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孕妇1例的院感防控实践
2020-12-25廖芳芳蔡朝阳胡明霞李守萍
廖芳芳 蔡朝阳 胡明霞 李守萍 张 爽 段 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2019年12月首次在武汉报道的新型呼吸道传染病,本文对医院收治的1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孕妇的感染防控经验进行总结,希望能为此类疫情的应急处置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及诊疗经过 患者,女,22岁。于2020年2月11日因“一胎零产孕38周,无产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1天”入院,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无发热、咳嗽咳痰、全身酸痛乏力等不适。孕妇丈夫及姐姐先后确诊为新冠肺炎,其自身于2020年2月7日接受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咽拭子采样,后结果提示为阳性,其检测阳性结果明确前2周内无旅游史及武汉居住史,但与其丈夫及姐姐有密切接触史。孕妇入院后主要以单间隔离观察为主。2月13日有先兆临产表现,考虑到目前尚不清楚新型冠状病毒是否存在母婴垂直传播,同时经产道自然分娩存在新生儿感染风险,拟行剖宫产手术。当日顺利产下一名女活婴,产妇术毕安全返回隔离病房。新生儿立即入专门的隔离间留观。
1.2 防控措施
1.2.1 术前准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医院紧急成立新冠肺炎防控组,及时制定并不断完善各项预案及制度流程,包括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管理规定、新冠肺炎感染者手术应急预案等。该孕妇即将入住本院之时,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紧急改造出门诊手术室,其中一间用来开展手术,另一间作为新生儿的临时隔离观察点。各区域标识明确、流程上墙。术前组织医务、护理、院感、物流、物业等多部门相关人员展开数次应急演练,内容涵盖了孕妇从隔离病区至门诊手术室的路线、人员防护、产妇管理、新生儿管理、锐器伤处置、手术间及电梯间等的终末消毒、医疗废物处置等各方面,确保各项工作衔接到位。
1.2.2 手术室及隔离病区防控措施
1.2.2.1 消毒隔离 孕妇入隔离病房单间居住,戴医用外科口罩,不设陪护。使用动态空气消毒24 h持续空气消毒。诊疗用具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用后立即使用75%酒精擦拭或喷洒消毒。病室内物体表面如床头柜、床栏、门把手等,使用消毒湿巾进行常规清洁消毒。地面一般仅做常规清洁,视污染情况去污、消毒,患者的排泄物经过漂白粉处理后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管道。医务人员进出患者病房或检查患者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所用手消毒剂主要成份为乙醇,有明显污染物时先卫生洗手再手消毒。剖宫产术后,立即开展手术室内的终末消毒,采用超低容量过氧化氢喷雾对空气进行消毒,用含有效氯1000 mg/L的消毒剂进行物表、地面的消毒。新生儿置于暖箱中,暖箱每日清洁,出院后严格执行暖箱终末消毒。出院时,严格根据出院流程规定,对于患者的物品,低价值的经患者同意后直接作为医疗废物处置,较高价值的如贵重衣物、手机等经环氧乙烷灭菌或75%酒精擦拭消毒。患者沐浴后更换清洁衣物,穿隔离衣,戴好外科口罩、帽子、手套,经专用通道快速离开病区。患者出院后病室内严格执行终末消毒,包括病室内空气、患者的床单元、病室地面、物表等,床单被套等织物,按照甲类传染病患者被服管理,用床单位消毒机消毒后作医疗垃圾处置。
1.2.2.2 人员防护 所有医护人员均经过培训,防护用品穿脱人人过关后方可上岗,医务人员遵循要求,根据诊疗工作需要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防止过度与不足[1]。换专用工作服,穿戴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服、护目镜、手套、靴套进入隔离病区,进入患者病房时,必要时再加穿一层隔离衣、外科口罩、帽子。集中对患者进行检查、诊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直接接触。孕妇经由事先定好的路线,由专人着二级防护装备,专用平车护送至手术间。直接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按照三级防护标准,穿戴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服、外科口罩、全面型头罩、手套、鞋套开展操作。手术过程中,监测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孕妇全程佩戴医用N95口罩,尽量降低病原的播散程度,术中经鼻导管吸氧。所有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提前准备好职业暴露处置流程张贴在手术间内,并备好职业暴露处置用物盒。
