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域铁路运营协同服务体系初探

2020-12-24周天星葛蘇慧张斯嘉刘益伊宋元胜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市域换乘服务体系

周天星,葛蘇慧,张斯嘉,刘益伊,宋元胜

市域铁路运营协同服务体系初探

周天星1,葛蘇慧2,张斯嘉2,刘益伊2,宋元胜1

(1.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 610031;2.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成都 611756)

目前国内外市域铁路运营方式以独立运营为主,缺少指导协同服务的理论体系,难以与其他轨道交通方式互通运营。为满足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行的要求,本文重构了市域铁路旅客的出行流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5W1H分析法,构建了涵盖流程连续、政策对接、法规兼容、票务互通、安检互信、资源共享的“六位一体”协同服务体系,可系统实现旅客出行过程连续化。论文对该体系六个方面的实施方案进行了分析阐释,提出了多式售票系统总体架构和利用生物识别实现票务互通等具体运营措施。研究成果弥补了当前协同运营服务体系的空缺,为市域铁路的规划建设及后期运营服务提供系统性的理论支撑。

市域铁路;协同服务体系;5W1H分析法;运营模式

0 引 言

市域铁路是城市中心城区联接周边城镇组团及城镇组团之间的通勤化、高速度、大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域铁路只有与其他交通方式进行有机配合,才能为乘客的出行提供完备的全程服务,因此实现市域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互联互通已成为必然趋势。

目前国内市域铁路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市域铁路运营模式的研究较少,现有研究大多从乘客出行过程中的某一节点入手简化乘客出行流程,缺乏对旅客整个出行过程的完整考虑,难以形成连续、高效的运输过程。而流程连续的实现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单一环节的优化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流程连续。因此,本文在5W1H分析法的基础上,以流程连续为切入点,综合考虑政策对接、法规兼容、票务互通、安检互信和资源共享,提出“六位一体”市域铁路运营服务体系,为市域铁路的规划建设及后期运营服务提供系统性的理论支撑。

1 国内外市域铁路运营模式现状

目前我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市域铁路数量较少,运营时间较短,导致缺乏市域铁路运营管理方面的经验,难以与其他交通方式进行高效衔接以提供完善的出行服务,因此需借鉴国外市域铁路的成功经验构建市域铁路协同服务体系。

日本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采用直通运营模式,通过支线与主线的直通运营,使郊区乘客快速直达市区或通过直通运营将多条被断开的通道串联起来[1]。法国巴黎的RER线与多条辐射式郊区铁路连接成为一个功能完备的市郊铁路网,可与现有的地铁线路共用设备,衔接和换乘十分便捷[2]。纽约市域铁路采用大小交路、快慢车混跑、开行跨站停列车等多样化运营方式,城市公共交通均由纽约州交通局统一管理,便于组织各种交通方式间的衔接和换乘[3]。

北京市郊铁路S2线是中国国内首条市郊铁路,是北京市郊铁路网络的组成部分,并与京张城际铁路共线运营[4]。温州市域铁路S1线,是温州轨道交通第一条建成运营的线路,全线大体呈东西走向,目前客流达3.84万人次,为该线正常运营状况下单日最高客运量[5]。

在理论研究方面,刘振宁[6]等提出城市轨道交通与火车站、长途客运站、机场等相衔接的车站提供的安检场地,应减少重复安检;王子渊[7]等对专用无线通信制式的选择及票务系统的设计进行了探讨;刘惠林[8]等针对市域铁路与国铁共线运营的运输组织模式,提出了两种不同铁路制式下的共线运营方案。

从国内外市域铁路的运营现状和研究现状可以看出,目前市域铁路协同运营在设备共享等方面实践较多,但相关理论研究较少且均只针对单一环节进行研究,针对市域铁路尚未构建明确的体系架构。目前我国市域铁路运营服务机制缺乏系统层面的协同性,主要存在问题有:① 运营管理方面,缺乏与其他交通方式间的信息实时共享、运力资源互联互通;② 换乘时,存在重复安检和二次购票,增加了乘客的换乘时间降低了换乘效率;③ 资源开发方面,市域铁路与周边既有交通布局的联系较少,单独配备基础及运营服务设施造成资源利用率低;④ 政策法规方面,未能充分发挥中央、地方、企业各方积极性,实现市域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互相配合。

2 “六位一体”协同服务体系构建

市域铁路的建设完善了交通网络的覆盖范围,然而仅物理网络的连接难以完全发挥市域铁路的作用,需要面向旅客的全过程出行链,针对市域铁路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与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配合关系,解决其在规划建设和运营服务中涉及的相关问题,以提升旅客出行过程的连续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完整的市域铁路运营服务体系不仅仅需要其自身与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线路进行合理分工、高效衔接,形成零距离换乘与一体化运营,还需要处理好与公路交通以及慢行交通之间配合,更离不开综合交通枢纽协同布局、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等方面,是一个涉及政策、技术、人员、设施等多因素的系统性问题,故本文选用5W1H分析法[9]进行研究。

