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盐城中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0-12-24孙天曙董江苏省盐城市经济作物技术指导站江苏盐城224002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0年9期
关键词:甜叶菊盐城中药材

●曹 丽 孙天曙董 升(江苏省盐城市经济作物技术指导站江苏盐城224002)

中药材是盐城市的传统经济作物,是盐城中药农业的基础,在发展高效农业和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盐城的菊花、首乌、甜叶菊、瓜蒌、贝母和辣根等中药作物区域分布合理,特色鲜明,亮点纷呈,为当地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1 盐城中药农业产业现状

1.1 中药材品种资源多样

2019 年盐城市中药材的种植面积为24 200hm2,总产量达到2.036亿千克,每公顷产值75 360元,涉及50多个品种。全市建立了120多个各具特色的生产基地,中药材及特经作物总产值达到18.23亿元,并涌现了一大批全国叫得响的知名品牌。据调查,盐城现有中药材种类多达53种,药用根及地下茎类植物17种,全草入药植物12种,花朵入药植物8种,果实及种子入药植物12种,树皮入药植物4种。另外,沿海滩涂还有大量野生、水生、湿生药用植物,茵陈、罗布麻、菊芋、蛇床子、芡实、泽兰及薏苡等产品资源蕴藏量大,质量好[1]。

1.2 区域布局特色明显

经过多年发展,滨海首乌之乡、东台甜叶菊之乡、射阳菊花之乡、新晋的阜宁瓜蒌之乡等区域分布集中,特色鲜明,在全国都享有较高知名度。其中射阳洋马镇被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药材之乡”的称号。射阳洋马镇常年菊花种植面积在2 333 hm2左右,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5以上,药农每公顷收入均在90 000元以上。东台甜叶菊常年种植面积在3 333hm2以上,东台浩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当地甜叶菊深加工龙头企业,年产甜叶菊糖、肌醇、黄芩醇超1 000万千克,建成了全省最大的甜叶菊高标准育苗基地3hm2,可供应当地6 667hm2甜叶菊种植。滨海的白首乌产业规模效益明显,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带动周边农户富民增收。大丰地区辣根、贝母种植发展迅速,东台和滨海地区秋葵产业也逐步转为助推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1.3 特色产业带状发展

近年来,盐城市中药农业初步形成以射阳菊花、东台甜叶菊、阜宁瓜蒌为主的特色产业带,成为盐城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力。射阳洋马镇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白菊花生产基地,现有菊花加工企业102家,涌现了“苏洋”“天马”“圣和”和“洋马”等多个省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药农3.5万户,中药材单项收入超过5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位居全市之首。该镇还围绕菊花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加大农旅结合力度,鹤乡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常年种植观赏菊花品种650多个,建成了全省最大的观赏菊生产基地。滨海港镇现有白首乌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5%以上,是全国唯一的白首乌集中产地、江苏省白首乌省级标准化示范区。拥有“爱生”“果老”“金昉”和“东王乌宝”等白首乌品牌加工企业18个,累计产值达3.5亿元、利税超1.5亿元,“滨海白首乌”成为全国叫得响的著名地理标志品牌。阜宁县围绕瓜蒌产业开发,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成立了江苏省农科院阜宁瓜蒌产业研究院,积极从事瓜蒌新品种育种、病虫害防治和种植技术研究,瓜蒌产业发展不断向产品深加工迈进,其中众发瓜蒌合作社新开发了一系列加工包装设备,成功注册“阜之味”“99牌”2个商标,本地生产的瓜蒌产品全面推向市场。滨海、东台和大丰等地围绕中药农业发展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储藏和贸易全产业链,建成一批龙头加工企业,产业格局初具雏形。

2 盐城中药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盐城中药农业虽然在江苏省体量较大,所占份额较多,但精品不多;层次偏低,产业化程度不高;规模不大,道地药材不占优势等。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产业基础研究滞后,中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技术成果转化率低

一是基础研究薄弱。种质资源混杂,良种选育有待加强;对中药材的作用机理、临床应用等基础性研究缺乏;良种选育工作严重滞后。二是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未配备专门的推广机构和人员服务于中药农业。三是关键技术研究不到位。多数科研成果侧重于基础研究,技术成果转化率低,生产实际应用少。

