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观题材志怪小说及其传播
——以古亳州太清宫故事为例

2020-12-26李山岭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亳州动机小说

李山岭

(亳州学院 中文系,安徽 亳州 236800)

佛、道之鬼神灵异是志怪小说的题材来源,宫观则是志怪小说产生的重要场域。如古亳州真源县太清宫,是老君降生之宅,“其古迹自汉宣、汉桓增修营葺,魏太武、隋文帝别授规模,边韶、薛道衡为碑以纪其事。唐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明皇,六圣御容列侍于老君左右。两宫二观,古桧千余树,屋宇七百余间。有兵士五百人镇卫宫所。”[1]唐宋时期,达于全盛,有不少故事产生、流传。但由于像崔元山《濑乡记》这样专书的散佚,古亳州太清宫故事显得异常零散。本文钩稽道书如《道教灵验记》《混元圣记》,正史如《宋史》,类书如《册府元龟》,别集如张耒《柯山集》,笔记如《友会谈丛》《家世旧闻》诸书,从题材类型、叙事特点、传播动机及效用等方面,考察宫观题材志怪小说的特点。

一、宫观题材志怪小说的类型

“宋代虽云崇儒,并容释道,而信仰根本,夙在巫鬼,故徐铉、吴淑而后,仍多变怪谶应之谈。”[2]古太清宫志怪小说,即以变怪谶应、应验显效为主要内容。依题材,可分为宫观灵应、尊像显效、瑞木圣井法物应验、斋醮拜章灵验、经法灵验五类。

(一)宫观灵应

其一,《亳州太清宫验》记“老君挫贼”故事。

咸通中,庞勋据徐州十道。征师诏讨,长围将合。庞勋恐力不支久,遂领徒三千余人径来,欲夺宫所,据为营垒。是日避难士庶千余家,咸在宫内。见黑气自九井中出,良久昏曀一川。老君空中应现,庞勋徒党迷失道路,自相蹂践,蕲水桥断,尽溺死水中。逡巡开霁,贼党无孑遗矣。广明中,黄巢将领徒伴欲焚其宫,亦有黑雾遍川,迷失行路。又有草贼遍地,自欲凌毁太清宫,迷路,乃往亳州城下,因围逼州城,攻打弥急。刺史潘稠,望宫焚香,以希神力救护。顷之,黑雾自宫中而来,周绕城外,腥风毒气,闻者顿仆。密雪交至,寒冻异常,死者十有五六。初,攻城之时,有神鸦无数,衔接贼箭,投于城中,贼辈已加惊异。既而城内朗晏,城外风雪,贼人惧此神力,解围而去。寻亦散灭。潘稠奏云:“自大寇犯阙之后,群凶诛殄已来,大小寇逆前后一十八度,欲犯太清宫,或迷失道途,或龙神示见,终挫凶计。宫城晏然,所庇护居人,不知其数。……”敕旨:……县依旧所,宜准万年例,升为赤县。仍降青词,修斋告盟[1]75。

按,《混元圣记》卷九亦载此故事,记“庞勋”事在咸通“十年己丑九月”,“僖宗广明元年庚子三月,黄巢攻劫郡邑。七月,寇淮南,将焚太清宫。”[3]

其二,《混元圣记》卷七载:

吴兴戴洋年十二时,死五日而苏,说死时天使为酒吏,授符箓,给吏从,旛麾将上蓬莱、混仑、积石、太室、常、庐、衡等诸山,既而被谪遣归。洋自此好道术,妙解占候卜数。吴末为台吏,知吴将亡,托病不仕。尝至濑乡,经老子祠,追思境物,皆是洋昔死时所见处,因问守藏应凤曰:去二十年前,尝有人乘马东行,过老君祠不下马,未达桥而坠马死者不。凤言有之,所问之事悉与洋同。盖洋由此被谴而谪还人世也[3]87。

其三,《友会谈丛》载:

班行钱允凝,大中祥符末督役于亳州太清宫。惟采宫中鹁鸽充庖膳,多自弹之,靡不应弦而落。朝夕不舍,栖宿咸稀。或有勉之,则曰:“天生此物供口腹,若而致罪,况人乎?”采捕之心,从兹益□。众皆怒其轻脱。更一日,因弹钟楼上者,缤纷坠地。允凝自往取之,忽跃入殿前花栏。允凝遂踰栏而入,不觉折栢一枝,正穿足心,尖上腕露,流血斗余。人掖之置于寝室,号呼弥月而卒,识者谓其余诛焉[4]。

(二)尊像显效

张耒《记异》云:

