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产型企业本质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改进

2020-12-26孙朋娟赵少华朱晓岚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20年8期
关键词:本质管理企业

孙朋娟,赵少华,朱晓岚

(1.保定理工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2.北京致安永道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100070)

0 前言

近两年,国内安全生产形势虽总体上比较平稳,但重特大事故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如河北张家口盛华化工公司“11·28”爆燃、内蒙古西乌旗银漫矿业公司“2·23”车辆翻车、江苏盐城天嘉宜化工厂“3·21”爆炸等事故。这些事故已有的调查结论多数归为“责任主体不明确、安全投入不足、安全体系混乱、安全意识淡薄、培训不到位”等[1]。这同前几年发生的江苏昆山中荣公司“8·2”爆炸事故、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火灾爆炸事故、江西丰城发电厂“11·24”施工平台坍塌事故等调查结论极其相似,解决问题的思路主要依靠“宣贯传达、培训考试、监督考核、检查整改、演练预想”等传统方法,既未能追溯安全管理组织建设与领导力的缺失,也未能充分关注企业在风险管理理念、模式无法切实落地及持续运行等方面的困惑,在事故预防与控制方面所达到的效果也会是有限的。

安全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事故学理论、技术危险理论、系统风险理论、本质安全理论4个阶段[2],现阶段的本质安全管理主要分为2个方面,一方面是零事故、零损失;另一方面是实现人、设备、环境、管理的和谐统一[3],在“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四要素管理模式下,以“人机互补、人机制约”提高协同性为基础[4],基于“人本管理”的思想,肯定人的价值,重视人的内在感受[5],尊重人的客观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理念、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升级,人类安全需求有了很大的改变,需要更有效的管理手段来切实保障安全。

本文旨在针对生产型企业(即需要投入材料和劳动力等,在生产加工的基础上产生有效产品的企业),摸索、提炼企业安全管理的新路径,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借鉴。

1 生产型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生产型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我国许多企业对适用于自身安全管理工作的理念、模式与方法进行了研究与实践,例如在化工行业,很多企业在行业指导下开展过程安全管理[6],在强调过程安全文化的理念下,偏重“不安全物态”的管理,并与“职业安全”相结合,以期实现本质安全目标;王浩水[7]总结了国内目前在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认知、管理要素缺失及落实不到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宣传、人才培养,加强立法和试点工作,构建良好安全文化等改进建议;段文举[8]分析了大型化工企业推进过程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精细化安全管理、建立管理数据库、工作表单化、作业管理数据化等优化方向;周建荣[9]总结了石化炼化企业基层过程安全管理方面的探索经验,提炼了深化内部管理标准化,强化作业环境标准化,推进岗位操作标准化的做法。其他领域如矿山、电力、金属冶炼等的许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也已跃升到本质安全管理的阶段[10-13]。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认知的不断变化,安全管理也面临着更多、更新的困惑与问题,若想开启本质安全管理的新篇章,需全面审视并解决企业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过程等方面的一些难题,简称“六难”现象。

a) 管理理念难转变。理念滞后,管理目的过多关注局部、关注结果,违背了安全管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基本原则,无法有效控制企业安全风险。

b) 管理模式与企业特色难结合。企业引进了诸多的安全管理体系,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健环风险管理体系等,但未能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特别是与企业管理特色充分结合的安全管理模式。各种管理体系依靠“贯标”的方式在企业内部被动运行,不论引进何种管理体系,治理模式仍然是传统陈旧的方式,即“开大会、贴标语、签承诺书、培训考试、检查监督、处罚通报”。

c) 管理模式难统一。引入诸多管理体系时,各项体系之间未进行有效衔接与相互补充,企业未进行充分的流程梳理、职责分配与融合,往往是不同体系各有一套要求和记录,甚至多头管理的现象,导致管理要求重复、矛盾,给基层员工带来了较大的工作负担。

d) 管理的要求难落地。安全管理理念与模式的落后性,使得企业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时无法充分进行组织运作与资源配置,更不会针对广而泛的工作制定出明确具体的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对员工给予的能力提升与资源支持无法满足对应的工作目标要求,导致工作无法有效落地开展。

e) 管理工作难持久开展。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往往以达标评分的方式开展,而“向结果要成绩”的理念导致企业对达标评分过于急功近利,使得安全管理最终变成了高压推行的“搞运动、一阵风”。

f) 安全文化难培育。目前安全文化氛围不佳是因为安全管理绩效是“管”出来的,而非“干”出来的,这样一方面缺乏长久有效的驱动机制、激励机制,另一方面缺乏系统的安全培养体系,从而导致难以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素养,难以建立高效的安全管理秩序,难以形成互信互重、互助互利的安全文化氛围。

