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对比剂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25例分析
2020-12-27潘兴王慧铃
潘兴,王慧铃
作者单位:临沧市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科,云南 临沧677000
随着CT检查设备与技术的迅速发展,碘对比剂使用已越来越广泛,并成为影像检查必不可少的诊断性用药[1-2]。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增多,碘对比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其危险性已备受关注[3],在临床中已有致死的报道[4]。据杨旭等[5]报道,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超过7 500万病人使用含碘对比剂进行医疗操作,因此含碘对比剂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亟须重视。本研究收集25例碘对比剂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分析ADR/ADE相关数据,旨在发现碘对比剂ADR/ADE的特征和一般规律,为开展药品安全性监测和减少临床用药风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临沧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且关联系评价为“可能”“很可能”“肯定”的碘对比剂ADR/ADE报告,分析碘对比剂ADR/ADE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既往药物过敏史、合并基础疾病、用法用量、发生时间、累及系统/器官与临床表现、临床转归等数据。病人或其近亲属知情同意,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碘对比剂种类该院所用碘对比剂包括离子型高渗对比剂: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国药准字H31021606,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非离子型次高渗对比剂:碘帕醇注射液(典比乐,国药准字H20053388,上海博莱科信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碘海醇注射液(欧苏,国药准字H10970326,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和碘佛醇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67896,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1.3方法使用Excel 201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ADR/ADE的临床表现与累及系统/器官以《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累及的系统-器官代码检索目录》[6]为标准,严重程度及相关性评价依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2年11月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进行评价。
2 结果
2.1一般情况2010—2019年,该院共上报碘对比剂ADR/ADE 25例,其中严重ADR/ADE3例(12.0%),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2例)和原有皮疹加重(1例)。均为非离子型次高渗对比剂。
2.2性别与年龄分布25例ADR/ADE中,男性14例(56.0%),女性11例(44.0%)。年龄<30岁的1例(4.0%),30~40岁 6例(24.0%),>40~50岁 8例(32.0%),>50~60岁 5例(20.0%),>60岁 5例(20.0%)。其中>40~50岁发生的ADR/ADE人数最多。
2.3碘过敏试验及过敏史25例用药前均进行了碘过敏试验,13例(52.0%)使用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作为皮试液,12例(48.0%)使用小剂量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原液作为皮试液。其中3例既往曾使用过碘对比剂,未发生ADR/ADE。所有病人中,4例(16.0%)既往有药物过敏史,其中2例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过敏,1例对氯霉素过敏,1例对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过敏;无食物、粉尘等其他过敏史。
2.4碘对比剂用法用量及给药速度6例碘佛醇注射液ADR/ADE,1例为动脉给药(200 mL),其余均为静脉注射(20~100 mL);13例碘海醇注射液均静脉注射(50~100 mL);6例碘帕醇注射液也均为静脉注射(100 mL)。普通增强CT给药速度为2.5~3.0 mL/s,CT血管造影检查(CTA)给药速度为4~5 mL/s。
2.5 ADR/ADE发生时间根据《碘对比剂血管造影应用相关不良反应中国专家共识》[3]及《碘对比剂使用指南(第2版)》[7],本次研究中,急性不良反应共16例(64.0%),迟发性不良反应9例(36.0%),无晚发性不良反应。
2.6 ADR/ADE累及系统/器官与临床表现25例碘对比剂ADR/ADE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系统(37.3%),表现为皮疹及瘙痒;其次为胃肠系统(18.6%),表现为恶心和呕吐;全身性损害(13.5%)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多汗、发热等。从临床表现来看,皮疹、瘙痒及恶心占前三位。
