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WOT视野下“红旗渠精神研究”栏目设置分析及提升路径思考

2020-12-27杨海生周艳丽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红旗渠安阳师范学院

杨海生,周艳丽

(安阳师范学院 期刊编辑部,河南 安阳 455000)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始创于1980年,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安阳师范学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的综合性、河南省一级学术期刊。在纸媒日渐式微,学报优质稿源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所普通高校的学报要想办出特色,办出知名度,特色办刊是必经之路。正如出版界先驱邹韬奋先生所说:“没有个性和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了。”[1](P50)大量事实也证明,“越是具有个性特色的学报,就越具有品牌效应,就越容易办成名牌学报,也就越具有存在的价值。”[2]为发扬自身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自2020年起,《安阳师范学院学报》开辟了“红旗渠精神研究”专栏。

一、“红旗渠精神研究”栏目设置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也称态势分析法,包括对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的分析,是把与组织相关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等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研判,分析组织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此分析法最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现经常被用于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竞争对手的分析、计划和决策的选定等。[3]具体运用到“红旗渠精神研究”专栏,分析如下:

(一)“红旗渠精神研究”栏目设置的优势分析

1.资源优势

上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创造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座丰碑,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坐标。她蕴含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坚定信念、矢志不渝、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精神等,与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一脉相承。是讲述党和人民图存发展、追梦圆梦的中国故事的典型代表。1991年,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政府将“红旗渠精神”树为全省农业战线十面旗帜之一;1993年8月,中共河南省委又作出《关于学习林县人民创业精神的决定》;1996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2011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不仅过去需要,现在需要,将来也需要,是我们中华民族战胜困难的坚强支撑,也是安阳、河南乃至全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2.区位优势

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了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红旗渠,该工程规模宏大,总长达1500公里,历时十年。红旗渠的建成,从根本上改变了林县十年九旱严重缺水的局面。林县人民在建设这项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工程中,创造了气壮山河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不仅早已浸润在林县人的血液里,成为了一方民风,更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安阳师范学院地处红旗渠畔的安阳市,《安阳师范学院学报》作为安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理论研究期刊,地处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更有责任和义务宣传好红旗渠精神,不断发掘和丰富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使红旗渠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由《安阳师范学院学报》做红旗渠精神研究和宣传阵地,不仅是当之无愧、十分必要,也是一种历史责任、政治责任、文化责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3.学科优势

近年来,安阳师范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红旗渠精神融入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办学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红旗渠精神作为强大的思想动力和有效的育人载体,将红旗渠精神和学校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着力打造以红旗渠精神为代表的红色基因传承基地,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同时,为加强对红旗渠精神的研究、挖掘、教育、宣传和传承,学校成立了以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要任务的中原文化研究中心,并获批了河南省重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组建了由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新闻传播学、管理学、教育学、音乐学、美术学等多学科参与的红旗渠精神研究中心,为红旗渠精神研究组建研究队伍,搭建研究平台。学校以红旗渠精神校本课程为抓手,自主编写了《红旗渠精神与新时代大学生》等系列校本教材,并作为全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开设。学校还组织师生成立了“红旗渠精神我来讲”宣讲调研服务团,连续多年深入林县调研红旗渠建设情况,走访红旗渠修建英模,深入社区、街道、农村、学校、监狱开展宣讲,足迹遍布河南、新疆、广西、河北等4省20余个城市,向在校师生和社会宣讲红旗渠精神。学校成立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坚持把红旗渠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加大了与林州市政府的协同育人力度,推进了与红旗渠纪念馆的共建共享。

4.作者群优势

以安阳师范学院已建成的河南省重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原文化研究中心和安阳师范学院红旗渠精神研究中心为平台,学校聚集了30多位研究红旗渠精神的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建立了学校比较稳定的作者队伍,出版了《红旗渠文化资源开发研究》等专著和教材10余部,每年承担有关红旗渠精神研究的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就有10项左右,每年在各级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近20篇。

