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校园生活综合服务生态链研究

2020-12-24吴涛薛凌峰王修正方婧璟贾婷贻魏文毅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0年4期
关键词:用户需求

吴涛 薛凌峰 王修正 方婧璟 贾婷贻 魏文毅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2.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 大庆 163319)

摘要:以学生群体用户需求为导向,基于“互联网+”技术打造校园生活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构建资源汇集、勤工助学、学生特权等服务模块,为学生用户提供智慧化“驿站式”服务。校园生活综合服务实践表明,平台不仅能让学生用户获取学习技能和资源,还可减少生活开销。

关键词:校园市场;大学生用户;用户需求;综合服务生态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20)04-0090-03

1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校园市场需求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潜力逐渐体现。《2016中国校园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大学生消费市场总规模达6 850亿元,形成基础生活消费为主、数码产品其次、教育培训与文化娱乐并存的局面。大学生每人月均三餐支出为705.8元,恩格尔系数32%,达到富裕水平。在高消费的同时,他们强烈渴望倾诉内心和寻求认同,认同化需求催生各种社交平台和服务,为校园生活综合服务生态链创建提供了场景化基础。

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在资讯获取上呈现社交化、个性化、时尚化和轻量化四大倾向。学生通常通过共同的需求和爱好,在校园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 KOL)的带领下组成社群。平台以内容和资讯持续输出聚集大学生群体流量,并沉淀至QQ及微信社群、QQ校园公众空间、微信公众号等,再加以商业变现,反推提供内容以及服务,形成一个综合生活服务生态链的良性闭环。近年来,校园用户的消费呈现多态化和分散状,缺少便捷且优惠的消费方式,而搭建“驿站式”校园生活综合服务生态链,有益于挖掘校园生态的消费潜力。

2 校园用户需求分析

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调查研究校园综合服务生态链中的校园用户需求,发现大学生除专业学习外,还有很多的课余学习需求。由图1可以看出,76.47%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能帮助大学生获取学习技能和资源的平台。

在大数据时代,大部分资料分散在网络的各个角落,其中需要且能掌握的资料仅占10%左右。因此,针对不同校园用户的不同需求开展不同的增值服务,以满足校园用户的需求。一是采用众筹共享模式分享信息冗杂的学习资料,提供资源汇集服务。二是针对校园用户强烈的消费意愿,联合校园周边商家提供学生特权服务。三是为用户的闲置物品提供可靠的二手交易平台。四是提供勤工助学服务,搭建学生与商家沟通交流的平台,确保兼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障商家与兼职学生双方的权益。

3 驿站式校园生活综合服务模式

3.1 运行模式

结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校园内实际情况,生态链基于校园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娱乐等方面开展。如图2所示,以“小农驿站”作为核心品牌,构建资源汇集、勤工助学、“笑园暴疯语”原创校园街拍视频、乐享优惠、树洞情感、实践成长等模块,形成一套完整的生活综合服务生态链,为大学生提供“驿站式”一体化综合服务。

通过打造“小农驿站”自有核心品牌,以资源汇集为生态链的开源环节,为项目冷启动做铺垫。从适合的时间节点切入,利用校园市场聚集性、封闭性的特点,迅速获取大批流量,完成冷啟动和前期流量拓荒。

整合校内外商家资源并进行有效配置,打造中间衔接平台,为商家输送兼职人员,解决商家招聘需求。为商家销售商品建立优惠纽带,让学生享特权优惠消费。最后,在社群中引流沉淀为平台粉丝,再经整合和商业变现形成一种互惠互利、具有价值认同感的经济模式,开拓一个用户集学习、赚钱、消费为一体的良性商业闭环,丰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减少生活开销。

通过用户原创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审核的方式,对积极上传资料的用户给予一定奖励,使平台和所属社群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同时,采用公众号+其他方式的自媒体策略,有效利用公众号一对多的推送方式、QQ及微信群的互动性和粉丝粘性,结合线下活动多渠道曝光“小农驿站”品牌。

3.2 商业组成模块

3.2.1 资源汇集模块 资源汇集作为生态链的起始点,主要目的是吸引流量。将资源产品范围定义为全校和全网的学习资料,以免费共享方式满足学生获取资源的需求。在时间节点方面,选取在期末考试前一个月,调研发现此时间段是需求高峰期。在粉丝用户增长方面,以学院和年维度进行用户分层管理,利用KOL发散裂变建立资源汇集社群,同时以学院为维度建立分支社群。利用条件获取资源的方法(如邀请若干个好友进群),让有意向的大学生沉淀至社群,再引导关注自媒体平台“小农驿站”进行转化,完成项目初期的冷启动和用户积累。

