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我国智慧医疗的应用探讨

2020-12-25严振宇吴晨曦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7期
关键词:设施病人医疗

严振宇,吴晨曦

(江苏大学,江苏 镇江 212013)

0 引言

我国目前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问题,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许多人选择到大城市的医院看病,这些问题已经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国家应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医疗信息化水平,促进智慧医疗技术能够早日实现全面应用。

1 智慧医疗的概述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相应的病人数量也就更多,虽然我国正在加大资金投入进行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目前的医疗现状仍然很难得到缓解,必须革新现有的医疗手段,积极引进新型的医疗技术,才能彻底解决我国的医疗现状。目前,我国智慧医疗依旧处于摸索阶段,只在部分大城市,比如,北京,具有基于智慧医疗理念的医疗活动。智慧医疗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普及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医疗技术,主要是使用物联网和云计算中的有关技术创设的。智慧医疗认知的实施和认知医疗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为医院信息化提供了基础、为远程医疗提供了保障和制药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了依据,最终实现智慧医疗[1]。在智慧医疗技术中融入了多种系统,主要可以划分为公共安全系统、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基本实现了医院治疗过程的全覆盖,能够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 我国智慧医疗的应用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我国的技术实力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我国的医疗信息化处于临床管理信息化的初级阶段,虽然从2011年开始在全国试点电子病历,但目前并没有在全国普遍实施[2]。我国在智慧医疗方面投入的资金不足,智慧医疗没有建设成一个完成的医疗体系,其中依旧存在着一些漏洞,如果不及时解决会导致智慧医疗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难以估量的问题。其次,智慧医疗技术主要是通过患者大范围使用家庭医疗设备和智慧医疗应用程序才能实现,但是因为家庭医疗设备的投入资金较大,许多家庭放弃了购买,仍使用传统的就医方式,致使我国智慧医疗进程缓慢。最后,我国的智慧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一些医院的智慧医疗基础设施较少,没有实现全覆盖。

3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我国智慧医疗的应用措施

3.1 提高疾病诊断效率。目前,我国的医疗现状存在着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无人问津的现象,基于这种情况,在大数据背景下能够得到很好解决。病人可以使用家用的仪器检测设备,检测血压值、血糖值等健康数据,并使用移动程序将这些数据上传到大数据平台上,大数据可以通过对健康数据进行分析,选择适合病人诊断的医院,并与病人确定看病的时间,病人只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到医院看病即可,不用长时间的等待,而且能够将大医院的病人分散,缓解我国医疗资源紧张的局面,使更多的病人能够及时看病,避免因等待时间过长而延误病情。

3.2 方便病人管理工作。近年来,医疗物联网蓬勃发展,我国很多的医院也都在使用医疗物联网技术,它是智慧医疗的核心,尤其是RFID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有更加广泛[3-4]。RFID技术与条形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医生在对病人确诊并给出治疗方案后,会将数据上传到病人管理平台中,由平台生成病人专属的RFID腕带佩戴在病人的手腕上,腕带内具有病人的基础信息和治疗方式等数据,护士通过使用手持设备进行扫描就获得了为病人进行后续治疗的权限,了解病人的相关信息并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能够方便医院对病人进行管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RFID技术不仅可以用于病人的管理中,还可以对医院的药品和设备进行管理,只需要使用手持设备进行扫描就能确定药品的归属者,从而将药品送到指定病人的手中[5-6]。在大数据背景下,基于RFID技术的腕带信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医生和护士进行完相应的治疗程序后,会在系统平台中及时更新信息,记录病人的康复情况,从而根据病人的康复程度适当改变药物的使用量,能够减少病人因医疗所需的支出。

3.3 提升病人住院体验。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病人在住院的过程中,在床旁摆放了多功能的信息设施,病人可以通过使用设备查看自己的治疗过程和医生的嘱托,能够按时吃药和进行治疗。当医生需要给病人提供新的医嘱时,医生可以使用大数据将医嘱发送到病人的床旁设施中,病人可以随时查看,而且病人可以使用设施与医生进行交流和沟通,针对病人存有困惑的问题,医生应予以解答,能够加深病人对自己病情的了解,有利于病人配合治疗。在病人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时,可以使用信息设施呼叫医生和护士,医生和护士能够第一时间赶到并采取治疗措施,如果病人失去知觉,信息设施也具有床旁监护功能,在发现病人身体状况异常时能够及时呼叫医生和护士,使病人在住院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安心。信息设施除了使用医院内网外,还能够使用医院外网,具备一定的娱乐功能,病人可以使用设施观看电视剧、电影或者关注新闻,大数据可以分析病人的观看喜好,从而为病人推送相应的节目,能够为病人的住院提供一些乐趣,使病人暂时忘却病痛的困扰。对于一些在特殊治疗环境的病人,如果不适合家人进入病房进行探视,可以使用信息设施进行远程探视,提升病人的住院体验[7-8]。

3.4 减轻医生治疗负担。在使用传统的医疗技术时,医生需要在病人做完相应检查后,根据病人提供的有关资料对病人进行确诊,这种治疗方式很不方便,而且由于医生要定期查房,向病人汇报状况,在这一过程中,医生需要准备大量与病人有关的纸质资料,导致查房过程较为缓慢,病人对自己的治疗情况也没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当病人做完检查后,医生可以通过使用移动终端对病人的影像进行预览,从而进一步确诊。在智慧医疗的医疗模式下,治疗过程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当医生查房时,只需要使用移动终端对病人的腕带进行扫描,就可将病人的信息从系统中调取出来,为病人介绍病情和后续的治疗过程,能够使病人对疾病有直观的了解,减轻医生的治疗负担,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从而为更多的病人看病。当有的病人没有时间到医院与医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时,可以使用智慧医疗程序将自己的医疗数据传输到平台中,通过大数据分析过后,筛选出最能符合病情需要的医生,进行远程会诊,使用视频和语音与医生进行交流,了解自己的病情发展。例如,目前我国北京医院眼科医联体使用远程门诊的模式,将其覆盖到了高达30多家医院中,北京的眼科医生通过智慧医疗系统就能为这些基层医院的病人提供专家门诊,帮助患者解决眼部疾病[9-10]。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背景下,通过提高疾病诊断效率、方便病人管理工作、提升病人住院体验、减轻医生治疗负担等措施,能够实现智慧医疗在我国范围内的合理应用,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设施病人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谁是病人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病人膏育
还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