同时,学校期刊编辑部还积极与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沟通,与河南省红旗渠精神研究会、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中原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等研究团体保持密切联系,与红旗渠干部学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研究红旗渠精神的校外专家学者与学校期刊编辑部保持联系和沟通的也不在少数,这为建立安阳师范学院学报红旗渠精神研究专栏的作者队伍和稳定的稿件来源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红旗渠精神研究”栏目设置的劣势分析

1.所处区域受限

安阳师范学院位于我国欠发达的中部地区,属于四线城市,距离发达城市经济文化中心较远,与文化中心等沟通相对较少。近年来,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引进人才,虽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人才缺乏仍然是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红旗渠精神”研究人才就更是如此。

2.研究水平不高

虽然学校参与“红旗渠精神”研究的人数不少,但组成较为松散,大多属于兼职,主要工作以学生管理为主,学科专业功底不厚。即使有一些理论研究水平较高的专家,也都有自己主要的研究领域,“红旗渠精神”研究属于“业余”,因此,高水平研究成果较少。此外,安阳师范学院属普通二本院校,学报属普通刊物,知名度较低,人脉关系较少,组稿和约稿困难。

3.办刊经费不足

受总体办学经费的制约,学校对办刊经费的投入有限。一个栏目的建设和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经费保障是前提条件。编辑部为加强栏目建设,在相同条件下,首先要保障专栏的经费,甚至为了专栏的质量,必要的时候可做到专款专用,加大经费对栏目建设的支持力度。

4.体制机制不活

当前我国高校学报的管理模式是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出版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术期刊的业内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封闭落后的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学报发展的要求,制约了高校学报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部分高校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资源重组、全员聘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安阳师范学院学报管理也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员管理、优稿优酬等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与高水平的学报管理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三)“红旗渠精神研究”栏目设置的外部机会

1.红色文化研究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及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并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2.红旗渠精神已成为新时代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与党的革命精神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的精髓高度契合、一脉相承,充分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担当和情怀、风骨和操守,是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红旗渠精神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当代和未来。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在着眼推进“四个伟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需要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

3.红旗渠精神待研究的领域和课题尚有很多

从国内现状看,经过有关单位、团体以及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对红旗渠精神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在红旗渠精神内涵的研究、红旗渠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方面的解读与分析、红旗渠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对接、红旗渠精神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等内容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对新时代传承红旗渠精神的新群体、红旗渠精神与乡村振兴的关系等内容的研究还几乎空白,这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施展空间和机会。

(四)“红旗渠精神研究”栏目设置的外部威胁

1.《安阳师范学院学报》的影响力不大

安阳师范学院是河南省属普通本科高校,2000年由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阳教育学院、安阳市第二师范学校合并组建而成。作为一所新升本科院校,虽然在办学特色、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成就,但知名度不高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安阳师范学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类普通学术期刊,涉及面很广,但发行量较小,受众不多,影响力也不大。

2.红旗渠精神研究栏目作者群专业性不强

如前所述,尽管我们十分注重作者队伍的培养,并且也初具规模,但是整体上“红旗渠精神研究”这支作者队伍与其他专业的作者队伍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作者队伍学历层次偏低、专业做“红旗渠精神研究”的人员较少,缺少研究专业的领军人、年轻学者较少等问题,与其他专业相比明显处于劣势。

3. 在同类院校学报竞争中不具优势

在同类院校学报中,同处于红旗渠精神发源地安阳的另一所高校学报早在2014年就已经开设了“红旗渠精神研究”专栏。两校同为普通二本院校,同处于安阳市,两刊同为普通期刊,河南省一级期刊,毫无疑问,两者无论从作者队伍还是内容特色上都存在着竞争,由于另一所高校学报开办专栏时间较早,抢占了先机,对于《安阳师范学院学报》来说,要想办出高质量、高水平、有特色的“红旗渠研究专栏”就更加困难。

