庆 400016)

0 引言

中药桑叶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药用桑叶多由初霜后采收的桑叶除去杂质,晒干后制成。桑叶性寒,味甘苦,能散风热润里燥、清肺肝明眼目,属于临床常用中药。《日华子本草》中记载:“暖,无毒。利五藏,通关节,下气,煎服。除风痛出汗,并扑损瘀血。春叶未天,枝可作煎酒服,治一切风”。现代医学已经对桑叶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研究发现,桑叶的降血压、降血脂、抗炎等药理作用,与其有效成分密切相关。本文将围绕桑叶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展开论述,如有错误,还望诸医学人士指正。

1 桑叶的主要化学成分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桑叶的主要化学成分由黄酮类化合物、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生物碱等组成。

1.1 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是桑叶的有效成分研究中被研究最多的一类。其主要为芸香苷、槲皮素、异槲皮苷、桑黄酮等。实验研究证实,芸香苷、槲皮素是黄酮类化合物中抗炎、抗氧化、抗菌效果十分显著的成分。

1.2 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桑叶中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主要包括有β-谷 甾 醇 (β-Sitosterol)、羽扇豆醇、豆甾醇及其β-香树脂醇(β-amyrin)等。其中β-谷 甾醇、豆甾醇能有效抑制肠道吸收胆固醇,以达到降血脂的作用。

1 . 3 香豆素及其苷类。主要为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东莨菪素、东莨菪苷。

1.4 挥发油成分。挥发油成分约占桑叶总成分0.0035%,其主要含有丁胺、丙酮、丁香酚等20余种物质。

1.5 氨基酸类。桑叶还含有诸多氨基酸,据研究表明,其氨基酸种类高达17种,其中以天冬氨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等最具代表性。

1.6 生物碱。生物碱作为桑叶主要活性成分的一种,其成分主要包括有:胡卢巴碱(Trigonelline)、胆碱、DNJ。

1.7 有机酸及其他化合物。桑叶的化学成分中还含有大量有机酸及其他化合物,主要包括有:绿原酸、延胡索酸、叶酸、亚叶酸,以及维生素C、胡萝卜素、内消旋肌醇、糖类等。其中糖类化合物在近几年的研究中被发现是桑叶的一种活性成分,具有着降低血糖的功效。

2 桑叶的药理作用

在古代,桑叶一直为常用中药,而经过现代的研究,已知的药理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降血压作用。桑叶中的芸香苷,槲皮素,槲皮苷可以增强在位蛙心的收缩力和增加心输出量,并降低心率。同时,槲皮素还可使冠状血管扩张,改善心肌循环[1]。除了芸香苷、槲皮素可降血压之外,γ-氨基丁酸也能通过降低血氨,促进大脑新陈代谢,增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Ⅰ的活性,使血压一定程度下降。

2.2 降血糖作用。在古代,治疗消渴的药物中就存在桑叶的使用,日本古书也记录了桑叶有改善“饮水病”(即糖尿病)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桑叶的有效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类物质、多糖类、氨基酸等,其中以黄酮类为主,也是研究较多的一类化合物。

很多研究证明,黄酮类化合物在桑叶的降糖效用中影响极大,原爱红等[2-3]使用不同极性溶剂进行分离桑叶水提物,并用大孔树脂柱色谱法分析,发现30%乙醇和50%乙醇洗脱组份中黄酮含量较高。后通过小鼠体内糖耐量实验,发现降血糖效用与桑叶中的黄铜息息相关。方晓等[4]用桑叶总黄酮(70%乙醇浸取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予以0.8g/d灌胃,大鼠血糖从(18.95±4.28)mmol/·L下降到(10.82±3.22)mmol/·L,研究发现桑叶总黄酮是以抑制大鼠小肠双糖酶活性为主要方式,达到降血糖的效用。另外,桑叶多糖也具有降糖作用。据陈建国等[5]报道,桑叶多糖通过提高四氧嘧啶糖尿病鼠肝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水平同时提高其氧化活性、促进胰岛B细胞修复、加快胰岛素分泌。同时,还可促进血糖进入肝细胞,以提高合成肝糖原速率让葡萄糖氧化分解加快,使血糖降低,改善糖尿病症。

