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阳曹操墓数字化保护工作的思考

2020-12-25沈倩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20年10期
关键词:曹操考古遗址

□沈倩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家。 陈寿的《三国志》引许劭的话称其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安阳西高穴东汉大墓的发掘和被确认为魏武王曹操高陵后,引起了相关专家学者、社会公众及媒体的关注。 针对种种热议,考古工作者通过科学的发掘事实和细致的研究工作证实了曹操墓的真实性和学术价值。 笔者认真查阅了范晔撰写的《后汉书》和陈寿撰写的《三国志》中有关曹操的记载, 认为这两部志书成书年代距曹操生活的时代比较近, 应该更能反映真实的曹操, 进而对曹操墓的数字化保护工作产生了一些思考。

一、曹操墓可做断代之标

位于安阳市西北15 公里的西高穴村大墓,因2006 年至2008 年多次被盗,当地公安部门先后破获4 起盗墓案件。 为使地下文物避免再度遭到破坏,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从2008 年12 月开始对西高穴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整个墓区的发掘工作至今虽然还没有结束,但其中2 号墓从墓葬形制、出土文物等已确定为曹操的高陵。

据史书记载, 曹操生于东汉桓帝年间,死于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 年)正月庚子,其子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 汉献帝于当年三月改元延康,以帝尧禅位于虞舜、舜禅位于禹为榜样,于十月乙卯禅位于魏王,改延康为黄初元年。 由此可知公元220 年曹操死,东汉亡,三国中的魏国立。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于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 年)六月“令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视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庚子“王(曹操)崩于洛阳,年六十六……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这是史书中对曹操去世及埋葬地的记载。 现已发掘的西高穴大墓所在地,向东7.15 公里有西门豹祠;向东14.32 公里为故邺城,从地望看,与“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的记载相吻合。 再者,卒于后赵建武十一年(公元345 年)的后赵太仆卿、驸马都尉鲁潜的墓志上明确记载:“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廿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三步,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 ”这块墓志是1998 年西高穴村村民徐玉超在村西小方池地里起土时挖出的,现保存在安阳市文物工作队,墓志铭文明确了魏武帝陵的具体方位,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的西高穴大墓即曹操高陵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能确定其中2 号墓为曹操墓的更直接的证据当然还是从墓中出土的多块带刻铭的石牌以及其他出土物等。 此墓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用现代科学的发掘方法进行考古发掘的,其中出土有东汉五铢钱、“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和“魏武王常所用格虎短矛”的石牌等。 “魏武王”是曹操驾崩后的谥号,因其子曹丕在曹操驾崩的同年十月代汉而立,并于十一月追尊武王曰武皇帝,也就是说曹操被称为武王的时间只有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 年)正月至十一月的几个月时间。 墓中出土的“魏武王所常用……”的石牌只能是“王崩……谥曰武王”到“二月丁卯葬高陵”这短短一段时间内制作的。 发掘者对西高穴2 号墓的墓葬形制、出土文物进行了认真研究,结合文献记载及旁证,认为此墓应该是曹操墓,之后在北京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曹操墓的发掘很快就当选为2009 年度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

对于西高穴2 号墓出土石牌上的铭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著名的文字和碑刻研究专家赵超进行研究后认为, 石牌上的字是隶书,是汉代的通用书体,如魏武王的“魏”字和现代的写法不同,是在“委”和“鬼”两个字中间加一个“山”字,这是秦汉时期大量出现的标准写法,魏晋以后就改变了。 北朝时期,“魏”字就把“山”字移到“鬼”字上面去了,再晚这个“山”字就消失了。再如墓中出土的一个石牌上写着“木墨行清”,“行清”是什么意思,现代人一般不知道,从史书的注解中可以知道,“行清”就是“厕所”,东汉中期到魏中期都把厕所叫作“行清”。西高穴2 号墓出土的石牌的形制、书写内容,正是这一时期礼仪制度的具体体现。

关于曹操墓“薄葬”的问题,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记载, 曹操曾下令其墓“不封不树”,西高穴2 号墓发掘时未发现高大封土,在汉代“不封不树”本身就是薄葬。 与西汉孝文帝“遂薄葬,不起山坟”(《汉书·楚元正传》)的“薄葬”做法完全一致。 曹操墓虽然是汉代常见的砖券多室墓(有前、后室,前、后室南、北各有侧室),但与早期的或“黄肠题凑”或“凿山为藏”的不少诸侯王陵相比,在建筑难度和耗费上都不算“规模宏大”,也是体现了曹操及其子曹丕的“薄葬”思想。

从出土物可以看出,曹操的埋葬是遵照其遗令“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去做的。 这与出土有玉珠、玛瑙饼、水晶珠、玉佩、金丝、金纽扣、银环、珍珠、云母片、金簧、骨簪、骨板等并不矛盾。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汉献帝建安十九年三月,“天子使魏公(曹操)位在诸侯王上,改授金玺、赤绂、远游冠”。 曹操毕竟是手握实权的魏王,且位在诸侯王之上,日常穿戴和日常用品不会是和老百姓一样的“皆瓦器”,他的“常所用”的吃穿用品中少不了“金玉珍宝”。 所以“敛以时服”就会有金玉珠宝,但不穿“金缕玉衣”,不特意再放置大量的金银珠宝就是“薄葬”了。 总之,“薄葬”“厚葬”是相对而言的,甚或位在诸侯王之上的魏王陵和一般诸侯王陵相比,应该是“薄葬”了,不能和官位低的人甚或一般老百姓的墓去比。

