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构建少先队校外实践育人的新路径
2020-12-25江苏省徐州市少先队工作学会刘永前
江苏省徐州市少先队工作学会 刘永前
中国少年先锋队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中提出:“突出实践育人优势,着力构建校内外互为补充、有机衔接的少先队实践教育体系,让少年儿童在主题鲜明的实践体验中接受熏陶、增长才干。”新修订的《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第十三条“我们的组织”中明确:“在学校和社区、青少年宫等校外场所建立大队或中队,中队下设小队。”这些内容进一步细化了《少先队改革方案》中提出的建好用好少先队社会化活动阵地的要求,是对党领导下的中国少年儿童组织光荣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全方位、全过程服务少先队员成长的必然选择,更为少先队校外实践育人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机遇和保障。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健全校外育人制度和机制
少先队校外实践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实现需要团队组织、学校、家庭和社会不同育人主体之间相互配合、形成合力,逐步建立少先队校外实践育人制度体系,落实少先队改革要求,通过健全制度、机制,推动社会教育资源的聚集、协调和互动,筑牢立体的、全员的少先队校外实践育人根基。
●以协同化为目标,主导宏观层面运行
学校少先队是实施少先队校外实践育人的主要组织者和评估者。因此,学校少先队:一要细化少先队改革任务,以落实全面建立学校少工委、党建带团建和队建等为契机,激发实践育人的内生动力和内在活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的校外实践育人机制。二要建立校外教育资源统筹协调机制,建构团队组织、教育部门和校外阵地负责人常态化沟通的工作路径。比如,通过联席会、课题组等形式,对校外实践活动进行统筹指导,对校外少先队活动理念、内容、形式等进行系统分析,减少因组织壁垒引发的矛盾。三要在学校党、团组织的支持下,主动强化校外实践育人的项目决策、活动策划、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等,构筑多元化的立体育人机制。
●以常态化为目标,做好中观层面规划
建立经常化、阵地化、制度化的实践育人机制,是凸显实践育人价值的重要路径。为此我们要做到:第一,对照少先队改革的要求,结合队员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根据具体校情,制定宗旨、原则和具体目标。第二,形成总体规划和长远计划,对校外活动的频率、周期、项目等形成制度性规定,为开展少先队校外实践提供制度支持和实践指导。比如,规定每学期集体活动的频率,大队活动开展2次、中队活动开展2—3次,红领巾小社团活动开展4—6次等。第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制度,比如,明确学校中队辅导员、校外志愿辅导员、队员等评价机制,尤其要发挥“红领巾奖章”的作用,通过岗位激励、实践激励等方式,引导队员们主动实践。
●以实效化为目标,做好微观层面实施
校外实践育人需要夯实学校、家庭、社会相互支持、紧密联系、相对稳定的合作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学校少先队和家长、校外阵地等的沟通合作的机制。比如,通过和校外阵地签订共建协议,确定负责人,明确各自任务,进行职责分工,发挥校内外1+1>2的正向合力;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建立信息发布渠道,方便家长及时、准确地了解活动。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校外实践课程开发机制,在保证活动针对性、强调活动时代性、坚持活动儿童性的前提下,以课题组常态化研究的方式,做好校外活动的规划设计,不断增强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实践育人的实效性,让队员们在实践中感悟活动蕴含的思想和价值元素。
以思想引领为核心推进校内和校外育人的共同实施
实践体验是少先队教育的基本特点,也是对队员进行政治启蒙,促进其道德养成的主要方式。少先队校外实践育人,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在弥补课堂教学不足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找准校内外实践育人有效衔接的结合点,是丰富实践育人内涵的基本要求。
●聚焦思想引领,推进教育目标实现
1957年4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印发的《关于少年宫和少年之家工作的几项规定》指出,校外教育要“配合学校对少年儿童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培养他们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明确了校外教育的本质属性。
实践活动在共产主义教育和道德品质培养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多年来由于安全、重智育轻德育等因素的影响,少先队校外实践活动出现了课堂化、理论化的现象。为充分发挥校外实践育人作用,我们要着力做好以下三个衔接:
一是文本知识与人本经验的衔接。我们要改变单纯的文本学习和说教的方式,通过反复性、常态性的知识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推动队员道德习惯的养成。
二是间接经验与直接感悟的衔接。我们要通过解析队员身边人、身边事的价值元素,引领他们在实践体验中主动探寻红色故事、领袖故事和改革发展故事等,实现自我教育的目标。
三是封闭空间与开放空间的衔接。比如,通过带领队员们参观访问、研学旅行等,引导他们走出学校,在广阔的社会中历练,从而实现对他们的思想意识启蒙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单向转为互动。
●突出组织元素,推进组织教育深入
少先队校外实践育人要凸显自身特色,就要强化组织元素和组织资源的融入。
首先,夯实组织育人。实施校外实践活动时,我们要注重突出少先队的标志、礼仪等,彰显少先队组织的特色。开展校外活动时,可以建立临时少先队大队、中队等,营造少先队集体的氛围,让队员产生亲近感。