2.1 主体和对象(Who)

协同服务体系的构建属于综合交通运营管理中的一部分,由市域铁路及其他交通方式的运营管理体制可知,涉及公共交通体系的管理主体应为政府和行使政府管理职能的运营部门;其服务对象为市域铁路及其衔接的多种交通方式组成的综合交通网络及网络上的乘客。作为实际运营中提出要求的一方,乘客出行需求及网络交通运营效率是设计协同服务体系的目标对象,只有满足并协调乘客需求和市域铁路运营效率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区域和城市交通系统的综合效能。

2.2 时空关系(When & Where)

不论是城市群间还是城市内部市域铁路与城市交通的衔接,协同服务体系解决的关键环节是市域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间的换乘接驳。在市域铁路的规划建设时期,侧重于考虑空间上的协同,以期通过合理的网络结构与车站设施设备的布局与配置,降低乘客在市域范围出行和车站内换乘的走行距离;而在运营服务阶段,更多地考虑如何通过调整各交通方式的运营时间参数,降低乘客在不同交通方式间换乘的接驳等候时间,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出发在不同的阶段、环节制定服务体系的具体内容。

2.3 系统机理(Why & What & How)

从理论层面看,市域铁路协同服务体系的内涵机理与负反馈调节相似,体现为乘客出行需求下的多交通方式间互动协调关系。多交通方式的发展为乘客的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组合,在此背景下乘客也对组合出行便捷性提出新的要求。但长期以来,以轨道交通为典型,各个交通方式独立运营,较少考虑到其他交通方式带来的影响,乘客在不同交通方式间换乘时往往会有较强的“断裂感”,从而带来不佳的出行体验。这一切源自市域铁路的系统运营没有处理好其中复杂的要素关联作用与协调机理[10],例如,客流时空分布特征与城镇空间发展的内在关系、制式选择与运营主体、线路走向及客流走廊的制约关系等。为改善乘客的换乘体验,就要面向城市群交通高强度、多样化、高频次、强时效的需求特点,适应旅客对出行便捷通畅要求的不断提升,制定相应的运营规则,为多方式交通系统的协调配合提供科学的指导和详细的方案,从而实现乘客全出行过程的“无缝衔接”,在保证出行效率的同时提升乘客的满意度。因此,市域铁路协同服务体系的具体内容,不仅要以乘客需求为导向对乘客出行流程进行拆分,同时需要政府部门和运营部门相互配合,考虑对规划、建设的承接关系,下探至微观操作层面,从政策、法律法规、票务系统、安检、资源五个方面着手构建“六位一体”市域铁路运营服务体系(见图1),协调市域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间的相互配合,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

图1 利用5W1H分析法对协同服务体系进行分析

3 服务体系实施方案

3.1 流程连续

市域铁路主要服务对象为通勤通学客流,具有客流量集中、高峰时间较短、规律性强的特点,通常与多种交通方式配合完成全程出行。实现流程连续有如下两个途径:

(1)从出行链全过程协调优化不同交通方式间的时刻表。多种交通方式服务于同一站点时,不协调的时刻表易造成乘客滞留时间长、运能难以充分发挥的。考虑各交通方式客流特征、乘客的走行时间及市域铁路的到发时间,合理协调各方式时刻表保证乘客的有效接续,能够减少乘客在车站的滞留时间,疏散高峰客流,使出行流程变得连续、流畅。

(2)在交通出行空间上为乘客提供同站台换乘条件。与仅以免出站来降低乘客换乘走行距离的传统零换乘方式相比,同台换乘极大的缩短了乘客在车站内的走行距离,将立体换乘压简至平面换乘,使换乘流程更为连续。同台换乘应在车站规划建设时期纳入考虑,利用已有的设施及运营服务系统,避免浪费和重复。

市域铁路的流程连续需要会同其他交通管理部门共同协商,保证旅客出行连续(见图2)。

图2 地铁换乘市域铁路乘客流程变化图

3.2 政策对接

市域铁路的建设要注重发挥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撑服务作用,充分发挥市域铁路的TOD功能。市域铁路在规划建设时,首站一端要考虑与市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城市公交枢纽及公交线网衔接;末站一端也要与卫星城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衔接。因此需要市域铁路与双方城市交通的规划建设部门在前期规划时对衔接问题进行协调,兼顾双方城市交通网络的布局规划政策,在市域铁路站点布局、运行时刻等相关问题上达成一致,制定相关的政策保证衔接的合理性。