元丰己丑六月,予故人子假承务郎杨克勤,自合肥赴京师,过咸平。为予言:道出亳州太清宫,下太清之人为杨言,有道人方士者,贫窭而意气甚扬。携药炉烧药老子殿下,大言自尊,指老君像曰:“吾,老君师也。”众聚观。须臾有火自其炉出,燃其衣,即熖发满身。其人惊走,左右以水沃之不灭,狂走庭中,火所经地,物不然,独烧其身。须臾,北面老子像若首伏者,已而毙,视其身灼烂矣。杨问之太清宫人,与验尸官不异。呜呼!其亦异矣。狂士之以僭诞自尊者,其情岂有他哉?欲惊愚夫痴氓以自售其药,为一金之利而已[5]。

(三)瑞木圣井法物应验

其一,《册府元龟》卷二十五载: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十二月,亳州太清宫道士奏圣祖玄元皇帝殿前枯桧再生枝,画图以进。宣示百官,其表云:按《濑乡记》,此树枯来莫知年代,自高祖神尧皇帝武德二年,太上老君见于晋州羊角山,语樵人吉善行云:“为报唐天子,吾是尔远祖。亳州曲仁里,是吾降生之地,有枯桧重荣,唐祚永兴。”高祖遂于羊角山置兴唐观……既至亳州,果有枯桧树复生枝蓊欝。后因安禄山僭号之时,萎悴。及禄山殄灭,玄宗翠华归,奏枝叶复荣。今年十月中,又于其上再生一枝,约长二尺,耸身直上,迥出凌虚,叶密枝繁,独异众木。敕:当圣祖旧殿,生枯桧新枝,应皇家再造之期,显大国中兴之运。同上林仆柳,祥既协于汉宣;比南顿嘉禾,瑞更超于光武。宣标史册,以示寰瀛。……仍付史馆编录[6]。

其二,《册府元龟》载:

(玄宗)二十九年正月,亳州刺史郑愿奏玄元皇帝庙中之井涌气成云,五色相映。……三月己丑,亳州奏老君庙九井先涸,自奉诏增修观宇,九泉皆涌。及树已枯,复荣。……五月戊寅,有庆云见于亳州真源县之玄元皇帝庙,兼有白鹊翔于庙门楼[6]244。

(四)斋醮拜章灵验

其一,《混元圣记》卷九载:

哲宗皇帝绍圣五年戊寅二月十五日夜,亳州太清宫道众朝礼次,见老君像两眉间红光浡浡而出,渐照满殿,通彻瓦屋,上连霄汉,入洞霄宫先天大圣后殿。逡巡光定,左右二道,烂若红霞,中间一道,皎如白练,辉华连属,亘若虹桥。数百里间,光明如昼。远近居人,皆出户仰望,烧香瞻拜。至二更已后,光影浸移,寻入天门而去。宫主观妙大师张景先并道众韩惟吉等一百四十人、洞霄宫主女冠王景素等八十一人状……知州事喻陟等亦睹灵光之异,遂以奏闻。有旨就宫开建金籙道场一月日,差守臣喻陟代拜命,左街都监道士贾善翔率其属从事。……三月十八日丁卯,降青词:嗣天子臣某谨遣入内侍省东头供奉官干御药院臣苏珪,请道士三七人于太清宫开启祈福道场一月,罢日设普天大醮一座三千六百分位。……二十日将晚,执珪升殿烧香,忽见老君两眼下有光,如双珠圆明,至巳时方散。四月初九日,珠光复现如前。州郡贺表云……化潜格于无形,福自生于有象。浮云异彩,为史官甚盛之书,表圣洪禧,协帝绪无疆之庆[3]119-120。

其二,《江西通志》卷一百三载:

张惠感,字智元,高安崇元观道士。武后召为国师,斋于明堂,有庆云神龙黄鹤之应。又奉诏往亳州太清宫祀九井,时冰雪凝冱,忽有声如雷,水涌溢,二龙出戏。后异之,赐帛归浮云山炼丹。天宝中,丹成冲举[7]。

(五)经法灵验

《混元圣记》卷九载:

善翔尝至太清官,众请讲《度人经》。至说经二遍,盲者目开。时会中有媪年七十余,丧明已三十年,一闻经义,豁然目明。至醮之夕,梦众灵官传太上命,赐其仙服,以善翔为太清官主者。后数日返真。张商英作《真游记》备载其事[2]120。

