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推深做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2020-12-24万士其
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以来,安徽省坚持聚焦粮食安全目标,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切实压紧压实责任,着力推动粮食安全责任在江淮大地落地生根。
一、聚焦担当作为,更加注重责任压实
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切实扛起粮食安全重任,始终做到主动担当,扛责尽责,强力推进。
1.强化市县责任。安徽省委、省政府将粮食安全责任落实纳入对各市综合目标考核,明确要求各市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粮食安全第一责任人,并纳入省委“四大平台”、省政府“五大系统”重点工作跟踪调度系统,实行月报告、季汇总、年总结。省粮食安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对照国家发布考核事项,紧扣时间节点,紧盯指标进度抓落实。各市、县坚持强化组织领导,围绕年度考核目标,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健全责任体系。新一轮机构改革后,安徽省粮食安全领导小组各成员主动做好职能划转和考核衔接工作,并对口加强对各市、县工作指导,结合重点工作开展督导调研。经过五年的持续推进,省市县三级粮食安全责任体系更加完善,共抓粮食安全的合力得到有效凝聚。
二、聚焦考核问效,更加注重机制完善
1.优化考核指标。结合安徽省实际对国家考核指标进行分类优化,围绕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打造粮食产业强省,以及国家上年度考核指出的问题,适度提高“国家政策性粮油库存数量、质量安全,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等项目权重,形成独具特色、兼有创新的考核体系。
2.注重过程管理。安徽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2019 年年初制定出台了《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工作方案》,逐项分解落实到各成员单位。强化省直属库15家考核成员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建立情况通报和工作台账制度,推动考核工作强力落实。在吃透、吃准国家考核关键要义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展地方考核工作,确保考核依规按章进行。
3.强化结果运用。各考核部门坚持考核结果与政策支持、项目资金安排相结合,对考核结果优秀的设区市给予政策倾斜。责令考核得分后三位的市政府在1个月内向省政府报告整改措施。2019 年起,安徽省将粮食安全考核纳入对各市政府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多维度加大粮食安全考核力度。
三、聚焦目标导向,更加注重能力提升
1.坚持“藏粮于地”,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各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全省耕地8831 万亩,永久基本农田7393 万亩,连续20 年实现占补平衡。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996 万亩,同比增长30%。
强化耕地质量提升。制定出台《全省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安徽省耕地质量监测实施方案》,建设耕地质量监测点1273 个,突出有机肥替代,全省耕地土壤有机质较上年提升1.00%,有效磷提升3.16%,速效钾提升2.80%。
推广绿色增产技术。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粮油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和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有机肥施用面积2598 万亩次、同比增长10%,化肥施用量持续保持负增长态势。
2.坚持绿色优质,提升粮食流通能力。发展绿色仓储。大力推广科学储粮“四合一”新技术,广泛运用氮气、低氧臭氧、惰性粉、智能控温绿色生态储粮,全省绿色储粮达60%。实施仓储管理“四个一”工程,评定“星级粮库”371家,不断促进优粮优储。
培育壮大集群。在壮大大米、面粉等产业集群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差异化发展思路,打造沿淮沿江糯米产业、皖北大豆制品、皖中杂粮和主食产业、皖西小品种高档油脂产业、合肥粮机制造产业等10 个特色产业集群。
打造公共品牌。按照“1 +N+N”思路,打造“皖美粮油”公共品牌、“安庆大米”“芜湖大米”“皖北大豆”等区域品牌和企业优质粮油品牌。现有粮油类中国驰名商标32 个、地理标志认证12 个、安徽名牌131 个。
促进“五优联动”。着力发展一批粮油加工强县、建设一批加工强园、打造一批农领军企业、引进一批知名大型企业。全省优质粮食种植1056 万亩,优质粮油绝对增加量296 万吨,预计2019年全省粮油加工业总产值2750 亿元。
3.坚持强基固本,提升粮食安全储备能力。加快智能化建设。全面完成2252 个托市收储库点“一卡通”和规划保留1061 个地方国有粮库的“智慧皖粮”建设,实现“粮”“仓”的数据信息化、业务智能化,做到“现场能看到”“库存全知道”。
加强储备管理。顺利完成36.5 万吨省级储备粮和1.75 万吨菜籽油轮换,探索开展1.2 万吨省级储备“优粮优储”轮换试点,确保省级储备粮推陈出新、常储常新。
打造应急“堡垒”。所有设区市均建立成品粮油应急储备,保证能够随时投放市场,保障应急需要。与2801个应急加工、供应企业、配送网点建立服务约束机制,确保急时调得动、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