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潜山市前一轮退耕还林综合效益评价

2020-12-25王学胜

安徽林业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坡耕地阔叶封山育林

王学胜

(潜山市林业局,安徽 安庆246300)

1 市域概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

潜山市地处大别山东南麓,长江中游北岸,安徽省西南部,地理坐标116°15′~116°47′E,30°27′~31°04′N,土地总面积1 686 km2,其中山丘面积1 400.58 km2,占83.1%。潜山市地形复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次形成山区、丘陵、圩畈地貌。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地带性土壤为黄棕壤和黄红壤,非地带性土壤有紫色土、石灰土、潮土、水稻土、棕壤、草旬土,中低山土壤主要为山地黄棕壤和棕壤。土壤厚度50~100 cm,pH 值5.0~7.0。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原生植被已破坏殆尽,现有主要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及人工植被。

1.2 社会经济条件

潜山隶属安庆市,原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市),2018 年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同年撤县建市。全市辖16 个乡镇、185 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58.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4.4 万人。2018 年地区生产总值169.58 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2.71 亿元;财政收入13.08 亿元;粮食总产量21.2 万t;全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18 850 元,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 996 元。山区以林业生产为主,丘陵圩坂区为粮食主产区。市域交通方便,国道105、318 线,省道209、241、253、342,合九铁路,沪渝高速、东香高速贯穿,岳武高速延长线及合安九高铁在建。全市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电讯业发展迅速,互联网光纤宽带遍及城乡。

2 退耕还林工程成果

2.1 概况

2002 年以来,上级主管部门累计下达潜山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计划12 798.27 hm2。经全市人民共同努力,计划任务已全部完成。工程建设涉及全市16 个乡镇、两个国有林场、153 个行政村(居委会)、3.6 万农户、13.69 万人,其中以山区为重点,相对集中于大沙河、皖河、潜河中上游的黄柏、水吼山区。

2.2 数据分析

2.2.1 按类别分

根据检查验收统计,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面积12 798.27 hm2,占计划的100%。其中坡耕地退耕还林3 533.33 hm2,荒山荒地造林4 833.33 hm2,封山育林2 466.67 hm2,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经济林1 964.93 hm2。

坡耕地退耕还林中,按林种分,生态林3 245.63 hm2,经济林287.70 hm2;按年度分,2002 年、2003 年、2005 年 分 别 为2 333.33 hm2、1 000.00 hm2、200.00 hm2。

荒山荒地造林中,按林种分,生态林1 836.66 hm2,经济林2 996.66 hm2;按年度分,时间跨度较大,2002 年至2012 年皆有造林。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经济林全部为经济林树种,实施年度为2008 年至2015 年。

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全部为生态林。实施年度为2005 年、2008 年、2009 年、2010 年。

2.2.2 按树种分

坡耕地造林中,松杉等针叶纯林139.05 hm2,占比3.94%;松杉与枫香、栎类针阔混交林187.67 hm2,占比5.31%;枫香、栎类阔叶防护林925.03 hm2,占比26.18%;杜仲、厚朴、板栗等乔木与茶、桑灌木阔叶经济林2 254.39 hm2,占比63.80%;毛竹、雷竹及淡竹等竹类27.20 hm2,占比0.77%。值得注意的是,在阔叶经济林中,茶叶纯林及茶叶与板栗、厚朴、杜仲混交林面积达1 189.86 hm2,占比33.68%;桑纯林及桑与板栗、厚朴、杜仲混交林面积达612.99 hm2,占比17.35%。

荒山荒地造林中,松杉等针叶纯林507.39 hm2,占比10.5%;松杉与枫香、栎类针阔混交林798.80 hm2,占比16.53%;枫香、栎类阔叶防护林1 043.48 hm2,占比21.59%;杜仲、厚朴、板栗等乔木与茶、桑灌木阔叶经济林2 026.86 hm2,占比41.94%;毛竹、雷竹及淡竹等竹类456.78 hm2,占比9.45%。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经济林全部为阔叶经济林,其中山核桃、厚朴等乔木162.61 hm2,占比8.2%;茶叶5.04 hm2,占比0.25%;桑42.90 hm2,占比2.16%;油茶1 772.59 hm2,占比89.38%。

退耕还林中,封山育林以马尾松与黄山松等为主,面积2 204.71 hm2,占比89.38%;其余为枫香、麻栎、苦槠等阔叶林,面积261.96 hm2,占比10.62%。