2.2 中药农业缺少有力扶持政策,缺乏完善的流通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

一是政策扶持仍为空白。中药农业虽属涉农行业,但在发展高效农业、现代农业中,缺乏国家、省市的政策优惠和补贴支持。二是流通机制不健全。产、供、销信息不畅,种植滞后于生产,无规范统一的市场供求信息平台。中药材合作组织松散,利益间缺乏有效联结。三是加工水平低下。工艺设备落后,自动化程度偏低,精深加工能力差,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弱。四是产业化水平低。中药材种植基地分散、偏小,产品生产规模小,产业链条短,生产、加工、销售及服务等环节脱节,社会化服务程度低。

2.3 中药农业规范化程度低,缺乏生产的全程标准化质量控制机制

由于种植时缺乏科学规划,品种选择上存在单纯追求高产而忽视质量现象。连作障碍频繁发生,直接导致植物发育不良、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病虫害严重发生等,影响了中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发展中药农业的思路和对策

发展盐城市中药农业的总体思路是顺应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新形势,致力于乡村振兴战略新目标,按照“高效、适度、配套、融合”的原则,优化区域布局,集中连片种植;发展优势特色,强化品牌效应;提升综合经济效益,带动药农持续增收。

3.1 优化区域布局,推进特色产业发展

积极引导中药农业向优势产区集聚,按照“发展特色县,做响特色镇,做大专业村”的思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沿海地区和渠北地区具有发展菊花、甜叶菊等旱生中药材的优势,积极引导沿海地区白菊花、甜叶菊、秋葵和其他中药材种植。渠北地区昼夜温差大、土壤结构好,重点发展首乌、白术、白芷、地黄和牛蒡等块茎类中药材。里下河地区,水生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水生中药材的优势,重点发展芡实、泽泻等水生药材。

3.2 注重产学研推联合,建立健全中药产业体系

3.2.1 加强中药农业基础建设大力开展中药材良种选育,建设一批本地特色显著、优良种性明显的中药材和特经作物示范基地。打破中药农业人才短板,通过定向培训中药农业专业人才,为中药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加强药材种养、炮制等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提高药材的道地水平。建立健全市级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中心,开展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工作,对已收集的中药材种质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建立滩涂野生物种资源鉴定与评价技术体系,制定配套的良种繁育技术和配套栽培技术,改劣换优,确保中药农业健康发展。

3.2.2 加强种植和加工关键技术研究联合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建立中药农业技术研究院或产业联盟,提供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技术,普及推广优质品种及可参照技术规范规程,健全中药农业化技术体系。积极开展中药材组培快繁、连作障碍克服、病虫草生态防控、产地检测控制、产品加工技术、运输和储藏等共性技术研究和攻关,为盐城中药农业提供技术支撑[2]。

3.2.3 加强新业态建设,创新产业模式按照产地适宜性原则,集中建设一批中药标准化生产基地、绿色药材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中药农业电子商务建设,提高“互联网+”中药农业水平;完善提高生产基地初加工、仓储物流配套设施建设,建设一批中药农业重点县和专业集群;大力培育中药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探索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促进分散的药农与市场对接;积极探索中药农业产业联合,完善订单种植、利润分红和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生产组织化水平。

3.3 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大力探索中药农业与产业扶贫、休闲度假、美丽乡村、田园旅游及康养小镇融合互通,推广大众参与评价,提高中药农业的知名度。继续加大对特种经济作物及中药材绿色基地申报认证力度,将中药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品牌建设有机结合,推动中药材和特种经济绿色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品牌的申报认证工作。加强中药农产品网络营销与品牌建设力度,通过带货直播等多种形式,扩大中药材产品影响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中药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打造区域特色明显,个性特色鲜明的中药农业小镇。

猜你喜欢

甜叶菊盐城中药材
甜叶菊秧苗茎秆拉伸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我国甜叶菊栽培技术研究与进展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甜叶菊茎叶分离机设计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