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干预在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术后的应用观察
2020-12-25河南省夏邑县第二人民医院476400王月梅
河南省夏邑县第二人民医院(476400)王月梅
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腹部绞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是临床常用治疗措施,能有效清除结石,且创伤小、安全性高、价格低,但由于患者对疾病知识及治疗背景认知缺乏,故易产生不良情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影响预后。故如何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目前护理工作的重点。个体化护理干预属于一种针对性、全方位护理模式,依照不同患者情况采取相应护理干预,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76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旨在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76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2018年1月~2019年6月),依照入院时间不同分为两组(n=38)。观察组女14例,男24例,年龄26~65岁,平均(45.87±9.26)岁;对照组女15例,男23例,年龄27~66岁,平均年龄(46.15±9.08)岁。两组一般资料可比(P>0.05)。纳入标准: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脏器功能异常、恶性肿瘤;合并其他尿路梗阻、严重基础疾病。
1.2 方法 两组均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结石术后护理,包括用药指导、病情监测、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个体化护理干预。①心理干预: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估患者术后心理状态;轻度者:一对一讲解手术治疗情况,并让其查看取出的结石,以减轻疑虑,增强康复信心;中度、重度者:以上基础上指导家属予以适当支持鼓励,并增加沟通,以转移其注意力,减轻疼痛;同时邀请以往康复患者现身说教,包括疾病知识、治疗背景、手术效果等,以减轻担忧、紧张心理,促使其积极面对。②康复指导:结合以往治疗经验,指导患者家属定时为患者拍打肾区,以促进残留结石排出;同时指导患者术后进行常规康复运动,如翻身、下床活动等,并根据不同病情程度调整活动强度。③饮食干预:以流质、半流质食物过度到普通食物,同时避免食用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并安排家属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增加饮水量。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简明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VAS评分0~10分,分值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SF-36评分0~100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效果 观察组下床时间为(2.14±0.63)d,住院时间为(4.22±1.15)d;对照组下床时间为(3.32±0.58)d,住院时间为(5.41±1.07)d。观察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2.2 VAS、SF-36评分 干预前两组VAS、SF-36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VAS评分降低,SF-36评分升高,且观察组VAS评分(3.09±0.35)低于对照组(3.82±0.38),SF-36评分(85.26±4.18)高于对照组(79.84±5.56)(P<0.05)。
3 讨论
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术后常伴有疼痛等症状,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术后恢复,进而造成生活质量水平较低[1]。个体化护理干预通过针对性心理疏导,能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减轻疑虑,促使其积极面对疾病,增强康复信心,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同时通过饮食、康复指导,能促进残留结石排出,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以减轻疼痛,促进术后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干预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个体化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术后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能缓解疼痛,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