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实践(EBP)在急诊护理中的转化应用

2020-12-24王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8期
关键词:循证护理人员发生率

王英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连云港市中医院,江苏 连云港)

0 引言

循证实践的内容需要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做到谨慎、理智、明智的护理效果,通过结合各类临床经验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内容,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将自身的临床经验与患者的主观意识相结合,通过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为护理对象制定一套完善的护理流程,做到理论和实际情况结合的理念[1]。循证实践通常情况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和循证应用。由于该模式属于一种较为新型的护理理念,在护理的过程中还未得到有效的证实,需要进行具有科学价值的临床试验进行研究和分析,保证结果的有效性。为探究其循证实践在急诊护理中的转化作用,现通过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所收治的90例需要进行急诊护理的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对患者进行分组研究,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统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相关部门批准,于我院内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所收治的90例需要进行急诊护理的患者进行研究,通过给予不同的护理方式将患者进行随机数表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性23人,女性22人,年龄18~60岁,平均(41.26±6.60)岁。观察组男性16人,女性29人,年龄20~58岁,平均(39.38±4.95)岁。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一般资料情况,其性别、年龄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外伤学》相关诊断标准,有多种社会因素导致急诊外伤;②患者未使用或其他相关药物。

排除标准:①结合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患者;②无法进行沟通者;③对护理过程无法忍受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包括饮食护理、环境护理、病症护理以及生理护理等。

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实践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包含心理问题分析以及抗感染护理两大类。心理问题分析主要是由于患者的病症突然,在起病时会在心理上以及生理上产生较为强烈的反应,进而促使患者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包括恐慌、紧张、焦虑等心情,在临床医学研究中,患者的心理情况往往会影响各类并发症的产生,例如血压升高、心律不齐、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并发症的产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治疗,同时会加大对患者的护理难度,在治疗的预后效果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影响。针对该方面而言,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患者已经存在或即将产生的严重心理问题,并根据患者的患病情况以及特点,对相关资料进行综合调查,了解产生患者负面情绪的具体原因。根据部分研究报告指出,患者产生各项负面情绪的原因通常包含以下几点:①在患者入院时,对其进行的健康知识宣教不全面,部分患者对病症的认识情况不足,无法对病症反应做出及时的调整,最终产生判断失误的情况,影响了预后效果[2];②由于伤病产生的痛苦往往会引发患者出现焦虑以及恐惧等情况;③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未能采取正确的态度应对接受护理的患者,患者对护理的整体印象较差,未能站在患者的角度对病症进行分析,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拒绝接受护理干预的情况[3]。根据该类问题,可采用的方式有:①在患者入院时,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同时可通过微信以及手册等方式进行知识教育,从而提高患者的接受度,教育内容主要以病症的特点、缓解方式以及治疗的注意事项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患者可能因伤病产生痛苦,需要护理人员以简单明了的语言进行叙述。②对于疼痛情况强烈的患者,甚至出现疼痛不适情况的患者,需要及时为患者进行止痛措施,采用麻醉药或者镇痛剂的方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在患者放松后对其进行疾病的治疗。③在进行护患交流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语言清晰。以温和的态度对待患者,护理内容需尽量贴近患者需求,对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耐心解答,当出现不良情绪时需要及时进行安抚,为患者建立自信心[4]。在进行心理护理的同时,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护理,由于急诊患者往往会迅速产生感染发炎等情况,需要及时对其进行防感染操作,感染情况发生的主要因素可能包含外伤发炎、抗生素使用不当等情况,针对该问题分析,在进行抗感染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对患者使用适当的抗生素,另外在使用时需要保证对时间内对同种抗生素的使用,从而有效防止细菌或炎症因子对患者的伤病处进行感染。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后的整体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三项,通过采用自拟量表的方式进行满意度统计,患者根据自身接受护理的情况对整体护理效果进行评分。

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后各项问题的出现率,包括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感染情况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s)与计数资料(%)分别应用t、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整体满意度对比

在接受相应的护理过程后,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情况的整体评价。观察组患者对循证实践护理干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常规护理干预的满意度,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整体满意度对比[n(%)]

2.2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各项问题发生率对比

在接受相应的护理过程后,统计和观察两组患者在各项问题中的问题发生率。观察组患者的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问题的发生率,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各项问题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各项交通工具也使得出行更加便捷,但由此产生的交通事故也不断增多,同时可能由于其他身体情况以及意外情况产生各类外伤,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因此逐渐加重,为此必须进行一套具有科学价值的、有效的护理内容对患者进行护理,保证护理的有效性,减轻患者负担。循证实践的实行,不仅对整体护理内容进行了规划,同时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进行了先后顺序的制定,为患者的护理以及保证医院物资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作用,另外其效果还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看病候诊时间,通过置顶预诊分诊的形式,提高了分诊的有效率,规模化的建设需要对分诊的护士提出一定的技术要求,不仅有利于工作质量的提升,并且在患者的满意度上也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总体来讲,循证实践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整体印象,同时能够提升护理的整体质量,对临床护理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5]。

本文通过选取90例需要进行急诊护理的患者进行研究并得出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整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循证实践干预在急诊护理过程中的优势,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接受率,并在各问题的发生情况中获得了显著的改善,对患者的预后具有极高的使用性。

综上所述,通过对需要进行急诊护理的患者采用循证实践的护理模式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整体满意度,减少纠纷情况的发生率,同时可有效作用于患者的病症护理,避免二次感染情况等出现,在临床的急诊护理中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循证护理人员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