市域铁路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交通方式,与传统公共交通方式一样,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运营补偿机制,综合考虑政府财政补贴、企业运营成本、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建立政府投入、各类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相互支持的多层次、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出台相关政策规范社会资本全面参与市域铁路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保证市域铁路健康、持续发展。

3.3 法规兼容

市域铁路的责任主体是城市政府,铁路企业作为公共交通服务的参与方参与到市域铁路的运营建设中来,完善市域铁路发展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健全项目建设运营监管机制,确保市域铁路铁路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安全可靠。铁路企业应协商地方政府研究出台有关法规,强化企业运输安全主体责任,合理划分与地方政府各方权责,确保群众全程安全便捷出行。

市域铁路的建设运营涉及多部门,城市政府应与相关部门合理划分各方权责,深入研究市域铁路运输需求、路网布局、规划衔接等问题,单独编制市域铁路发展规范或统筹纳入相关规划,使市域铁路的规划建设尽可能兼顾多方面的需求,充分发挥市域铁路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市域铁路与城市交通的协调融合最终要实现乘客出行的连续,不同的运营主体应协商制订一套通用标准或规范,统一市域铁路与城市交通在票务、安检等方面的执行系统,消除具体条款上的差别,提升出行流程的连续性。

3.4 票务互通

票务互通是指通过不同交通方式票务系统间的相互兼容,使乘客可以使用通用票种乘坐多种交通工具,降低乘客购票所需时间成本。实现票务互通,需构建多式售票系统,即可出售不同种类和不同制式的车票,也可称为混合票制。在多式售票系统出售的车票中,单程票可采用国铁纸质磁介质热敏车票和地铁磁制车票,收入归各运营部门清算;储值卡票采用市域铁路所在城市的城市一卡通,收入在城市一卡通清分中心清算。

由于地铁单程票不涉及票务清分问题,故仅考虑国铁单程票与城市公交一卡通即可。多式售票系统由国铁客票系统和公交一卡通系统组成,为保证系统安全性,两套系统分别独立组网,共用自动检票闸机(见图3)。

多式售票系统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两种制式线路的信息互通。铁路售票系统的车票信息因沿用原有的统计数据接口,产生的原始数据能满足铁路旅客运输统计要求;而城市公共的交通卡刷卡方式,没有直接满足铁路旅客运输统计要求的数据接口,需对数据进行处理以满足铁路旅客运输统计需要。同理,采用国铁单程票跨线出行时城市轨道交通的统计也需进行数据转换。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在未来乘客可通过生物或移动设备绑定自己的资金账户,并在不同交通方式间完成出行,票款可自动转入相应的交通运营部门系统中,无需不同交通部门间的票务清分,使出行更为便捷,管理更为高效。

图3 多式售票系统总体架构

3.5 安检互信

安全检查是公共交通运行安全及乘客出行安全的必要保障,但同一条出行链中进行多次重复安检不仅导致旅客出行时间延长,还会影响交通服务效率。为此应该实施“安检互信”,即不同方式交通间相互承认对方的安检结果,乘客换乘时无需再次经过安全检查,实现节约旅客换乘时间,提高服务效率的目的。

为满足安检互信的需求,在体制机制上应加快推进统一安检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在技术上开发智能化交通安检技术,发展无接触安检和精准识别,形成安检互信体系,实现多式交通安检无感通行。对于尚在规划中的项目,在规划中充分考虑换乘客流的走行特点对安检设备的配置做出合理安排;对于已投入运营的枢纽车站,建立多式安检信息共享中心,加强多式交通安检部门的沟通,制定安检互信中的具体内容,优化安检流程和站内功能区布置,合理配置安检硬件及人员。同时,可通过安检互信的实施,优化站内空间布局,为同台换乘提供有利的条件。

3.6 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从基础设施和运营服务两个角度出发,在不同线路间资源共享涉及空间连通一体、设施设备共用、平台无缝集成、控制模式融合四个方面。

3.6.1 空间连通一体

在空间层次上,合并同服务属性设施的用地需求,进行使用空间的聚类划分,合理安排各子区域的位置、规模,共享车站公共区域及管理用房,在满足同站台换乘的前提下,考虑共用同一站台区域,合并安检、售检票设施设备空间,减少车站土建的建造规模,节省高额的土建成本。

3.6.2 设施设备共用

对同类机电设备等硬件进行共享,使用一套或者同一接口标准的设备来满足换乘站各线路对同类设备的需求,如设置多制式车辆检修台位,同制式车辆检修台位,共享部件检修能力、人员和技术;电力设备的布局在规划期与线网规划相结合,设置较为合理的主变电所布点,预留兼顾向相邻线路供电的可能。可减少车站设备的数量,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

