蓑羽鹤
2020-12-24哨兵
雪雾中蓑羽鹤躲在众鸟外边,支起长腿
洗翅膀
蓑羽鹤打开乐谱架,却拒绝加入
合唱团
驾船路过阳柴岛,我在洪湖遇见过它们
终身的一夫一妻,比我更懂爱
这个世界。古铜色的喙
藏有小地方人的嘴脸,属我的
属人类的,因羞涩
怯懦,面孔在黃昏中憋得发黑
[漫尘赏评] 哨兵的这首《蓑羽鹤》完全是个异数。他写出了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的蓑羽鹤。在道教文化中,鹤代表着长寿,画家们更是喜欢把仙鹤、苍松联系起来,以象征延年益寿。诗人描写鹤大多表达一种对自由洒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唐朝诗人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是多么豪迈健朗的鹤。当下的诗人作家笔下的鹤更多地被赋予桀骜超拔、集体突进的意味,如阿来在剧本《攀登者》中写的,“蓑羽鹤阵随着热气流盘旋上升。鹤群依然上升,顽强地上升。它们终于飞越了珠穆朗玛峰,发出欢快的鸣叫声,顺风滑翔,飞向苍茫无际、一马平川的青藏高原。”而哨兵的截然不同。“躲在众鸟外边,支起长腿/洗翅膀”,这是不愿同流合群、洁身自好的鹤;“蓑羽鹤打开乐谱架,却拒绝加入/合唱团”,这里写出鹤不仅不合群,而且不愿因集体合唱而失去自己独特个性的声音,显示出坚守自我的高度自觉和决绝。
诗的第三节很有意思。诗人有意识地点出特定地域,似乎暗示着属于特定地域的某种文化品质。“驾船路过阳柴岛,我在洪湖遇见过它们/终身的一夫一妻制,比我更懂得爱/这个世界”,我们明显感觉到诗人的赞赏态度,赞赏这个地方的鹤是质朴善良、纯洁忠贞的,哪怕是孤独,也是葆有大爱的具有终极意义的孤独。相比于“众鸟”和“合唱团”,哨兵的鹤保持着独立、内省、笃爱、潜修的姿态与底色。
但是诗人并未将蓑羽鹤彻底理想化,面对喧嚣浮华的外在世界,或是强势的主流文化圈,他的蓑羽鹤还具有“小地方人”的孱弱和悲凉。“古铜色的喙/藏有小地方人的嘴脸,属我的//属人类的,因羞涩/怯懦,面孔在黄昏中憋得发黑”,诗人以自嘲、反讽的语调,表现出“小地方人”的孤独底色:古铜色与绛黑色。这是种厚重的色彩,蕴含着悲剧性,但是由于诗歌前面部分对于蓑羽鹤的倾心描摹,这里就更多了坚守孤独的悲壮色彩。
诗中的“小地方人”,让人想到西方文学尤其是法国文学中“外省人”的文学概念。它让人联想到19世纪那些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在那个时代的欧洲,繁华大都会以外,都是小地方、穷乡僻壤,意味着远离上流社会和主流社会,难免受到轻视、鄙视、歧视,自然也就会引起相应的抵制、反思和批判。小地方出身的作家,如巴尔扎克、罗曼·罗兰、司汤达、福楼拜、狄更斯等,都有着明显的“外省人”意识,甚至一生都未能摆脱。在他们许多作品中,主角都是一些出身贫寒,但觊觎贵族的奢华生活,一心想凭个人奋斗改变命运跻身大都会的乡下人、穷人。这些人物由于不择手段、野心勃勃,往往不得善终,因此又被上流社会和主流社会视为异类,他们的人生因此也就特别令人唏嘘。而哨兵笔下的“小地方人”与欧美作家的“外省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像蓑羽鹤一样不卑不亢,清醒自觉,以自然、真诚、孤独、理性抗拒着被同化或异化的一切元素,因为他们心底厚藏一份纯粹的大爱。
哨兵以一首小诗,通过蓑羽鹤这一核心意象,书写出了一个博大的主题。全诗冷静内敛,语感沉郁顿挫,诗性丰赡而简约,出色完成了一位诗人对于孤独的独创性阐释,和精神的自我救赎。
深夜,听见一列火车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