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萍乡傩面具的包装创新设计教学实践研究

2020-12-24谢琼梅旷宇欣

萍乡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萍乡面具纹样

谢琼梅,旷宇欣

基于萍乡傩面具的包装创新设计教学实践研究

谢琼梅,旷宇欣

(萍乡学院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江西 萍乡 337000)

文章以包装课程教学实践为对象,探索萍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傩面具纹样融入课程的创新设计途径,以构建“行业引领”与“项目依托”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尝试总结课程教学的新方法、新路径,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提供有益参照。

傩面具;包装设计;文创产品;教学实践

近些年,文创产品在全国各地特色经济开发中迅速发展,成为地方战略性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同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文化设计”“地方特色文创产业”这些话题受到全社会人们的关注[1]。而地方应用型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不足,一方面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很大;另一方面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所提供的服务和课程设置无法与市场完美对接,学生的知识结构、设计能力与创新意识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基于此,我们将通过课程教学实践的探索,解决课程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完善课程教学模式,根据地方高校的办学重点和专业特色,探索与地方特色文化的融合,培养符合社会所需的创新应用型人才。下面就如何将萍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傩面具纹样融入包装设计课程的创新设计教学实践中进行探讨。

一、萍乡傩面具纹样的应用价值

萍乡地处赣西,自古有吴头楚尾之称,在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孕育了独特而神秘的萍乡傩文化,境内傩庙、傩舞、傩面具“三宝”俱全,古傩面具的遗存700多具,堪称中国之最,萍乡傩面具的粗犷与朴拙、肃穆和雄壮都让人感受到这种文化的原生状态,体现赣西地区所特有的淳朴民风和审美世界[2]。如何对从远古承袭而来的傩面具纹样进行现代设计解读。需从符号学角度进行分析,梳理其历史印痕来解密符号特性,理出一条发生、发展和演进的傩面具纹样符号线索。通过对萍乡傩面具纹样隐匿符号密码的解析,我们可以在包装设计课程中寻找傩面具纹样和符号语言之间的创造性设计应用实践探索之路[3]。

(一)古物新识

萍乡傩面具是中国优秀的民间传统雕刻,其造型古朴神秘、工艺细腻复杂,被誉为我国古老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我们不仅仅要研究整理这种文化资源,更应该推动这种文化的发展,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延续如果没有年轻人的兴趣与接受是无法真正传承下去的[4]。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傩面具造型的解读,老师会更多引导学生将图形趣味化、卡通化和时尚化,让远古神秘的傩面具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于是在包装课程创新实践环节中,如何让当下的学生被古老狰狞的傩面具造型打动,如何让他们喜欢上这种古物,并结合学生的认知创造不一样的包装样式,就成为包装课程创新教学的直接动机。

(二)用户体验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交流的广泛,消费者对包装设计的要求不再是被动接受,因此包装课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用户体验,让学生学会梳理用户目标和期望,分析量化用户满意度,调查用户行为路径,从而更好挖掘文创包装产品的创新设计[5]。通过信息网络平台推广,学生从互联网平台的层面学会思考如何传承傩面具的母题,延续其文化内涵,创造出母题文化的神采,运用场景化技术将传统包装形式与互联网传播有效结合,将萍乡傩面具元素的传播范围变得更宽更广,让用户获得更多沉浸式故事场景化的包装体验想象,让幽远深古的傩面具走入人们的生活。

二、提升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效果

(一)明确课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萍乡现已形成以茶叶包装为主体,集产品研究、创意设计、生产加工、展示销售、教育培训、材料供应、物流配送、信息与金融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现代化包装创意产业基地。萍乡包装产业基地强调文化与科技融合,因此学校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助推企业从传统的彩印包装生产向文化创意设计转型。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学校以构建“行业引领”与“项目依托”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纳入行业发展规划,将专业顶岗实习计划纳入企业生产计划,共同制订一套能够体现产业特色、开放式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培养方案。参照行业职业设计师的资格标准、技术规范、企业项目管理机制,根据职业设计师岗位设计能力的要求,学校邀请企业一线设计师、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与学校师生共同开发基于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制订课程标准。

(二)课程教学紧密联系地方经济与市场需求

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教学培养计划,在大三开设包装设计课程,学生的设计基础和专业能力因缺少实践锻炼,未能激发设计师应有的职业热情和职业责任。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的传授和引导至关重要,需要强化学生对设计师职业的理解。目前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具体实施教学活动中,虽然已减少理论知识结构的比重而增加实践技能的操作模块份额,但由于课程理论与实践结构占比还无法达到岗位需求的黄金比,学生的实践技能依然薄弱,在具体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弱,以至于延长了其职业岗位的适应期。

课程教学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紧密联系地方经济与市场需求,将企业一线的项目引入课堂,由教师主讲,企业设计师指导完成企业包装项目内容。课程实践训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践训练从校内向校外、从模拟环境向真实环境过渡。校内课程实践主要在校内工作室、实训室完成,校外课程实践主要针对岗位技能要求,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环境中接受岗位培训,参与实际项目,满足岗位对包装人才的技能需要。二是参加全国、省内各种包装创新设计竞赛,将大赛与包装课程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原创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自信,营造职业角色转换氛围。