3.6.3 平台无缝集成

在平台层次上,各交通方式功能相近的服务平台可整合为统一标准的业务平台,在满足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多方式间信息的实时交换、共享,在此基础上优化站点的信息整合、人员配置、业务处理流程等方面,提升节点的运营效率,满足各线路车站设备系统在多种工况下的运营管理需求。

3.6.4 控制模式融合

运营主体在运营控制资源共享方面可结合实际运营情况考虑三种模式:

(1)集中运营管理式,即将市域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控制模式集中整合;

(2)部分集中运营管理模式,城市交通和市域铁路设立共同的调度中心,国铁干线和市域铁路公交化运营线路独立调度管理;

(3)区域式运营管理模式,即根据线网规划将交通线路分区,在区域内设置控制中心负责交通运营管理,并通过安检互信和票务互通进一步实现。

4 结束语

市域铁路的规划建设是对既有综合交通网络的补充完善,市域铁路运营协同服务体系的构建,则是促进市域铁路与既有综合交通网络有机结合的关键。该体系以乘客出行流程的连续化为目标,对出行过程中涉及的政策、法规、安检、票务、资源提出了新的整合架构和技术要求,为建设融合协调、交互衔接的市域铁路服务提供了理论导向,提升了区域多式交通服务水平,完善了多方式间的服务流程,更好地满足了新型城镇化下乘客的出行需求。目前市域铁路运营协同服务体系仍处于探索阶段,未来应进一步结合城镇空间发展和实际运营需求对服务体系的内容进行扩展和细化。

[1] 袁宏伟, 赵凯. 北京市郊铁路建设与管理模式初探[J]. 投资北京, 2013 (7): 90-92.

[2] 丁建宇. 温州市域铁路发展与思考[J]. 都市快轨交通, 2018, 31 (4): 6-10, 15.

[3] 向蕾, 叶霞飞, 蒋叶. 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直通运营模式的分析与启示[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8, 21 (3): 93-97.

[4] 邵伟中, 刘瑶, 陈光华, 等. 巴黎市域轨道交通线路及车站布置特点分析[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6 (1): 62-64.

[5] 汤莲花, 徐行方. 国外典型都市圈市域铁路发展及启示[J]. 中国铁路, 2018 (09): 107-113.

[6] 刘振宁. 减少重复安检是民意所归[J]. 方圆, 2019 (21): 73.

[7] 王子渊. 市域铁路与国铁互联互通专用无线通信制式选择及票务系统设计[J].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13, 10 (4): 31-33.

[8] 刘惠林. 市域铁路与国铁共线运营专用无线通信系统方案研究[J].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19, 16 (9): 44-47.

[9] 周枫, 杨智勇. 基于5W1H分析法的档案数据管理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9 (4): 21-25.

[10] 西南交通大学,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支撑城镇空间协调发展的市域铁路规划及协同服务机制研究[R].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9. 11

Preliminary Study on Cooperative Service System of Urban Regional Railways

ZHOU Tian-xing1, GE Su-hui2, ZHANG Si-jia2, LIU Yi-yi2, SONG Yuan-sheng1

(1. Transportation and Urban Planning Institute,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hengdu 610031, China;2.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1756, China)

Currently, the operation mode of urban regional railways is typically independent, and a universal guiding theory of collaborative operation has not been accepted. Hence, it is challenging to operate urban regional railways with other rail transit modes. In this study, the travel process of urban regional railway passengers was reconstructed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regional collaborative operation. In addition, a “six-in-one” collaborative service system, i. e., the continuous process, policy alignment, compliance with laws and regulations, ticketing exchange, mutual security trust, and resource sharing, was established using the 5W1H analysis method. Implementation plans, such as the overall framework of the multimode ticketing system and the idea of achieving ticket exchange through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we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six aspects above. Finally, the results showed an offset in the vacancy of the current collaborative operation-service system and demonstrated systematic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railways and subsequent operation services.

urban regional railway; collaborative service system; 5W1H method; operation mode

1672-4747(2020)04-0061-07

U293.1

A

10.3969/j.issn.1672-4747.2020.04.008

2020-07-20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20YFSY0020);中国中铁二院科研项目(KYY2018051(18-19))

周天星(1979—),男,安徽利辛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交通规划,E-mail:87893484@qq.com

张斯嘉(1996—),男,天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运输组织优化理论与方法,E-mail:zsj4571@swjtu.edu.cn

周天星,葛蘇慧,张斯嘉,等. 市域铁路运营协同服务体系初探[J].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20, 18(4): 61-67

(责任编辑:刘娉婷)

猜你喜欢

市域换乘服务体系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市域没有局外人 治理没有旁观者
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与系统制式选择分析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市域铁路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方案研究
地铁车站换乘形式对比与分析
天津地铁红旗南路站不同时期换乘客流组织方案研究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三线换乘形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