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替安过敏伴排尿性晕厥1例
2020-12-25崔景文吕晓燕
崔景文,吕晓燕
(1.安徽省肥东县中医医院呼吸肾脏内科,安徽 合肥;2.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药剂科,安徽 合肥)
0 引言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不良反应亦被人们熟知。但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往往会忽略掉患者潜在的用药风险。排尿性晕厥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陆续有学者们对其进行报道,由于其能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且无后遗症状,近几年的文献报道并不多见。本文结合一例头孢替安过敏伴排尿性晕厥患者,针对头孢替安引起的过敏反应和排尿性晕厥产生的机制及防护措施展开讨论。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1岁,汉族,已婚,因“咳嗽咳痰6天,加重伴发热1天”于8月26日入院。病程中无咯血、胸痛,无胸闷、气喘,无呕血、黑便,无腹痛、腹泻,无尿急、尿痛。既往有花粉、海鲜过敏史,并确诊患有过敏性鼻炎(未测定过敏原),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时查体:体温38.8℃,呼吸19次/分,脉搏87次/分,血压110/70mmHg。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1.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3.4%、CRP62.3mg/L;胸片示右下肺炎;心电图、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均未见异常。诊断为:①右下肺炎;②过敏性鼻炎。因诊断肺部感染明确,经验给予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抗感染治疗。
在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辽宁海思科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5g,批号:20190601)原液皮试阴性的情况下,约17:10给予患者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2.0g加入到1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在输入约50mL液体时,患者感觉呼吸急促、胸闷、心慌、口唇麻木、手脚发冷,由耳廓至面部逐渐蔓延至全身出现大小不一风团样皮疹(最大直径约6cm),伴有瘙痒,查体:心率110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84/54mmHg。立即停用该组液体,给予吸氧、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mg静脉注射、盐酸异丙嗪注射液25mg肌肉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1mg静脉注射。10分钟后患者诉胸闷、气喘较前好转,至夜间23:00患者胸闷、心慌较前明显好转,面部皮疹消退,全身其他部位皮疹未见明显消退。
夜间11:30患者在家人搀扶下缓慢起床,在床边站立2分钟后由家人搀扶至卫生间排小便,在排尿过程中患者突然晕厥,家人立即搀扶未摔倒,约30秒后患者清醒,诉无明显不适,查血压86/62mmHg。8月28日清晨约6:30,患者全身斑丘疹消退,病情稳定。
2 讨论
2.1 头孢替安
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属于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对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都有广泛的抗菌作用。自2005年国产头孢替安上市以来,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ADR)也时有报道。主要包括过敏反应、休克等,对肾脏、血液、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不良反应报道相对较少;另有临床报道头孢替安引起接触性荨麻疹[1]。Tian Y[2]等人对头孢替安的异构体杂质进行了分析,考虑其毒性可能比头孢替安更大。
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药品说明书中明确提示:易引起支气管哮喘、皮疹、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疾病体质者慎用。文献报道结果显示,过敏体质的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概率较普通患者高出4~10倍,其皮试呈假阴性的结果亦较普通患者高,属不良反应高危人群[3]。
本例患者既往史提示过敏体质,应慎用头孢替安。临床选用慎用药品时应注意:①如有替代药品,宜选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小的药品替代;②如无替代药品,在抗菌药物皮试阴性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应全程(尤其是输液的前30分钟)监控、密切观察,以便发生不良反应时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处理[4]。
2.2 排尿性晕厥
排尿性晕厥是指在排尿过程中或排尿结束时突然发生的短暂意识丧失的一种疾病,可自行恢复,没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无需特殊处理。通常这种晕厥发生在醒来后或从温暖的床中仰卧一段时间后身体呈现直立体位时,由于体位的改变,使外周血管舒张,导致血管阻力降低;另一个机制是膀胱膨胀的缓解,可以导致肺牵张感受器的减少从而引起血压降低。其他已确定的机制包括瓦氏(Valsalva)动作和一些患者排尿时可能采用的前屈体位,随之而来的是胸内压升高和心脏静脉回流减少[5,6]。
吴礼嘉[7]等人通过对1542例患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发现,排尿性晕厥患者成人多见,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Bezold-Jazisch反射可能参与排尿性晕厥的发生。文中还指出,排尿性晕厥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相关。膀胱排空引起反射性血管舒张,血压下降;站立位排尿或者排尿时Valsalva动作可进一步降低血压,最终导致一过性脑血流灌注不足,从而导致晕厥发生。
所有病理生理机制都可以理解为什么排尿性晕厥在女性中更为罕见(坐位或蹲位排便)[8]。而Ogawa J[9]等人强调,每个产妇在产后第一次排尿后或期间都有排尿性晕厥的风险。
Sumiyoshi M[10]等人的研究显示排尿性晕厥具有年龄依耐性的临床特征,即青少年发生排尿性晕厥多发生在晚上或午夜前,而老年发生排尿性晕厥多发生在午夜后或清晨;另外饮酒可能是年轻人发生排尿性晕厥的重要诱发因素[11]。
3 总结
结合本例患者,出现头孢替安过敏反应与排尿性晕厥存在时间上的差异,患者出现排尿性晕厥后30秒恢复清醒,生命体征平稳,排除头孢替安延迟性变态反应的可能。对患者进行教育:①避免使用、接触头孢类抗菌药物,在其他药物的应用过程中应严密监测;②避免长时间憋尿,可采取坐、蹲位排尿,排尿不宜过急过猛,防止腹腔内压力快速下降;起床速度不宜过快,当发生头晕眼花心悸等先兆症状时,应立即蹲坐倚靠墙壁,防止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