(三)课程教学注重地域特色文化挖掘

包装课程中注重地域文化的挖掘与成果转化研究,加强地域特色课程建设。例如萍乡傩面具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神秘古拙的独特文化魅力,课程中老师根据几百个萍乡古傩面具的特点,梳理出一条萍乡傩面具纹样发生、发展和演进的纹样隐匿线索;依据萍乡遗存古傩面具形象特质进行纹样类别分类和解析,总结出萍乡傩面具纹样的历史发展规律和类别特征,构建傩面具造型形态的特性,将这些抽取的设计元素进行包装外形、结构、材质的创新研究,这样便于学生对傩面具的文化信息的理解和设计[6]。在开发萍乡傩面具包装产品时,以学院工作室的方式组建师生团队,学院结合艺术设计教育自身情况与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探索一种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专业教师+行业设计师”协同合作模式。根据教师专业方向和专长,结合地域文化进行艺术设计创新教育的需要,学校从艺术设计专业中挑选出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以及聘请行业设计师担任实践指导教师,组建了“地域特色艺术实践教学团队”。团队所研发的文创包装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级赛事大奖及企业认可。

三、课程实践教学积极融入地方特色文化

(一)地方文创产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萍乡傩面具研究为切入点,研究包装设计课程“产、学、研、用”全面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教学模式,文创包装设计结合课程教学改革,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学校尝试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校特色课程体系。课程改革应注重设计与社会对接,与产业、项目融合,将教学、学习、科学研究、项目设计实践的运用系统结合起来,以产业、企业需求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把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向“作业—作品—产品—商品”四个层次同时推进。

文创包装创新设计要符合市场导向,用“古物新识”的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在以萍乡傩面具文创包装设计过程中尽可能保留古傩面具传统形质的痕迹,需小心翼翼地做,尽量做到形多有来源,物皆有出处[7]。产品呈现新态则是通过赋予新功能而达成,让文创包装呈现古物新意之趣,让课程作业的探寻变得有趣好玩,从而在企业的助推下,实现学生作业向商品化转化的可能。

(二)特色文创包装产品开发的案例

首先师生团队通过对萍乡傩面具的实地调研,通过学术研究文献和数据库检索及梳理,分析其面具程式化的表现技法和艺术特征,考证萍乡傩面具的雕刻技艺;并针对萍乡傩面具的现状与发现的问题,从非遗角度进行保护和开发,设计以傩面具为装饰特点的文创产品包装。学生的毕业设计文创包装作品“萍实水乡伴手礼”(见图1),就是一款将萍乡傩面具纹样符号和现代设计思维融合的特色文创包装。在具体设计时,学生将狰狞恐怖的萍乡傩面具造型卡通萌趣化,结合包装产品特点进行系列化产品设计开发,让设计呈现出强烈鲜明的商业时尚化效果,让年轻人感同身受,强化了用户对产品文化元素的认知和了解,让深秘古傩面具以一种更拟人可趣化的神态融入当今社会,将包装设计点亮历史和现代的互通,彰显出时代独具文化神采。教师团队依托江西省重点研究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平台研发的“萍乡傩”系列文创产品,作品以文献实物考证萍乡古傩面具造型为基石,提炼萍乡傩面具代表图式,设计出傩面具产品造型、包装盒、版画、文创周边外沿产品、旅游纪念品等商品,设计萍乡傩的品牌识别,打造萍乡文创品牌(见图2)。此系列文创产品先后荣获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北京文化创意大赛总决赛组委会特别奖,体现包装创新设计的成果。

图1 “萍实水乡伴手礼”系列包装设计

图2 “萍乡傩”系列文创产品

四、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萍乡傩面具纹样的应用价值,将傩面具纹样与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相结合;明确课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教学紧密联系地方经济与市场需求,把地方特色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实现教学成果的转化,形成课程教学亮点。包装课程教学改革立足于本土的地域文化,从文创包装创新设计教学入手,导入校企合作项目,梳理和指导学生的创意思路,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意识形成。此课程改革有助于探索应用型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方向,符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包装设计课程改革要求。

[1] 杜军. 基于文创产品设计教学实践的方案构思过程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 2019(7): 172~173.

[2] 危远辉. 古傩萍乡[M].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7: 46.

[3] 谢琼梅. 解析萍乡傩面具纹样隐匿符号密码[J]. 艺术工作, 2017, 10(4): 94~96.

[4] 杭间, 何洁, 勒埭强. 岁寒三友: 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M]. 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 28~30.

[5] 刘峰.“互联网+民族文化”双重视域下的包装设计创新[J].包装工程, 2017, 38(10): 60~70.

[6] 谢琼梅. 基于萍乡傩面具纹样的旅游商品开发研究[J]. 包装工程, 2018, 39(8): 232~237.

[7] 李鹏斌.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 包装工程, 2014, 35(4): 18~25.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of Innovative Package Design Based on Pingxiang Nuo Mask

XIE Qiong-mei, KUANG Yu-xi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search Center, Pingxiang University, Pingxing Jiangxi 337000, China)

Based on the course of packaging, the innovative design methods to integrate pattern of Nuo mask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Pingxiang, into the course are explored. Starting from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with “industry guiding” and “project based”, the teaching practice attempts to summarize the new methods and paths for the teaching, and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of packaging design course in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Nuo mask; packaging desig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teaching practice

2020-03-06

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招标项目课题(JD16173);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71134)

谢琼梅(1977—),女,江西萍乡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平面设计与民间美术。

G642

A

2095-9249(2020)04-0114-03

〔责任编校:王中兰〕

猜你喜欢

萍乡面具纹样
我在萍乡过春节
Spring Festival in Pingxiang 我在萍乡过春节 Fawn Li
用音乐唱响萍乡故事——《萍乡百年原创歌曲精选》新书首发
蒙古族图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萍乡春锣的起源和流变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我们摘下面具吧
酷酷的面具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