因此,桑叶降糖作用的主要表现可以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①通过抑制小肠双糖酶的活性,使双糖无法被分解为单糖吸收,最终以双糖形式转入大肠,从而抑制因饮食导致的血糖升高。②促进胰岛素分泌,促进胰岛B细胞修复,刺激肝糖原合成以及加快葡萄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

2.3 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通过高脂血动物实验发现,桑叶能有效抑制血清脂质的增加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桑叶中发挥该作用的成分不少,主要为黄芪苷、东莨菪苷、异槲皮苷及苯甲醇的糖苷。日本学者Kayo Doi等[6]做出相关研究,发现桑叶的丁醇提取物可将人或家兔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有效抑制,且患病家兔较厚的动脉内膜也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缩减,因此桑叶可以有效控制血清胆固醇的水平和预防动脉硬化。除此之外,桑叶还含有多种植物甾醇,胆固醇含量极低,其中的骨甾醇、豆甾醇均能有效抑制肠道吸收胆固醇,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和血脂水平。

2.4 抗炎作用。巴豆油导致的小鼠耳肿胀、角叉莱胶导致的足水肿都能在使用桑叶后得到有效抑制。因乙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在使用桑叶后,也产生抑制效用,表现出较强的抗炎活性。CRP是肝脏产出的一种蛋白质急性期反应物,也是炎性标记物,其本身直接参与了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但桑叶可以使轻度异常脂肪血症患者的氧化程度减轻和将CRP水平降低,并具有抗炎作用。以上均表明桑叶的抗炎作用较强,与本草记载的祛风、清热功效相符。

2.5 抗衰老作用。桑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衰老。Zheng等[7]提取了桑叶多酚,并确定了其13酚醛树脂单体。该实验以线虫为模型,通过桑叶多酚将其氧化应激抗性升高,使在体内储存的脂肪酸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从而延缓衰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其余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安定作用,桑叶却没有,且桑叶对免疫功能毫无影响,也无促进生长及性激素样作用。

3 临床应用

在临床上有不少方剂将桑叶作为君药使用,且疗效可观,现举例一些常用方:①治疗糖尿病。霜桑叶代茶饮,每日用量在12-18 g。②治疗风热感冒。用古方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苦桔梗、甘草、苇根煎服。此方中桑叶、菊花共为君药,性主甘凉,疏散上焦风热,且其所行喜肺络,故清肺热之效极为可观。后辅用薄荷帮助桑菊疏风散热;杏仁、桔梗宣肺止咳;连翘苦寒,清热效高,芦根甘寒生津清热,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亦能宣肺止咳,若证有咽喉肿痛,可加玄参、板蓝根强清热利咽的功效③治疗高血压、头目眩晕。霜桑叶8 g、金银花各4 g、黄菊花4 g。代茶作饮,每日用1剂,疗效可观。④治疗高血脂症。霜桑叶、粳米、新鲜荷叶。取桑、荷药汁,加粳米煮粥。⑤治疗黄褐斑。取适量冬桑叶,隔水蒸煮,除去杂物,干燥处理用以备用。每日取少量作茶饮。一般情况下服用18天后即可见效,斑块消退或色素变浅。⑥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霜桑叶8 g,沙参4 g、栀子5 g、梨皮16 g、川贝母各5 g、豆鼓4 g用水煎服。每日服用1剂,疗程为5天。⑦护肤。取冬桑叶适量,水煎后去渣取汁,再加热浓缩,放入冰箱备用。每日清晨洗脸可加入少量冬桑叶煎汁,可有效治疗面部雀斑,黧黑斑。

4 结论

桑叶在我国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且其作为中药,经常出现在我国的传统医方中,临床应用广泛。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桑叶有降血糖血脂、清除氧自由基、抗炎等效果,对于防治诸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人体慢性疾病均有着可观的疗效。

随着桑叶的研究不断深入,其可对诸多疾病特别是部分老年性疾病的相关药物提供思路并产生较大影响,且其还能制成功能性食品或保健类商品,在药理作用的持续性开发上有着广阔的前景。因此,在桑叶的开发和临床应用上均值得我们给予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猜你喜欢

甾醇药理作用黄酮类
高甾醇植物油研究现状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MS-DAIL联合MS-FINDER鉴定中药黄酮类化合物
橘红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HPLC法同时测定白梅花中6种黄酮类成分
无花果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玛咖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牛大力中黄酮类成分
微波辅助植物甾醇油酸酯的酶促催化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