二、“红旗渠精神研究”栏目开设的实践

“红旗渠精神研究”栏目开设以来,根据优势和劣势(SW)分析,已客观地认识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获取资源的能力;根据机会和威胁(OT)分析,努力做到扬长避短,抢抓发展机遇,克服环境威胁;而且采取积极增长性的增长措施(SO战略),围绕重点打造、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目标,在有关作者、专家学者以及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下,“红旗渠精神研究”栏目已经成为《安阳师范学院学报》的重点栏目,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红色文化教育宣传和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促进了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保证了稳定稿源

栏目开办初期,是编辑部最困难也是最关键的时期,编辑部领导和栏目负责人以及有关编辑主动出击,时刻关注红旗渠精神研究动态,自觉把自己融入到红旗渠精神研究群体,积极向专家和名家约稿,并对重点栏目实行了优稿优酬等倾斜政策,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副主任、原河南省政协主席、河南省红旗渠精神研究会名誉会长王全书,安阳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姚远峰博士,安阳师范学院纪委书记路阳,红旗渠干部学院原副院长、红旗渠精神研究专家、副教授曹彦鹏博士,红旗渠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刘建勇、副院长李妲博士等一批名家专家应邀为栏目撰写了稿件,保证了栏目初期用稿,扩大了栏目的知名度,提高了栏目的影响力。

同时,编辑部还多次与河南省红旗渠精神研究会、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中原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红旗渠干部学院等的研究人员、安阳师范学院中原文化研究中心、红旗渠精神研究中心承担与红旗渠精神研究有关的研究项目或发表文章的作者沟通,并专门建立“红旗渠精神研究”微信群,向有红旗渠精神研究意向、具备研究条件的青年教师、作者进行宣讲,并连续多期在《安阳师范学院学报》登载征稿启事,积极引导读者开展红旗渠精神研究,争取作者投稿,保证了栏目每期固定发表3篇文章,后续稿源问题也基本得到解决。

栏目开设以来,随着发表红旗渠精神研究方面的文章数量增加,在中国知网、维普等中文期刊文献服务平台的助推下,栏目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的关注,校外自主投稿量激增。经编辑部努力,红旗渠精神研究作者库已初具规模,多学科共同参与、校内外相结合的作者队伍已初步形成,降低了栏目组稿的难度,扩大了文章选择的余地,为进一步提高栏目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凝练了研究和组稿方向

开设栏目伊始,编辑部就以问题为导向,积极与专家学者沟通,在约稿的同时,根据作者的专业背景和研究特长策划撰稿方向,确定文章题目,在众多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中,红旗渠精神的形成背景和思想渊源、红旗渠修建过程及经验启示、修建红旗渠群体及代表人物研究、红旗渠精神的弘扬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已形成了较为集中的研究局面,栏目的特色逐渐显现。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由于栏目开设的时间较短,存在问题和不足也属自然。一是作者队伍建设还需要加强。由于学校在办学定位与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融入了红旗渠精神传承和弘扬的元素,学校教师中从事大学生实践指导工作的较多,对红旗渠精神传承和弘扬工作感兴趣的人不少,但真正能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写作的人并不多,在该研究领域内真正的研究专家和学者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要建立起一支能为专栏所用的专业队伍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二是优质稿源流失还相当严重。由于学校学报的级别较低,学校也没有在支持学报发展和打造重点栏目方面给予特殊政策,评聘职称和项目结项对文章发表级别的要求使得教师往往把最好的研究成果先投稿给CSSCI来源期刊或中文类核心期刊,其次才考虑在学校学报发表,优质稿源较少。三是栏目特色不明显。栏目初创阶段,受作者、稿源等因素的制约较多,文章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组稿方向还在进一步凝练和探索之中,栏目特色还需要创建和打造。

