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
2020-12-24崔国倩孙媛
崔国倩,孙媛
(新疆军区总医院北京路医疗区普通外科,新疆 乌鲁木齐)
0 引言
在心血管疾病中,原发性高血压是最为常见、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其主要特征是高血压状态,并且不能明确病因。同时原发性高血压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引起了全社会普遍关注,广大专家学者也更加重视对此类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例如性别、年龄、遗传、糖尿病、精神因素、高血脂、饮酒、吸烟、饮食、运动等因素,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目的是更好地掌握疾病发生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1,2]。
1 危险因素
1.1 年龄
研究显示,世界多数地区的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都与年龄有关,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以及血压水平随着年龄增加会逐渐升高。
1.2 性别
相比于绝经前的女性,男性高血压发病率更高,而在女性绝经之后高血压发生率和男性差异很小,这说明绝经后女性发生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增加。
1.3 地区
地区不同,人们的生活环境、气候、饮食、生活习惯等不尽相同,使得高血压发病率也有差异。研究显示,相比于我国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人群的高血压发病率、平均收缩压水平均更高,其中东北、华北高血压患病率比西南地区、东南地区高,东部地区高血压患病率比西部地区高。这可能与肥胖率、盐摄入量、气候等因素存在相关性[3]。
1.4 职业
研究显示,相比于从事体力劳动的人,脑力劳动工作者、工作紧张的人群精神压力更大,例如高校教师、飞行员等,他们发生高血压的概率更高。另外,相比于农村居民,城市居民更容易患有高血压,患病年龄也比农村居民更低。这主要是由于不同职业人群的精神压力、生活紧张程度不同,因此也会对高血压发生风险造成影响[4]。
1.5 饮食
饮食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常吃鱼的人,由于鱼类蛋白中富含含硫氨基酸,具有预防血压升高的作用,因此可降低高血压风险。
1.6 体重
研究显示,体重越重,高血压发生概率越高。近年来,我国肥胖、超重人群不断增多,也是导致高血压发病率升高的一个原因[5]。
1.7 吸烟
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吸烟为重要的因素,其导致血压升高的机制可能是烟草中的尼古丁对人体心脏产生刺激作用。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戒烟对于有效控制血压非常必要。
1.8 饮酒
研究显示,饮酒量越多,则对人体血压产生的影响越大,这也是导致高血压的一个常见危险因素。
1.9 基因
研究显示,约有20%-40%的人群发生原发性高血压与家族遗传史有关,通常有高血压家族病史的人群日后患高血压的风险越高。若父母没有高血压,子女高血压患病率为3%,父母一方有高血压,子女患病率为28%,父母均有高血压,子女患病率达到了46%。另外,相比于异卵双胞胎,同卵双胞胎的高血压发生的一致性更高。
1.10 心理
精神高度紧张、情绪不稳定等精神心理因素,都会影响血压波动,导致血压升高。尤其是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心理因素对血压的影响更大。
1.11 代谢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包括肥胖、血脂异常、高血糖、高血压等,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多种代谢紊乱表现集于一体,使得众多危险因素聚集,作用于靶器官,使其受到更大的伤害。代谢综合征对患者的心脏结构以及功能产生影响,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造成血压升高,同时其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也会对血压的变动产生作用。
1.12 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随着研究不断增多,发现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可能是高血压、冠心病、脂代谢异常等多种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高胰岛素血症对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产生刺激作用,造成钠潴留、水潴留,使血管平滑肌的张力增加,从而对血压造成影响。且有研究显示,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也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的普遍现象。
1.13 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研究对5-17岁儿童进行了12年的研究报道,发现儿童尿酸水平与其成年后血压水平存在相关性,能够据此对成年后的血压进行有效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患有高尿酸血症的人群具有比尿酸水平正常的人群更高的高血压发生率,差异明显。高尿酸血症可以诱发原发性高血压,能够用于预测高血压发生风险,同时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以及死亡率升高。
2 护理干预
2.1 健康教育
对患者和家属使用容易理解的表达方式进行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的讲解,让他们能够有更加全面的了解,熟悉高血压特点、并发症,明白原发性高血压无法根治,需要长期通过服药、饮食控制、情绪控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对血压进行控制。让患者认识到长期坚持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以及不坚持服药的危害性,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
2.2 用药指导
2.2.1 让患者初始用药剂量为小剂量用药,观察血压对药物的反应,之后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加量,避免血压出现过大波动[6]。
2.2.2 高血压治疗中两种以上药物联用的情况,应当对药物相互作用加强关注,避免产生毒副作用。
2.2.3 严格遵医嘱用药,防止擅自停药、减量、增量,坚持长期用药。
2.3 饮食护理
指导高血压患者遵循科学合理的饮食原则,如日常饮食应当低盐、低糖、低脂肪、低胆固醇,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新鲜蔬菜、水果、杂粮可以适当多吃。戒烟戒酒,并对血糖、血压水平定期进行监测,掌握血压控制效果。
2.4 指导患者合理运动与休息
指导患者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适当进行有氧运动等活动,从而使血液循环得以促进。另外应当作息规律,有充足良好的睡眠[7]。
2.5 定期进行血压监测
教会患者和家属在家测量血压的方法,养成习惯,每天定时进行血压的监测,进行结果的准确记录,以便对血压控制效果进行评价,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对于家中没有监测血压条件的患者,可以到附近社区进行血压的策略。
2.6 心理护理
指导患者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消除紧张、焦虑、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避免大喜大悲,情绪激动,保持情绪平稳。学会找人倾诉心理压力,使心理压力及时得到释放。
综上,导致高血压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为了更好地进行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应当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干预,使高血压并发症率降至最低,让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提升,改善健康状况[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