其次,突出民主管理。我们要按照自主育人的要求,引导队员们自己动脑筋、想办法,通过自主讨论分工、自主设计内容、自主参与活动、自主进行评价等,在校外活动中激发队员们的组织观念,帮助他们学会做组织的主人。
再次,引导社会参与。我们要带领队员们参与社会公益劳动,在社会参与中实现知与行的转化,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队员们在社会参与中积极传承少先队的优良作风,提升对少先队组织的认同,激发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
●优化过程协同,推进实践效果提升
少先队逐步形成校内外实践育人“同步研究、共同实施、共同评价”的格局,才能有效提升实践育人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同步研究”即由校内辅导员、校外志愿辅导员、专家学者等组成课题组或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对校外实践活动进行模块化、流程化、科学化的设计。
“共同实施”即实施校外实践活动前,要围绕活动步骤、相关要求、注意事项等,对参与组织的大、中队辅导员和志愿辅导员等人员进行集中培训。
“共同评价”即采取邀请家长、队员等进行互动评价的方式,对校外实践活动进行全程管理和评价。比如,可以通过召开队员“意见领袖”座谈会、邀请家长填写调查问卷等方式,及时掌握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正,提升校外实践活动的实效。
以整合资源为途径增强校外实践育人合力
对区域内、体系内可以运用的政策、物力、人力等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是少先队校外实践育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们要围绕“育什么、用什么育、怎么育”等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整合校外教育资源,让隐性资源逐渐成为显性资源,实现区域内资源的优势互补和效能运用的最大化。
●统整阵地资源,优化实践育人载体
阵地是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的主要载体,汇聚具有规模效应、特色鲜明的阵地资源是校外实践育人的前提,需要我们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结合校外实践的项目、主题等,通过至少三个步骤对区域校外阵地资源进行挖掘和梳理。
首先要“找点”。以学校为原点,按照交通便利、场所集中等因素,对可以利用的校外阵地资源,比如,山、水、湖、林、田等自然资源,纪念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社区、农场等社会环境资源进行梳理,并形成“阵地资源地图”。
其次要“定点”。通过分析阵地资源并提炼其蕴含的教育价值,根据队员的需求和阵地资源的特点进行双向互动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有价值的阵地资源。
再次要“连线”。通过对同主题、同类型资源的整合、归类,在专家指导下,以活动课程设计的方式对资源进行再开发,并“串珠成链”,逐步形成满足不同学校需求的校外实践阵地系统。
●优化人力资源,保障实践育人实效
建立优质、合理的校外实践育人辅导队伍、有计划地培训校外辅导员,是推进少先队校外实践育人的保障。在人力资源优化方面要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素:
一是突出学校本位。学校少先队是校外实践育人的主体,大、中队辅导员是校外实践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因此,我们要通过培训、辅导、评价等方式,强化大、中队辅导员自觉开展校外实践活动的意识,提升他们实施校外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是坚持专业指导。我们要善于借助高校、专家、校外阵地研究人员等具有的专业知识,发挥他们的专业能力,在教育方法、策略、手段、理念上进行创新,为校外实践育人添彩助力。
三是强化志愿参与。我们要通过招募法律、消防、科技等不同行业的先锋模范作为志愿辅导员,为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比如,邀请“五老”志愿辅导员为队员们讲好红色故事,帮助他们生动地了解历史,客观地正视现实,积极地面对未来。
●整合活动资源,建构实践育人体系
少先队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符合队员特点、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活动,是增强队员光荣感和归属感的途径之一。在实践中我们要着力从不同维度建构实践育人体系。
在时间节点上,我们要善于抓住重要事件,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等,带领队员们来到校外实践阵地开展活动,感悟活动中蕴含和传递的深刻内涵,突出长期性、频繁性。
在岗位设置上,我们要为队员们创设多种实践活动岗位,但要注重反复性、渐进性。比如,联合红色阵地创设“小讲解员”岗,联合社区创设“小楼长”岗,联合交警创设“小交警”岗等,帮助队员们获得更深刻的岗位体验。
在活动类型上,我们要强调探究性、多层次,着力引导队员们动手动脑,多做小课题研究、小调查等,通过自主、自动的实践活动,激活他们的情感体验,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比如,组织开展红色阵地研学、时代先锋寻访等活动,引领队员们在研究与探索中获得情感熏陶和精神洗礼。
少先队校外实践育人是一门科学,需要我们聚焦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的主责主业,遵循教育的普遍规律,按照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传承少先队组织实践育人光荣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研究和探索。
少先队校外实践育人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在资源整合、情景创设、与校内课程衔接等方面,建构队员们参与校外实践的桥梁和枢纽,引领他们在丰富的现实生活里、在美好的实践体验中,健康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