三、“红旗渠精神研究”栏目质量提升的路径思考

(一)提高政治站位,重视栏目建设

领导重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最重要保障,学报是一所高校教学和科研成果展示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学报的特色和质量反映着一所高校办学的志趣、追求和努力方向,是学校美誉度和知名度提高的坚强助手。做好学报工作,支持学报建设,对于提高学校整体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大有裨益。因此,作为高校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学报工作,在学报的资源配置、队伍建设、办刊经费、办公条件和编辑待遇等方面给予保障,只有这样,高校学报才能够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才能够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打造作者群体,注重人才培养

建立起一支长期稳定的作者队伍,是办好学报的基础和保障,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是注重发挥已经功成名就老专家的影响力,广泛联系,认真研究近几年刊登有关红旗渠精神研究内容比较多的刊物,摸清做红旗渠精神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知名人物的基本情况,厘清他们的研究方向和专业侧重点,有针对性地约稿,并在条件成熟后邀请专家担纲栏目主持人。如2020年《安阳师范学院学报》第1期刊登的河南省红旗渠精神研究会名誉主席、河南省政协原主席王全书的《论杨贵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的文章,就是在了解其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约稿。二是关注研究动态,追踪课题进展。通过项目带动,让更多的不同学科背景和研究领域的学者汇聚到红旗渠精神研究的队伍中来,形成团队的力量。三是重视年轻作者的培养,使作者队伍形成梯队。年轻作者尽管写作水平有限,看问题也不够深刻,但他们有进取心、有钻劲,肯下功夫,通过以老带新,积极扶持和培养就能逐渐上手。四是重视作者库建设。把本校做过红旗渠精神研究、曾经公开发表过文章,或者主持、参与过课题研究的教师,以及校外曾经在《安阳师范学院学报》发表过红旗渠精神研究文章的作者和与编辑部有联系和交往的红旗渠精神研究人员一并建档立库,加强沟通交流,掌握研究动态。

(三)树立精品意识,提高编辑水平

特色化是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学报的发展是建立学报特色的目标,“品牌意识是学报的灵魂。”[4]要提高学报的办刊质量,学报就要打造自己独有的特色,不断推出具有影响力的高质量学术论文,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树立学报和栏目的品牌意识和精品意识,并通过一定时段的积累和沉淀,逐步形成品牌栏目。学报编辑要紧紧围绕打造品牌栏目的目标开展工作,树立作者意识和角色意识,主动沟通,团结作者,增进感情,加强学习,主动融入,提高编校水平,塑造精品文章。

(四)注重理念创新,扩大栏目影响

要打造品牌栏目,就要能够在本领域有一定地位和号召力,具有鲜明的个性,并能够引领本领域的学术理论研究。要引领学术理论研究,就要注重为专家学者搭建学术创新的平台,通过与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红旗渠精神研究会、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中原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红旗渠干部学院以及安阳师范学院红旗渠精神研究中心和中原文化研究中心等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组织学术沙龙、学生论坛、学术年会等,探讨热点难点,加强学术交流,推动学术研究,汇集最新研究成果,也为本刊提供高水平的稿源。同时,在融媒体时代,适应知识形态、内容、传播方式以及人们接受方式的变化,还要重视学报的网络出版注重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扩大学报的影响力,为建设品牌栏目奠定基础。

四、结语

SWOT分析法是静态分析方法,因此,当学报办刊理念及栏目发展战略一旦形成,其核心精神就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正是因为SWOT分析法是静态分析的一种方法,并在分析过程中缺乏客观的衡量标准,存在着忽视人们认知行为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在栏目建设的实践中,就要注重用动态的眼光看待问题,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和不足,在变化中寻求最佳的战略选择和应对策略,从而做到扬长避短,抓住机遇,扩大优势,以促进新升本科院校学报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学报“红旗渠精神研究”栏目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红旗渠安阳师范学院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通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安阳之旅
《红旗渠》
安阳:以最严密的法治向大气污染宣战
弘扬红旗渠精神 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
洛阳师范学院
安阳中嘉业投资有限公司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
把红旗渠精神这杆旗扛起来传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