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之后,知识付费市场会不会断崖式下滑?

2020-12-24

现代阅读 2020年4期
关键词:知识产权定位疫情

2020年开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上的多种课程、娱乐产品、购物网站填补了生活的空虚,各类知识付费产品迎来了小高潮。对于知识付费产品,一直有多种声音。有人看好知识付费,认为它市场空间无限;也有人不屑甚至唱衰知识付费,认为它只是人们自我安慰的“捷径”,发展前景黯淡。或许,疫情期间知识付费的“走红”不属意外,但疫情结束后该领域想要持续稳定发展,途径和方法还需探索。

其实,知识付费已然初具规模。有数据显示,2015年到2018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增长率保持在100%上下。

知识付费的迅速发展,有如下几点原因:消费者知识产权意识增强,近些年来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环境一步一步完善,促进了知识创造的良性循环;知识付费观念有一定基础,尤其在青年群体之中,为知识或是版权付费成为普遍接受的共识;支付方式的便捷为知识付费提供可能,网络教育平台等付费知识提供者的優势更加凸显,具有了一定的不可替代性,成为知识付费市场的保障。

疫情之后,知识付费市场是否还能持续火热?

任何市场都有其周期,存在波动很正常,由高点下滑出现起伏并不代表整个市场走向穷途末路。当然,市场中的个体应当积极调整定位和策略,力求更加稳定长期的发展。首先,知识平台特别是线上教育平台的定位,可以从“学生课余时间”转向“学生作业时间”。第二,知识平台要抓住目标客户群的需求,分析需求变化,及时推出对应产品。比如,疫情结束后心理问题可能会比较多,心理辅导类产品、心态调节类知识的需求增加,新的营利点也会出现。第三,提高知识产品质量。产品不在多而在精,口碑好,消费者自然会在同类产品中优先选择,久而久之,形成用户黏性。第四,丰富知识付费产品的形式。比如从文字变为视频,视频变为音频,直播变为录像,讲座精炼成要点纪要,可以满足新的要求,开拓新的市场。

(摘自《中国青年报》   本文作者:张钦晨)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定位疫情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