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化疗毒副反应的中西医治疗研究
2020-12-25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济南青岛市中医医院山东青岛
(1.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 济南;2.青岛市中医医院,山东 青岛)
李家亿1,王宁2★
1 各种肺癌化疗方案的毒副反应评价
肺癌化疗跟据其不同的病理类型可分为针对非鳞状细胞性非小细胞肺癌的GP方案、PP方案、DP方案。针对鳞状细胞性非小细胞肺癌的TP方案。以及针对小细胞肺癌的EP方案等。各个类型的化疗方案均使用铂类药物,并联合另外一种化疗药物进行治疗,由于所联合的药物各不相同,所以产生的毒副反应也有所差别。
GP方案:为吉西他滨+铂类。闫付庆[1]分析统计了50名使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方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出现毒副反应的事件,其中:出现白细胞减少的人数为9人,占比18.0% ;出现贫血的人数为6人,占比12.0%;出现血小板减少的人数为21人,占比24.0%;出现恶心的人数为12人,占比24.0%;出现肝损伤的人数为7人,占比14.0%;出现肾损伤的人数为8人,占比16.0%。
PP方案:为培美曲塞+铂类。张永杰[2]对35名使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方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出现的毒副反应占比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该治疗方案骨髓抑制人数为9人,占比25.71%,消化道反应人数为6人,占比17.14%,生化学毒副反应8人,占比22.86%。
DP方案:为多西他赛(多西紫杉醇)+铂类。峗淑莉等[3]对39名使用多西他赛(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方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出现的毒副反应事件进行了分析统计,其中白细胞减少的人数为16人,占比41.03%;贫血的人数为19人,占比48.72%;恶心呕吐的人数为11人,占比28.21%;肝肾功能异常的人数为8人,占比20.51%;脱发的人数为20人,占比51.28%。
TP方案:为紫杉醇+铂类。任丽影[4]等,对55名使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方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出现的毒副反应占比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中出现白细胞减少的人数为21人,占比38.2%;血小板减少的人数为20人,占比364%;恶心呕吐的人数为40人;占比为72.7%;肝功能异常的人数为11人,占比20.0%;手足麻木的人数为15人,占比27.3%。
EP方案:为依托泊苷+铂类。宋琪[5]对36名使用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治疗方案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所出现的毒副反应占比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中: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91.7%。贫血发生率为27.8%。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9.4%。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为58.3%。肝功损害发生率为25.0%。血尿(包括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发生率为5.6%。蛋白尿发生率为5.6%。脱发发生率为8.3%。无肌酐升高、耳毒性、周围神经毒性。
综上分析:各种化疗方案毒副反应类型以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最为多见,其次为肝、肾损害,脱发及神经毒性等出现比率较小,此外亦有部分化疗药物会造成皮疹、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临床治疗各型肺癌的过程当中,上述内容出现比例较大的毒副反应最容易使得患者化疗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受到影响,且在化疗疗程当中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还会导致患者后续的化疗不能继续进行,若不能有效治疗其毒副反应,则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