汉代墓葬的形制,总的趋势是从竖穴墓向洞室墓发展。 特别是统治阶级的大墓,先流行多层棺椁的竖穴墓,逐步转变成象征地上宅院的砖室墓和画像砖墓。 前期砖室墓一般是拱形券顶,后演变成馒头式穹隆顶。 东汉流行覆斗式的“盝顶”,到魏晋时期大型墓一般还是砖室墓,但多室墓逐步被方形单室墓代替,并且多是四角攒尖顶。 曹操墓前、后室及前室北侧室都为四角攒尖顶,也是符合当时的墓葬形式的。

通过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的实物对比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安阳西高穴墓被确定为魏武王高陵是科学的。 因该墓墓主人曹操和他儿子曹丕都主张“薄葬”,对后世丧葬制度的影响很大, 开魏晋南北朝时期薄葬制度的先河,在中国丧葬制度的演化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为被考古发掘所证明的东汉至曹魏时期的具有明确纪年的帝王陵墓,曹操墓所反映的丧葬习俗、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特征必然成为判断曹魏时期墓葬和出土文物的标准器物。 因此,曹操墓作为断代的标尺也就分外准确。

二、曹操墓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

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今天, 古墓葬等土遗址的保护成为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 特别是如安阳这样文物资源比较密集的城市, 土遗址既不能用于基本建设, 又常因资金缺口不能得以全面保护,大多裸露于荒野或作为农田耕种,极不利于保护和文化展示。 科技发展到今天已日趋完善,新材料、生物技术、空间技术、信息技术已可成熟应用,可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新技术参与遗址考古发掘,进行信息采集与遗迹复原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加速技术服务与考古工作的结合,从而建立完善的考古发掘数字化记录体系,为考古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三、数字化记录主要内容和方法

通过业已成熟的数字化记录技术,将曹操墓前期考古调查阶段所整理的待发掘项目已有的考古成果、田野考古调查的原始数据和考古发掘工作全过程信息进行采集,从而形成完备的发掘项目数据库。 考古发掘阶段建议重点采集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1.影像记录。 主要根据遗址考古的工作安排, 对遗址的发掘进行阶段性的跟踪拍摄,并根据考古发掘的工作重点,就已经发掘的重点遗迹拍摄翔实的细节照片及视频资料。

2.对大型空间进行数字化三维扫描。 利用全站仪、RTK 或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重点对不同遗迹的田野考古探方剖面图、 底面图线进行信息的采集、管理和处理;利用大空间三维激光扫描、 小尺度高精度三维扫描和无人机航测技术对遗址阶段性地层和遗迹、 遗物进行准确记录;通过考古线图、影像、遗址三维数据等资料构建发掘现场的原始可视化三维场景,包括各种文化层及各类考古发掘对象的三维空间模型的构建、融合与处理;采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 为遗址田野考古静态场景的构建提供快速、有效的数据获取解决方案。

3.对重点场景进行精细化扫描。 针对遗址重点区域,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遗址进行“非接触式”精确测绘,并将测量点云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场景模型,实现传统测量、制图方法难以准确记录的复杂曲面、残缺断面的精确记录,为未来遗迹复原做准备; 同时在数字模型上直观标出各类病害位置、区域和类型,可以为遗址保护管理提供十分直观的界面。

4.对重点出土文物进行三维扫描。 根据考古专家选出的遗址具有代表性的出土文物,针对文物的材质、大小不同,制定不同的数据采集方案,采用毫米级别高精度三维扫描仪对其进行精细的三维扫描,从而保存文物本体的各类数据, 建立实物的三维模型或模型数据库,以实现文物的高精度永久保存,也可为将来的数字化展示提供基础数据。

5.数据的整理与归档。 按照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对前期获取的遗址挖掘现场的数据与出土文物数据进行分类组织与管理,从而形成考古资源综合数据库与考古遗址环境背景数据库,为遗址的数字化保护打好基础。

四、数字化记录成果的应用

对考古发掘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后, 相关业务信息、 空间特征和历史年代属性将全面记录和紧密联系,不仅可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探方剖面图、平面图的数字化获取与数据处理,以及出土遗物与地层的相互位置关系和三维数据的获取;也可对考古资料进行数字化整理,综合Web GIS、三维GIS 等技术形成包含发掘日志、发掘信息、 遗迹遗物信息等数据的数据管理平台,从而为考古资料整理、研究工作的开展、研究成果的展示提供强大的信息平台: 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快速定位探方,以便查找遗迹遗物,查看相关单位的详细信息,包括发掘记录、拍照资料、绘图资料等;可以选择指定区域,将探方、遗迹和遗物分别进行数据统计, 并且叠加在地图上;还可以实现探方、遗迹和遗物的发掘回溯、年代回溯,按照考古发掘的时间轴顺序,以动画的方式在地图上显示出探方和出土的遗迹、遗物。 这些信息为后期科研考古分析研究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继而以这些信息为依托,以网络为支撑,建立起科研应用数据管理体系,为文物保护、 学术交流乃至遗址公园的建设提供多渠道的参考和展示途径。

猜你喜欢

曹操考古遗址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心动杀人
西域门户——两关遗址
三星堆考古解谜
辽上京遗址
“考古”测一测
山鸡舞镜
四岁让梨的孔融,为何被曹操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