陆游《家世旧闻》也载有老君为人去病的故事。“楚公少时,病羸瘠,骨立。忽梦一老翁,曰:‘吾为老聃,与子有缘,当愈子疾。’遂探取肠胃,于流泉中洗涤之,复纳腹中。既觉,犹痛甚。自此所苦顿平。晚自政府出守亳社,谒太清宫,始悟梦中之言。”[8]按,“楚公”即陆游祖父陆佃,追封楚国公,曾任亳州知州。

二、宫观题材志怪小说的叙事特点

宫观题材志怪小说,在叙事上,承袭六朝志怪小说的特点:据传闻实录、寓虚于实、叙述简洁。

(一)据传闻以实录的叙事态度

志怪小说“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2]24宫观灵怪故事的记录者,秉持“人鬼乃皆实有”的观念,多据传闻以实录,对故事来历有清楚交代。杜光庭说:“访诸耆旧,采之见闻……直而不文,聊记其事。”[1]75徽宗序亦云:“览杜光庭所集《道教灵验记》二十卷,其事显而要,其指实而详。”[1]75强调故事乃自民间、宫观调查得来,言之有据、真实可靠。张耒《记异》中详尽记录故事来源,“予故人子假承务郎杨克勤……为予言:道出亳州太清宫,下太清之人为杨言”,并补记“杨问之太清宫人,与验尸官不异。”[5]774也在强调并非杜撰,乃信实可征。按照史笔实录的原则来叙写灵验故事,让信众相信不疑。如《老君错贼验》的第一部分,“亳州真源县太清宫,圣祖老君降生之宅也。历殷周至唐,而九井三桧宛然常在。……有兵士五百人镇卫宫所。”[1]75一段,交代古太清宫的兴废变迁、古迹留存,叙述简洁,纯是史笔。故事之后,加入“潘稠奏云”部分,则意在突出故事的纪实性。这种史笔实录的笔法,实是受到了史传文学注重文直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书写传统的影响。

(二)寓虚于实的叙事策略

尽管“当宋之初,志怪又欲以‘可信’见长”[2]64,记录者没有虚构故事的主观动机,但现在看来,灵怪故事本身,仍然有虚构、想象,以显出灵异。如“老君挫贼”故事中黑雾、神鸦的描写,老君像两眉间红光勃发的景象等。这是灵验故事不同于史传的地方。要言之,寓虚于实,是灵验故事的主要叙事策略。作者常把灵异之象置于人们的亲眼所见之中,众目睽睽之下。如“老君像两眉间红光”故事,“远近居人,皆出户仰望,烧香瞻拜。……宫主观妙大师张景先并道众韩惟吉等一百四十人、洞霄宫主女冠王景素等八十一人状,并监宫兼谷阳镇监酒税李翔、缴连到市户王靖等一百一十一人状申州,知州事喻陟等亦睹灵光之异,遂以奏闻。”[3]119记下许多见证者。《度人经》中“张商英作《真游记》备载其事”一句,也是增加证人。前文故事中的“奏”“表”“敕”,也同样起到见证的作用,证实其事不诬、于史有征。

(三)少所铺叙的简洁文风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宋代志怪诸书“大都偏重事状,少所铺叙”[2]65,宫观志怪小说大多篇幅短小,粗陈所闻所见之梗概,叙述简洁,和六朝志怪小说一脉相承,和“有意为小说”的唐宋传奇仍泾渭分明。

三、宫观题材志怪小说的传播

“释氏辅教之书……大抵记经像之显效,明应验之实有,以震悚世俗,使生敬信之心,顾后世则或视为小说。”[2]32记述宗教故事的小说,都有鲜明的宗教动机。此外,道教宫观灵怪故事的传播还有政治动机、世俗讽喻动机。

(一)宗教动机

宫观显威灵,古太清宫灵怪故事,“述奉道之显应,以自神其教。”[9]借灵验故事宣扬道教祖庭、道祖老君可行功济人,法力广大,能庇护居民,挫败敌寇;福佑家国,昭示兴衰;能去人苦痛,给人光明,以巩固太清宫的地位,提高道祖老君的社会信仰。有些小故事,如张惠感祀九井,“忽有声如雷,水涌溢,二龙出戏。”[7]426“亳州太清宫道众朝礼次,见老君像两眉间红光浡浡而出,渐照满殿”[3]119等,都充满人神交互感应的现场感,鲜活地显示老君常在、威灵永驻。