2.7严重ADR/ADE情况3例严重ADR/ADE中,过敏性休克2例,原有皮疹加重1例。2例过敏性休克均由碘海醇注射液引起。病人既往无过敏史,用药前使用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做皮试,皮试均为阴性。2例病人在用药后5 min内即出现过敏性休克的症状,经积极抗休克治疗,2例病人均在当日即病情平稳,最终好转出院。
2.8 ADR/ADE转归25例病人经积极有效治疗,无死亡病例,其中好转10例(40.0%),痊愈15例(60.0%)。
3 讨论
3.1碘对比剂ADR/ADE特征分析碘对比剂的不良反应与其离子化、渗透压、黏稠度及毒性有关[8-9]。王雨等[10]对7 017例使用碘比醇注射液、碘海醇注射液、碘佛醇注射液、碘克沙醇注射液的病例进行分析,发现4种碘对比剂ADR发生率和严重AD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曹建勋等[1]对20 418例使用碘克沙醇注射液、碘海醇注射液、碘帕醇注射液、碘佛醇注射液、碘普罗胺注射的病例进行分析,也得出同样结论。Seong等[11]发现碘普罗胺、碘海醇、碘帕醇和碘美普尔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5.4%、16.9%、14.3%和10.3%。该院发生的25例碘对比剂ADR/ADE中,碘海醇注射液占了52.0%,可能与该院碘海醇注射液的使用量较多有关。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证明哪种碘对比剂的ADR/ADE发生率更高或者更低。根据文献报道,碘对比剂在不同性别间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0]。王雨等[10]还发现,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未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反而呈降低趋势,20~29岁和30~39岁使用碘对比剂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显著高于其他年龄区间的病人。该院数据分析结果呈现出中年病人报告例数最多的情况。王军大等[12]研究发现,41~60岁进行上腹部增强扫描、注射4~5 mL/s、使用前未加热碘对比剂的ADR发生率最高。另一项研究得出,降低CT检查碘对比剂的剂量和注射流率与碘对比剂相关的急性过敏反应发生率降低具有相关性[13]。
马祖文等[14]通过检索国内文献,统计分析了8 962例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现轻度不良反应8 290例(92.50%),中度 366例(4.08%),重度 74例(0.83%),无法分类232例(2.59%)。另一研究对111例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则发现碘对比剂不良反应重度过敏反应最多(50.4%)[15]。该院25例病人中,重度不良反应仅3例,其余均为轻中度不良反应。刘晓等[16]对101例碘对比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及胃肠系统损害,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裴艺芳等[15]的研究还发现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大多数发生于给药10 min内。杨旭等[5]对52例冠状动脉造影病人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过敏不良反应分析则发现,碘对比剂不良反应75%发生在接触含碘对比剂后1~72 h。多数文献报道显示,严重的不良反应均发生在急性期内[9]。该院25例碘对比剂不良反应64.0%属于急性不良反应。同时,《碘对比剂血管造影应用相关不良反应中国专家共识》[3]中明确指出,几乎所有危及生命的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均发生在注射后20 min内,提示临床在造影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和急救工作。检查室中应准备常规的抢救器械和急救药品等。
3.2碘对比剂过敏试验及使用前预防用药关于碘对比剂过敏试验,国内指南均不推荐常规进行,除非产品说明书特别要求[3,7]。而碘对比剂使用前是否需要预防给药,不同的指南给出的意见有所不同,《碘对比剂使用指南(第2版)》[7]不推荐预防性用药,《碘对比剂血管造影应用相关不良反应中国专家共识》[3]认为对于既往有碘对比剂过敏史的高危人群可考虑预防用药。预防药物为泼尼松、甲泼尼龙、氢化可的松及抗组胺药等。地塞米松由于起效慢,达峰时间长,需要在体内代谢后才能发挥功效,不建议作为预防用药的首选。本研究中25例发生ADR/ADE的病人均在给药前进行了碘过敏试验,未给予预防用药。由此可见碘过敏试验缺乏预测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的价值,过敏试验阴性的病人也可能发生过敏样反应甚至严重过敏样反应[7]。
3.3碘对比剂临床应用注意事项综合相关文献[3,7,17-18],整理碘对比剂临床应用注意事项如下。(1)无须碘过敏试验,除非产品说明书注明特别要求。根据病人特点,可考虑预防用药。(2)使用碘对比剂前,应向病人或其监护人告知对比剂使用的适应证、禁忌证、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签署知情同意书。(3)推荐使用非离子型次高渗或等渗碘对比剂,不推荐使用离子型高渗对比剂。(4)在使用碘对比剂前加温至37℃,同时使用前6~12 h至使用后24 h内,对病人给予水化。(5)遵循产品说明书中规定的剂量和适应证范围,在满足成像或诊断的前提下,使用最小剂量的碘对比剂。(6)病人注射对比剂后需留观30 min才能离开检查室。(7)建立与急诊室或其他临床相关科室针对碘对比剂不良反应抢救的应急快速增援机制。同时,加强医护培训,检查室医护人员也应熟知如何治疗和抢救过敏性休克病人。
本研究不是采取主动监测的方式发现ADR/ADE,因此存在漏报的可能,有待在更大规模人群观察研究碘对比剂ADR/ADE发生特征及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