1.2 生产型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基于对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集团公司的下属生产单位开展风险管理咨询、班组建设咨询项目经验,对企业安全管理“六难”现象进行深度剖析、研究,梳理出亟需解决的8项系统性问题,如表1所示。

1.3 生产型企业安全管理“六难”问题的本质原因思考

运用访谈、调研、文献研究等方法,对生产型企业存在的以上安全管理问题进行深度分析,提炼出制约企业现阶段本质安全管理持续有效开展的主要原因。

a) 理念的滞后:要求多,方法与机制少,安全管理照搬文件,只面对条款,不面对问题,搞应付;缺少对关键问题、实质问题、本质问题的把握,未以风险“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为目标导向。

b) 机制的混乱:能力与责任不匹配导致“三违”频发,权利与责任不匹配所导致员工主动性、积极性不足,安全责任心无法提升。

c) 重心的偏移:缺少对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精准管理,未紧抓风险的核心、重心。

d) 系统的缺失:缺少自组织、自驱动、自修复、自涌现的赋能组织建设,未科学、均衡开展“人、物、环、管、法、文”的六位一体规范管理,须以群体安全文化塑造以及个人安全素养的提升为根本途径。

2 生产型企业本质安全管理新模式

基于以上分析,以及对成功咨询案例的经验总结,将系统管理、人本管理、风险管理等理念综合、有机地融入到传统本质安全管理模式中,探索、研究了生产型企业本质安全管理新模式——六步法,以期对安全管理现状的改进提供一些思路。

2.1 人本激活

充分运用“活力、轮值、赛场、分享、评议、荣誉、链锁、炼化”等人本管理与促动机制,对员工进行人员意识的激活,转变员工的安全意识,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从“一人有责”向“人人有责”转变,从“自我安全”向“团队安全”转变。

2.2 岗位标准化建设

结合国家要求、企业自身安全管理要求,以及各专业、班组岗位设置情况制定各专业、班组、岗位的标准化体系,至少应包含岗位任职资格要求与胜任力标准、上岗标准、操作标准、场所标准、设备设施标准、安全防护设施配置标准等。

2.3 能力与素养提升

基于各岗位任职资格要求与胜任力需求,建立岗位能力模型,全面、系统提升决策层、管理层与执行层等分层分级岗位成员的安全技能、知识、资历的提升,并挖掘、培养个人素养与修养、安全价值观、信念、动机等隐性能力,为班组安全建设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在关注决策层、管理层与执行层等分层分级岗位成员的学习成绩、作业行为等外在工作表现的同时,还需格外加强员工学习习惯的培养,并为班组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

2.4 过程实施与管理

企业在实施本质安全管理时应紧紧围绕“人、物、环、管、法、文”因素六位一体综合统效,基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管理,确保班组安全管理“到区域、到班组、到现场、到岗位”的落地实施,实现班组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管理下沉、文化下潜,并以“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为主线,强化风险管控、隐患治理的一体化统筹管理,做到终端的“风险自辨、风险自控、隐患自查、隐患自治”。

2.5 绩效与兑标管理

以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与责任制系统为核心,通过对目标指标的过程评价,以及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测量,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有效落地,并运用责任关怀管理系统,改善企业员工安全绩效[11],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的产量、质量、交期、成本、安全、环境、士气等各项绩效指标得到持续、有效提升,确保安全管理的过程可控、再控。

总结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亮点,提炼优秀管理模式,选树和宣传先进标杆,并使安全管理的效果、效率、效益、效应得到深入提炼、全面推广,充分发挥模范、标杆的示范、引导作用。

2.6 安全文化化育

结合企业管理特色,建立起理念系统、表现系统、化育系统有机结合的全新安全文化管理系统,致力于生产管理水平与工作环境的双重改善,通过组织运作与个人改善的双重作用,互相驱动,孕育出企业真正持久有效、积极主动的安全文化,依靠氛围、精神来影响个人安全意识,提高员工在无人监控情况下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15]。

3 结语

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持久的艰巨工作,更是一项系统工程、使命工程。从目前我国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形势来看,在现有传统管理模式下,安全管理方面所暴露的问题在短期内将无法得到彻底解决。随着社会进程的演变、科技创新的进步、人类文明的进化,需要更多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来从本质上解决安全管理中衍生的新问题。

通过实施安全管理“六步法”,将本质安全的管理模式升级为“人、物、环、管、法、文”六要素的一体化、均衡化管理,通过组织建设与运作、资源匹配、流程一体化、员工能力提升,以及安全文化化育,将“人、物、环、管、法、文”形成有机的整体,将生产系统的可靠性与人的安全意识匹配,进而激发人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激活人的动力,培养人的素质与能力,建立持久有效、积极主动的本质安全文化,将更有助于本质安全管理的实现。

猜你喜欢

本质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企业
企业
企业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童年的本质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