3 退耕还林工程效益

3.1 生态效益

3.1.1 山区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根本好转

由于潜山市山区人口密度过大,人均农田面积过小,山区群众有耕作坡耕地习惯。实施退耕还林前,黄柏、水吼山区有坡耕地10 000 hm2,其中39%为25°以上陡坡耕地。坡耕地耕作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尤其是黄柏山区,是安徽省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造成水涝灾害多发,坡耕地平均年侵蚀模数达110~150 t/km2,年平均剥蚀厚度8 mm,造成土壤贫瘠、沙化,流失区土壤石砾含量达70%,土壤含沙量达90%。农业生产因旱涝灾害无保障,农田、池塘经常水毁、砂压,泥沙淤塞河流,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整体生态环境不良。

实施退耕还林后,随着坡耕地逐年退耕造林,3 533.33 hm2坡耕地逐渐恢复森林植被,其中67.4%为25°以上陡坡耕地;4 833.33 hm2配套荒山荒地造林(其中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地面积占72.3%);2 466.67 hm2疏林地得到封育管护;营造专项经济林1 964.93 hm2。累计增加森林面积12 798.27 hm2,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7.6%。

森林根系可以固定土壤,树冠可阻隔部分降水,减小降水对地面的冲击,森林植被及其枯枝落叶覆盖地表,减小地表径流,从而减少土壤侵蚀,减少土壤流失,起到保护土壤的作用,避免江河湖库的泥沙淤积。袁红军等研究表明,平均森林每年可以减少土壤流失量约60 t/667m2[1]。据此估算,潜山市退耕还林造林及封山育林每年减少土壤流失量约76.79 万t。2002 年以来,山区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根本改善,大沙河、皖河流域雨季汛情明显好转,河床明显下降。据市水文站资料显示,大沙河、皖河、潜河等河床高度每年以3~5 cm 的速度逐年下降。

3.1.2 森林涵养水源功能显著提高

潜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地跨皖河水系及菜子湖水系。皖河水系有皖河、长河、潜河等河流;菜子湖水系有大沙河、塔畈河、西河、黄柏河、鲁坦河等河流,长河、大沙河为长江一级支流,皖河为长江二级支流。

潜山市退耕还林坡耕地造林、配套荒山荒地造林及封山育林重点实施于河流上游,造林树种以阔叶树及竹类为主。坡耕地造林中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阔叶乔木与灌木混交林及竹林总面积达3 063.01 hm2,占比达86.69%;配套荒山荒地造林中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阔叶乔木与灌木混交林及竹林总面积达3 681.62 hm2,占比达76.17%;封山育林小班在封育管护的同时大量补植枫香等阔叶树种,人工促进林分向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混交林演替。阔叶树林冠能够极大限度截留降水,林下枯枝落叶层吸收部分降水,枯枝落叶层的缓冲促使更多的水份渗入土壤,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共同延缓了降雨时形成地表径流的速度及流量。因此,退耕还林营造的林分发挥着重要的涵养水源功能。

3.1.3 林种及树种结构得到优化调整

潜山市历史上一度片面发展松杉用材林,造成林种结构、树种结构单一,林种以用材林为主,树种以松杉等针叶林为主,造成马尾松毛虫等森林病虫害周期性大发生,森林生态系统极不稳定。

实施退耕还林项目期间,山区大力发展茶桑等经济林及枫香生态林,丘陵区大力发展油茶等经济林,圩畈区大力发展意杨等速生丰产林及竹林,共营造针阔混交防护林986.47 hm2、阔叶混交防护林1 968.51 hm2、经济型防护林6 264.38 hm2、竹林483.98 hm2,占坡耕地还林、荒山荒地及专项经济林造林总面积的93.75%。封山育林小班每年大量补植枫香、香樟等阔叶树种,人工促进林分天然更新。全市林种、树种结构单一的状况得到极大改善。由于枫香、香樟等树种的天然下种,大面积马尾松纯林已逐步演替成为枫香、香樟等树种与马尾松组成的针阔混交林。阔叶树种的补植及生长,改善了野生动物(如鸟类、松鼠等)的生存环境,野生动物的活动将更多的阔叶树种子带向更大范围,又促进了广阔范围内林分天然更新。如此良性循环,林相大为改观,生物多样性大大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改善。