在资源原始积累方面,团队利用所在学校积累的学习资料为初始社群提供资料,以奖励和特权的方式吸引每个学院的学习资料KOL发散收集并邀请大学生,从而完成资料收集积累,提高资料类型的完整度。

3.2.2 勤工助学模块 通过资源汇集模块所积累的流量背景和基础建立勤工助学模块。独立赚取生活费是大学生的另一大诉求,为此开辟八一农大校园市场,搭建校园学生与商家沟通、交流的平台,承接运营各大知名互联网公司在本校的校园团队,收集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赞助兼职信息,统筹管理外联项目。

作为商家与大学生的衔接平台,在线上线下兼职项目中建立兼职审核机制,以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作为一个联络平台,在商家需要宣传时,平台会为其筹划商业策划方案,并收取一定费用。在兼职工作中,平台可实行外包模式,在了解商家对兼职的需求后在校内招募兼职。平台通过外包赚取一定利润时,也为大学生提供能获得一定酬劳的可靠兼职。在承接互联网公司的校园团队中,平台对接甲方公司在学校的需求,承接活动或软件推广等,依靠赞助费盈利。

3.2.3 学生特权模块 在生态链中,学生特权模块属于重要环节。学生在独立赚取生活费的同时,也为消费带来资金。消费时,大学生期望在同等价值上购买更多东西以满足生活需要。平台根据勤工助学模块所积累的商家资源,与其商谈学生专属特权优惠活动。对于大学城周边的商铺,在保证商家盈利的情况下,与其协商加大对大学生的专属优惠力度。在前期铺垫引流商家渐多时,平台会接入微信小程序终端引导商家入驻,使其在平台内进行线上商品售卖,在大流量背景下进行消费流量转化。根据其当月营业额来支付一定百分点的分成费用,实现平台的商业变现。

3.3 模式运行实践

在团队努力和全校大学生用户的大力支持下,截至2019年底,小农驿站QQ公众空间已经累计获得有效粉丝数2600+,独立访客(Unique Visitor,UV)累计26万,社群总用户达5000+,累计合作30余户商家,为校内外数十个社团组织提供赞助兼职。在校园团队中,康师傅、悦动圈、阿里巴巴神马骑士团、轻松筹“轻年派”黑龙江省团队、京东少东家等互联网公司与校园部门达成深度合作意向,使“小农驿站”得到较快发展。

4 校园生活综合服务实践启示

4.1 找准定位,优化产品服务

针对校园市场集中、相对封闭的特性,利用需求杠杆撬动大学生市场,实现短时激增盈利。通过深入开展大学生行为习惯、生活需求和消费习惯等多方面调查,针对大学生的真正需求热点,提供合适的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4.2 提供优质服务,拉新留存

在前期,通过多方面活动,积极利用社群裂变来完成用户原始积累;在后期具有强大的流量背景下,利用活动和福利增加后续用户留存率,增强粉丝粘性,让粉丝感受到平台价值,能够为粉丝提供所需的服务。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和提供精准服务,利用考试前学生对学习资料的刚需完成用户原始积累,形成良性商业闭环。此后,利用勤工助学模块留存平台内大部分用户,再通过打造消费场景提供必需品消费特权,盈利后反推为资源提供资金,用来维持和发展良性的商业闭环。

4.3 打造消费场景,多维度变现

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打造校园生活综合服务平台,以学生群体用户需求为导向,构建多维度消费场景,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提升用户在平台的体验和盈利。作为衔接社会与校园的平台,应加大与校方及商家的合作,共同为校园大学生用户提供智慧化“驿站式”服务,为大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余汶桦,朱松节,余世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2(3):111-114.

[2] 刘一丹.大数据时代大学校园网络社群中“意見领袖”引导研究[J].智库时代,2018(39):81-82.

[3] 陈琳,王慧峰.大学生社群创业模式的实践——以“校园里社群”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71):66-68.

[4] 邱洪全,陈鸿鹄,于静静,等.“互联网+”背景下校园综合服务生态圈的构建——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例[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9(2):16-19.

[5] 刘祖耀,黄玲静,刘佳.基于互联网+的校园综合服务平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4):224-225.

[6] 郭一帆,杨娜.互联网+校园背景下大学生社群服务平台营销策略研究——以i掌上外贸为例[J].商业经济,2019,38(1):74-77.

猜你喜欢

用户需求
基于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网络时代电子文件和档案管理的探索
天津企业涉外事务在线服务平台开发研究
基于用户需求的在校大学生寝室用具研究设计
基于用户需求的政务微信发展策略探析
探析网络视频的产业化发展
基于智能手机的能源消耗分析及对策
论理解用户需求对于品牌设计的影响
基于用户新需求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