2 结 果
产妇术后依然无明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经中西医结合抗病毒治疗后,2次咽拭子核酸检测呈阴性,符合出院标准[2];新生儿出生后存在吸入性肺炎表现,经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均呈阴性,影像学检查无典型新冠肺炎感染表现,经过治疗于14天后出院。本例未发现新冠病毒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的证据,这与Huijun Chen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3]。所有接触、诊疗该患者及新生儿的医护人员,经隔离观察14天,2次核酸检测呈阴性,肺部CT检查均无异常后解除隔离。
3 讨 论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一种新出现的病毒,人群普遍对其易感,传播性强,传播途径主要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特定条件下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2]。控制传染病流行必须要做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对于医院而言,在合理隔离收治SARSCoV-2感染者的同时,做好医务人员及其他普通患者的医院感染防控,是重中之重。
3.1 需做到防患于未然 医院针对性配备硬件设施及改造流程,确保医护人员工作环境、普通患者就医环境安全。本院紧随全国疫情变化制定了各项预案,紧急改造出合适的手术、隔离留观区,便于对传染源的隔离观察和治疗,同时可保护其他易感人群。提前储备各类防护用品,并开展有效、细致的培训。培训对象应包括医护技人员、窗口人员、物业保洁人员等全院所有人员。接诊人员尤其是门急诊人员的标准预防至关重要。
3.2 做到科学防护,科学管理 防护用品穿脱流程及细节把控,需要密切关注,即使在岗前培训时人人都能考核通过,但是医护人员实际“临战”时,由于心理、环境差异等影响,可能会出现多种意外情况,故仍需要对其防护进行现场指导,及时发现并改进流程中不足之处。另外,防护用品穿戴并非越多越好,防护不足或防护过当均有可能导致感染风险增加[1]。应评估暴露风险,选择不同级别的个人防护用品[4~5]。作为医院感染管理者,了解不同防护用品的特点,判别各类紧急医用物资,合理指导物资分配,尤其是在物资全面匮乏的时期非常重要。另外,务必落实病区环境物表的清洁与消毒[6]。应针对不同消毒对象,选择正确有效的消毒产品,采用正确的消毒方法,去除医院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结合严格的手卫生,落实“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根据冠状病毒的理化特点及国家诊疗方案指导,本院消毒主要选用的是含氯消毒剂及乙醇消毒剂。发热门诊、隔离病区、临时手术室等部门的消毒工作均由护理人员直接负责,确保消毒效果。若患者人数过多,医护人员不足,培训专人进行操作是更合理的措施。
3.3 合理安排医护人员隔离 传染病疫情大规模爆发时,医护人员必定相对不足。本例孕妇最终顺利生产并治愈出院。新生儿以及所有参与诊疗该孕产妇的医护人员,经过14天隔离观察,2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CT检查无异常,均表明科学防护可有效保护密切接触人员安全。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组织编写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专家共识》[4]明确提出,对于穿戴三级防护用品,顺利完成手术并规范脱、洗消流程,全过程无意外暴露的手术人员,可申请免除隔离,否则应进行为期14 d的医学观察,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本院疫情防控过程中,固定、分批安排医护人员进入一线,统一安置在独立的起居点独立居住或固定小组居住,并制定严格的起居点管理制度,紧急参与救治的手术人员及新生儿医护团队无人发生医院感染。该结果也提示,应该视人员防护效果及医院实际,结合疫情形势,合理安排医护人员隔离。若片面强调14天的隔离,无疑将影响正常医疗工作。
冠状病毒并非一夕存在,很可能会在频繁的变异中获得新的特性,新冠肺炎疫情还未彻底结束,亦或有其他类似疫情发生。本文通过对1例无症状感染孕妇的防控经验进行总结,希望能为医疗机构相关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