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秀莲:时间银行的养老秘密
2020-12-25陈小婕
文陈小婕
2020年9月25日,江苏国际养老服务博览会在南京圆满落幕,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首次亮相,便吸引了不少观展者驻足。
南京市时间银行于2019年12月24日正式启动。据“我的南京”App数据显示,截止11月2日,南京市共建设服务点1170家;申请注册志愿者30135人,已通过审核20469人;申请注册服务对象20939人,其中时间银行免费发放对象14596人;共完成订单40309个,累计服务20461小时。
时间银行究竟存什么?如何存?怎么取?让我们随着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负责人、南京养老服务联合会会长史秀莲的公益服务脚步一起来探究。
十年打开“时间”门
史秀莲今年不过37岁,却有着十余年的养老服务经历,说到养老志愿服务的愿景,她满眼是光。
史秀莲接触养老服务行业纯属机缘巧合。2003年,刚满20岁的史秀莲,开始做留守儿童的志愿服务和南京慈善募捐工作,却看到了自理艰难还要照顾孙子的空巢老人。这令史秀莲内心震动,她因此成为一名养老服务志愿者。
2011年,史秀莲就职的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拓展大健康人才培养板块,成立了老年服务人才培训中心,她被选调至这个部门。2013年,学校成立养老服务评估中心,开始参与政府养老服务规划、标准、老年人健康能力评估等工作。从此以后,无论严冬酷暑,史秀莲都会和小伙伴们前往老人家里做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史秀莲开始思考:国情之下,社区居家养老是主体,要充分发挥居家养老的优势,才能让老人在家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
树立养老模式新标杆
当时南京市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每年不足300人,如何通过非专业化人才来补给从业人员队伍?史秀莲想到,或许可以从社会上挖掘愿意为老人提供志愿服务的人员,通过培训,让他们了解养老政策,成为自己家庭的养老顾问和政府政策的宣传员。而后通过长期实践帮助他们了解和热爱行业,再将他们转化为行业从业人员。
史秀莲(中)在江苏老博会现场指导老人使用时间银行
赴“长三角时间银行一体化”研讨会
时间银行社区公益系列活动暨鼓楼分行授牌仪式
众多养老服务组织对人才匮乏深有体会,但他们自身的力量又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史秀莲的设想很快得到他们的支持。随后,南京市20多家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共同提议的“南京养老志愿服务联合会”在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史秀莲成为会长。
史秀莲带领养老志愿服务联合会的同仁们群策群力,优化方案,通过深入调研老人需求,提供志愿者服务时长记录和善心激励建议等,让志愿服务不仅有据可查,且能激发志愿者的原动力,引导社会上更多的爱心人士主动加入养老志愿服务行列。
2017年,史秀莲在南京市鼓楼区开展“养老综合服务资源调研”工作,时间银行的概念在她脑海中初具雏形,并考虑尝试在这个“首善之区”建立由政府主导、通存通兑的时间银行。时间银行的核心是鼓励志愿者自愿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服务时间按一定规则被记录并存储下来,这些志愿者年老后,可将所存时间提取出来,兑换他人为自己提供助老服务。
作为专职教师的史秀莲充分利用下班后和寒暑假的时间当好养老服务志愿者。
串联公益生活圈
2018年,南京养老志愿服务联合会带着时间银行正式入驻南京市养老服务质量指导中心。史秀莲通过在鼓楼区运营实践的经验,不断修正和完善时间银行存取规则、服务标准、人员管理和操作流程细节,开始思考建立全市甚至是多个城市互相通存通兑的模式。
2019年5月,南京市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在全国大城市养老会议上首次亮相。同年7月,南京市政府出台《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实施方案(试行)》,通过时间银行建立自助、他助、互助相结合的多元化养老资源供给格局。同年12月,时间银行首批试点在南京市247个社区内开展。为全面推广这种互助养老模式,还专门成立了南京养老志愿服务联合会。
史秀莲的人生随着养老志愿服务开出花朵,不仅时间银行成为南京养老的亮点,她负责的南京养老志愿服务联合会获得南京市“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单位”称号,同时获批“南京市学雷锋优秀志愿者团体”,她本人也成为了南京市首批“银发顾问”成员之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但志愿者们加入时间银行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减退。9月底,时间银行在试点的基础上面向南京全市推行。截至10月,已有1000多家组织申请时间银行服务点。
时间银行通过大数据,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切实有效的数据;通过系统,让爱心人士和团体志愿服务更便捷;通过政策,实现多代人异地时间与服务的通存通兑。同时,以此为载体把人凝聚在一起,通过“社会参与、全民行动”,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社会环境,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
史秀莲想努力将养老志愿服务打造成一个闭环,用全社会的助老力量来共振起舞,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附加值。她表示:“未来,我们将以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为起点,将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拓展到全龄段。通过时间银行打造一个‘人人公益,人人受益’的公益生活圈,当下举手之劳的付出,储蓄了时间,更为文明城市建设、社区治理‘创新样本’贡献了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