2 化疗毒副反应的现代医学治疗
当患者需要接受化疗的同时若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时,被评价为不能继续进行化疗,此时,不论是不良反应本身还是无法继续化疗都对于患者的预后和当前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现代医学为解决此难题,为保障肿瘤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做出了诸多努力。
骨髓抑制:在患者接受化疗的过程当中,应当定期监测外周血象,对于已经发生的骨髓抑制及时处理,如果发生外周血组分的变化,如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可以给予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SF)等促进相应血液组分的生成;发生贫血则可以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若存在严重贫血则可以进行输血治疗。
消化道反应:严重的消化道反应可导致化疗的中止,同样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恶心呕吐等反应也是肺癌患者考虑接受化疗时主要担心的问题之一。5-HT3受体拮抗剂联合地塞米松为临床常用的止吐方案。
肝功能:由于化疗药物会造成肝功能的损伤,所以对于生化指标的监测也是必须进行的,若出现严重的肝功能受损时应当及时停止化疗。另外,临床有多种保肝降酶药物可供使用,如解毒药谷胱甘肽、肝细胞膜稳定剂多烯磷脂胆碱、促肝细胞生长药门冬氨酸钾镁等。
肾功能:在化疗治疗过程中进行水化和利尿有助于稀释尿液中的药物代谢物,从而降低药物对泌尿系统的损害。
3 化疗毒副反应的传统中医治疗及研究进展
刘敏[6]对60名接受手术后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中医证型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连续化疗1-2周期时,辩证为肺脾两虚型的患者,共36人,占比60.0%,为最多;次之为辩证为气虚痰湿型的患者,共12人,占比20.0%;辩证为气滞血瘀及气阴两虚型者均为5人,占比8.3%;辩证为脾肾两虚型者,占比2.2%。连续化疗3-4周期时,辩证为肺脾两虚型的比例由60.0%下降为41.7%,仍占比最高,而气虚痰湿型占比升至23.3%,脾肾阳虚型占比由2.2%升至16.7%;而气阴两虚型及气滞血瘀型占比分别是15.0%、3.3%。研究发现当患者连续接受化疗5-6个周期时,辩证为脾肾阳虚型的患者人数增长趋势明显,由之前的16.7%升高为55.0%;属气阴两虚型者占比由15.0%升高为20.0%;而肺脾两虚、气滞血瘀、气虚痰湿型所占比例分别减少至8.3%、1.7%、15.0%。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接受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受药物影响可出现的中医证型主要有肺脾两虚、气虚痰湿、气滞血瘀、气阴两虚、脾肾阳虚,以上5种中医证型皆属虚证。化疗初期对肺脾之气的耗伤严重,易引起肺脾两虚,应用化疗药物过久则会进一步伤及脾肾阳气,导至脾肾阳虚,痰湿内停。阳气耗伤则阴无以生,阴不足则阳无以化,故化疗后期气阴两虚者也逐渐增多,且阴阳互损,导致患者元气难以恢复。
中医认为:癌肿的形成是由于机体在正气不足的基础上或是受到外来邪气的影响,或是饮食劳倦情欲所伤,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湿滞,日久不化则与邪毒共结为癥瘕,进一步阻碍气血津液的运行,更伤正气。因内结癥瘕的患者本因虚而致病,故无法靠其本身之正气以祛邪,需要以外来之药物攻逐邪气,破血涤痰消癥,化疗药物便属此药力峻猛攻邪之品,但在攻邪的同时也必然会耗伤正气,造成治疗上的矛盾,故对于化疗后肺癌患者的用药后的中医调护,原则应当以扶正为主,适当配以活血行气祛邪之品。
脾肺共同参与宗气的形成,宗气盛则一身之气盛,既能充养全身,亦能驱散邪气;宗气衰则一身之气衰,人体则会无法自养,外感内伤饮食之邪气亦难以去除。化疗药物与癌毒共同耗伤脾肺之气,虽癌毒因药力可在一定程度上去除,但宗气生成却进一步受损,不利于气血津液的运行,故出现咳嗽无力,气喘,动则加重,体虚自汗,食少便溏,纳差乏力,声低懒言,舌淡苔白或有齿痕,脉细弱等。此时可用“培土生金”之法补益脾肺,组方中加如健脾益气之品,如:人参、党参、山药、黄芪、白术等。《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主运化亦体现在对于人体水液代谢的影响上,脾气虚则不能有效运化水液,水液不能上输于肺,肺气便不能将水液布散于全身,也不能将其下输于肾及膀胱,潴留于人体之中,久则化湿生痰,进一步阻碍气机运行,脾肺受损,则使肺宣降失常而出现咳嗽,咳痰,痰量多、色白、质稠,甚则喉间痰鸣,胸闷喜呕,粪便黏滞等。培土生金法亦能通过健运脾肺之气来促使痰湿得化,亦可以在此基础上加用祛湿化痰之品,如:陈皮、半夏、茯苓、竹茹、薏苡仁、瓜蒌、旋覆花等,又可加用如:木香、厚朴、枳实、砂仁、佛手等行气之品,帮助气机的运行,一补一行一化相得益彰,使脾肺之虚得补,痰湿之邪得清。