宗教动机的另一个层面,关乎宗教惩劝教化功能。杜光庭自述编纂《道教灵验记》的宗旨:“况积善有余福,积恶有余殃。幽则有鬼神,明则有刑宪。斯亦劝善惩恶至矣。……直以法字像设,有所主张。真文灵科,有所拱卫。苟或侵侮,必陷罪尤。故历代以来彰验多矣。”[1]75徽宗序说:“验征应之非一,明肹蠁之无差,诚觉悟于苍黔,而彰瘅于善恶也。”[1]75“肹蠁”为弥满布散之义,言征验之多。多则古太清宫灵验故事都宣扬老君祖庭和圣像不可亵渎、不可轻慢,否则必受惩处。如《记异》中的“狂士”受罚、戴洋过老君祠不下马遭贬,都属此种动机。及钱允凝事,评云“识者谓其余诛”,其“积恶有余殃”的惩恶之旨也很鲜明。

《册府元龟》卷二十六论“感应”云:“《书》曰:‘惟德动天。’又曰‘至诚感神。’是知为善者降祥,好谦者受福。天人相与之际,交感诉合,如律之命吕,云之从龙,未尝斯须而不应也。……德之盛也,合于天地;诚之至也,通于幽明。神以知来,聪以知远,善行无迹,有开必先,则感而应之,乃自然之理也。”[6]256归结起来,道祖老君威灵昭示人君和士民要守德、虔诚,方能得到福佑。

(二)政治动机

古太清宫瑞木圣井灵验类故事,多有政治动机。枯桧再生,九井涸而复涌,被赋予朝廷振兴的灵瑞之意,象征皇帝圣明、国运中兴、国祚永昌。《册府元龟》卷二十二“符瑞”云:“《传》曰:‘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夫德之休明,天降茂祉,则必百神幽赞,庶物效灵,故有非人力之所能致,而自至焉者。先民有言曰:‘人主和德于上,百姓和合于下,则天下之和应矣。’故嘉禾兴,朱草生。《记》曰:‘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盖珍符之应,以应有德。’故王者重之。是以《书》载归禾,《诗》咏鸣凤,芝房宝鼎,升于乐府,神雀甘露,标为年纪,皆所以发扬景贶,光昭丕烈者也。然而洪覆在上,其道玄远,坤厚载物,其德沉潜。人灵歆乎至和,昆虫蒙乎利泽,非布于伟兆,震乎珍物,又安能发辉眷祐,而觉悟黎蒸者哉!”[6]218对符瑞的出现、帝王重视的原委、载之史册诗书的动机都做了阐述。董仲舒从天人感应的角度,也把祥瑞的出现归于王者有德,他说:“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10]古太清宫的桧木、九井等祥瑞之象,多次“付史馆编录”,都是为向天下昭示当朝“德之休明”,君主有德,受神明庇佑、百神幽赞,故“庶物效灵”,方有“珍符之应”。如“大中祥符六年十月甲子,亳州太清宫枯桧再生。”[11],“咸平四年十二月,亳州太清宫锺自鸣。”[11]1436

(三)世俗讽喻动机

世俗讽喻动机在张耒《记异》中表现明显。他在叙述异事后,调转笔锋,讽刺“世之狂者”:“世之狂者,欲自售其学,以诳昧者之耳目而冒其利,灭弃训典,毁訾先儒,操臆见私智而以圣人自欺者,与太清之狂士何以异哉!……夫学不死、养气炼形者,皆宗老子。狂士之术,出于老子者也。因其师以有知,乃掩其所得而求售焉,叛其本甚矣。世之欲自大而忘其大者,可以鉴诸此。”[5]774杜光庭所言:“庶广慎微之旨,以匡崇善之阶。”[1]75劝谕民众慎微崇善,也有此种动机。

从宗教角度看,古太清宫灵怪故事的记载与传播,在当时取得了良好的效应。它增加了宫观对信众的吸引力,扩大了太清宫的影响力,提高了当时朝廷对太清宫的重视程度。从唐、宋,以迄金、元,或有帝王亲临拜谒,或派遣大臣以时祭祀、祈雨和祷福;太清宫也持续得到官方的修缮、管护,并屡屡勒石为记[12]。

四、结语

古亳州太清宫灵怪故事,在唐宋崇道的背景下产生,从唯物史观的立场来看,多是荒诞不经、夸大其词,不足传信。但灵怪故事中所蕴含的慎微崇德、扬善惩恶、济世利生、爱国爱民的精神,则仍值得继承、发扬。唐宋时期的宫观题材志怪小说,承袭六朝志怪小说的文体特征、叙事特点,而在题材内容、传播动机方面又有所拓展,是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的新阶段。

猜你喜欢

亳州动机小说
司尔特亳州公司打造谯城区特色复合肥品牌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基于区块链的亳州中药共享物流研究——以白芍共享物流为例
华佗故里·药材之乡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