3.1.4 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在退耕还林项目及后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实施中,潜山市在国道、省道、铁路等交通干线大力发展绿色长廊;在河流、村庄发展防护林,加强对河流湿地生态治理;加之坡耕地还林、荒山荒地造林及封山育林多措并举,森林覆盖率达54.4%。如今,全市森林植被已极大恢复,极端天气出现频率显著降低,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业实现旱涝保收,许多野生珍稀植物相继被发现,野生动物栖息地得到极大恢复,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

3.2 经济效益

3.2.1 项目补助资金成为林农重要收入

坡耕地造林3 533.33 hm2,补助标准为:生态林42 600 元/hm2(补助期16 年)、经济林26 625 元/hm2(补助期10 年),从2002 年至2020 年拨付补助资金14 592.4 万元(2020 年资金已拨付到潜山市,尚未兑现给林农);荒山荒地造林4 833.33 hm2,补助标准为750~4 500 元/hm2,拨付补助712.5 万元;封山育林2 466.67 hm2,补助标准为750~1 050 元/hm2,拨付补助资金223 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经济林1 964.93 hm2,拨付兑现资金2 634.69 万元。

潜山市退耕还林项目国家拨付补助资金总额达18 162.59 万元,户均收入5 045 元,成为广大林农一项重要收入来源。

3.2.2 经济林及短轮伐期用材林成为林农增收重要来源

潜山市在退耕还林工程中营造了大量经果林、药用林等,如板栗、柿、油茶、茶叶、黄柏、杜仲、厚朴、山茱萸、蚕桑等,其中茶叶、蚕桑为潜山市重要传统林业支柱产业。退耕还林营造的茶、桑等经济林2~3 年即进入收益期,5 年后进入盛产期,经济效益可观。

据统计,退耕还林项目营造的板栗、银杏等乔木与茶叶混交林及茶叶纯林达2 281.02 hm2,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由农业部门营造茶叶266.67 hm2,进入投产期后每年产值3.75 万元/hm2,每年为林农增收9 553.84 万元。营造的板栗、银杏等乔木与桑混交林及桑纯林达1 115.01 hm2,年产蚕茧1 254.39 t,蚕茧年产值2 508.77 万元。油茶1 940.91 hm2,造林5 年后进入盛果期,年油茶鲜果产量达21 835.24 t,年鲜果产值达8 734.1 万元。

3.2.3 项目建设促进了林业产业发展

退耕还林工程及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过程中,林业部门按项目要求开展实用技术培训3 480人次、职业培训4 000 人次,培养了一支懂技术、善管理的农民专业队伍,林农专业技能得到显著提升。有的熟练掌握各种乔灌木苗木培育、造林及抚育管理技术,有的熟练掌握各种果树嫁接、病虫害防治技术, 有的熟练掌握各种林业机械操作,有的熟练掌握各种林产品加工利用技术,有的熟练掌握林产品销售技能,为潜山林产品走向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调查,自2002 年以来,在退耕还林工程带动下,全市涌现林业专业大户4 368 个,创办家庭林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企业(公司)等新型林业主体300 余家。其中,家庭林场188 个、林业种养企业6 家、千亩以上林业大户26 家、林业专业合作社29 个,吸纳7 680 个农民就近就业。市内出现了一批退耕还林产业特色乡镇、村。如五庙乡、塔畈乡、水吼镇的特色茶叶产业,槎水镇、黄柏镇、官庄镇的特色蚕桑产业,王河镇、油坝乡的特色意杨产业,黄铺镇、余井镇的特色油茶产业。

3.3 社会效益

一是退耕还林工程把农民从高投入、低收入的坡耕地劳作中解脱出来,有效促进生产力发展。二是国家补助资金、林业产业收入及劳务用工收入有效帮助山区农民增收,发挥了显著的扶贫效益,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和经济林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山区经济发展。四是通过政策宣传和退耕造林项目实施,增强了林区干部及群众的生态意识,使全社会认识到生态的重要性和坡耕地耕作的危害性。五是经济林产品丰富市场,满足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六是全市森林景观效果明显改善,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为潜山市生态立市、旅游兴市主战略实施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猜你喜欢

坡耕地阔叶封山育林
喀斯特坡耕地块石出露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土壤侵蚀对紫色土坡耕地耕层障碍因素的影响*
阔叶槭物候特征及播种育苗试验
热带地区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浅析与实践应用
浅析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浅论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关于美国阔叶木外销委员会(AHEC)
封山育林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
浅谈坡耕地玉米作物根系对土壤侵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