化疗后期,因癌毒与药毒影响机体日久,正气进一步损伤,伤及气阴及脾肾之阳,出现气阴两虚或是脾肾阳虚,如出现喘促气短,呛咳,痰少质黏,胃脘痞满,食后尤甚,食欲不振,面色苍白,烦热,口干,乏力,舌红、苔少,边有齿印,脉细数等气阴两虚之象时,应对应使用益气养阴之品,如:人参、天冬、麦冬、生地、玄参、百合、天花粉、石斛等。如出现脾肾阳虚的症状如: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腹中冷痛,久泻久痢,五更泄泻,下利清谷,或是小便不利、肢体浮肿,或见小便频数,余沥不尽,夜尿频多,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无力,则应当予以补肾健脾之方药,如:干姜、肉桂、补骨脂、仙灵脾、吴茱萸等。因癌肿作为实性的有形病邪可阻碍机体气血津液的运行,导致气滞血瘀的出现,化疗药物的药毒通过耗伤正气进一步加重了这一现象,故在补充正气的同时,可适当加入活血化瘀、通经络的药物,如:桃仁、红花、川芎、地龙、赤芍、丹参、三七等。因患者脾胃虚弱,胃纳不佳、脾运补健,难以腐熟水谷饮食,从当中摄取精微,形成宗气,还易受无法彻底消化食物的刺激而再次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故亦可借助消食化积的药物,助其受纳水谷饮食,如:鸡内金、神曲、山楂、麦芽、莱菔子等。
使用具有补益功效的中草药对出现毒副反应的患者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临证加减,能够促使其恢复正气,协助患者阴阳转复,使一身元阴元阳消长转化,以滋生正气,既能帮助患者驱散病邪,亦能增强其对化疗药毒的抵抗能力,使得抗肿瘤治疗能够顺利进行,对于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有较大改善。
中医治疗化疗毒副反应的现代研究:
(1)骨髓抑制:戴汉源[7]等研究了补肾、健脾、活血分别对骨髓抑制贫血小鼠对骨髓抑制小鼠EPO及EPOR、mRNA表达的影响,发现六味地黄汤和补中益气汤能够显著提升骨髓抑制小鼠的EPO mRNA和EPOR mRNA的表达水平,从而通过JAK/STAT和Ras/MAP激酶等信号传导途径促进红系祖细胞的存活、增殖与分化。
(2)消化道反应:宁晚玲[8]等研究了附子理中汤对脾阳虚大鼠AQP4-ANP-pGC轴的影响,发现附子理中汤可升高脾阳虚模型大鼠的AQP4,ANP含量与AQP4 mRNA 表达。结合相关研究结论,提示附子理中汤可能通过调节AQP4-ANP-pGC 通路中AQP4和ANP的含量,减慢大鼠胃肠的蠕动,促进胃肠黏膜对水、氯化钾的吸收,从而改善其症状及消化道病变。
对于中医药治疗化疗毒副反应在分子水平上的现代科学研究,更加有力的证明了传统中医药对于肺癌患者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极大的潜力。
4 总结
化疗药物为诸多肺癌患者带来了福音,然而其毒副反应也对患者造成了许多治疗和生活上的困扰。现代医学对于化疗药物毒副反应的治疗手段尚为有限,应用较为广泛普遍的有用于止吐的5-HT3受体拮抗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用于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各种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SF);用于治疗肝功能损伤的各类保肝降酶药物等,目前世界各个医学组织也在寻找更多的新方法应对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而传统中医可以从其特有的角度对各种化疗毒副反应进行辨证施治,从中医角度对化疗后所出现的毒副反应进行辩证分析,可以发现证型以虚证为主,这是由于化疗药物攻邪之力峻猛,使用时会耗伤正气,固对于化疗药物毒副反应的治疗,应当以扶正固本为主,亦应当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配伍其他功效的中草药,以优化治疗方案。临床上,中医治疗化疗副反应有着辩证灵活,可进行个体化治疗,针对性强,效果好,经济方便等治疗优点,且现如今对于中药制剂治疗化疗毒副反应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分子层面,中医药在此领域的所具备的价值非常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