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精彩导入实现生物课堂的灵动
2020-12-24徐仲新
徐仲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在学习中对某一门功课产生较大的兴趣时,其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增强,创造思维就活跃。灵动的课堂应该是自然的、和谐的,巧妙设计精彩的开场白能顺应学生的天性,诱发学生的需要,激活学生的思维。下面就自己在生物课堂上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复习引导导入法
这种导入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已知知识做铺垫,促进知识的延伸,使新旧知识形成一个初步的体系。上课伊始教师根据联系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抓住新旧知识的交接点,采取复习引导的教学方法有目的地向新知识过渡,不仅能使旧知识得到巩固,而且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比如在讲述“新陈代谢”这一节时,通过复习与新陈代谢有关的知识:人的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的功能,引入人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内容来导入新课,从而为学习“新陈代谢”作好了铺垫。
二、直观教具导入法
在教学中教师若出示实物、标本、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让学生从观察实物和教具的方式导入新课,可以直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可以为学生架起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如在讲授“骨的结构“时,教师先发给学生纵剖的长骨让学生观察,再提出观察的重点,这样让学生在观察实物的过程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又突出了重点,很自然地为讲解新课“长骨结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巧设悬念导入法
在新课开始时,通过导语的恰当应用,教师巧设悬念,问而不答,有意留下空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学习“花的种类”时,可以先问:“植物开的所有花都能开出果实吗?”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会很快给出答案。教师接着话锋一转“为什么有的花能结出果实而有的却不能?无花果真的不开花吗?”这样留下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课堂中去。
四、实验观察导入法
初中生物主要学习的是感性浅显侧重生命现象的基础知识,用观察与实验的方法来导入新课,不仅生动具体,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十字花科”植物时,教师安排学生利用学校的综合实践基地提前栽种菜花,等到上课时学生每人手中一朵,教師引导学生观察花瓣的数量、排列,引出课题。这样满足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五、纠误讨论导入法
生物科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人们对生物学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一些极其简单的生物学知识,学生还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为了使学生明辨是非,获得正确的知识,可以采用传统的误识或不科学的做法作专题讨论来导入新课。比如在讲“鱼纲”一节时,教师首先列出众多被称为鱼的动物,如鲤鱼、鱿鱼、鲍鱼、鳄鱼、鲸鱼、鲨鱼让学生们讨论究竟哪个是鱼,学生们发言非常积极,但说法不一。对此教师不急于做出裁决,而是把问题引到课题上来,告诉学生通过新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知道鱼有哪些主要特征,从而判断出上述哪个是鱼了。
六、趣闻轶事导入法
中学生一般都爱听故事,在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生物学史或名人的趣闻逸事,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遗传规律”时,我讲了这样一则趣闻:英国有一位女演员读了大文豪肖伯纳的作品后,顿生爱慕之情,向肖翁写信求爱。信中写到:“你是如此的聪明,我是这般的美貌,倘若我与你结婚,生下的孩子既有你的聪慧,又具我的美貌,岂不是很好?”肖翁幽默地回信说:“也可能生下的孩子,具有你的智慧和我的容貌,那岂不糟了!”风趣生动的故事,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增加了学生的生物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的“导”,是为了学生的“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学生的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必须要注重引导和调控,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立足点,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很好地开发和培养,有效、适时、灵活的加以引导,使课堂充满灵动的氛围,引燃学生思维创新的火花,激发活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