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如何讲好法治故事

2020-12-24崔勃

民主与法制 2020年30期
关键词:法治融合

崔勃

>>刘源制图

所谓“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作为法治类纸媒,如何在融媒体的新形势下,讲好中国新时代的法治故事呢?

内容为王:讲好法治故事的关键

讲好当代中国的法治故事,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需要,也是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需要。

当代中国的法治故事,是指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中发生的事,进行描述或以这些事为题材加以创作而形成的文学体裁作品。这些故事便于讲授,易于传播。讲授与传播法治故事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反过来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中国的法治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随着依法治国成为全党工作大局、法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法治故事在中国故事中应该占有更高的位置与更大的比重。

如何发现法治故事?可以从三个方面考量:

一是从日常的法治实践中发现。直接参与法治实践的队伍,有立法队伍、政法队伍、法学研究队伍,还有律师、法律工作者等。随着法治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全面覆盖,间接或间断性参与法治实践的人会越来越多,全社会法治实践的频率会越来越高。可以想象,这么大的群体、如此高的频率,每天会有多少故事在发生。只要我们能捕捉并呈现其中的一小部分,就足以华光四射、五彩斑斓。

二是从法治人物中发现。当下,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无论是政府还是媒体,都组织了一些有影响力的法治人物评选活动,比如CCTV 年度法治人物评选活动。除了这些活动评选出来的法治人物,还有各行各业推选出来的与法治建设关联紧密的先进典型。这些人物和典型身上都有反映法治精神、时代品质的法治故事,而且作为活生生的人物,他们的故事还在延展。就他们生活的群体和环境而言,他们的故事还在示范带动更多的人层出不穷地产生新的故事。

三是从法治事件中发现。法治事件有官方推动的,像司法体制中各项具体改革的推动都可以构成法治事件,如一些有重大影响甚至国际影响的案(事)件的处理也可以构成法治事件。法治事件还有民间推动的,如孙志刚事件。但无论事件产生的动力源在哪一方,都有一个官民互动的问题,即官方推动的有公众与社会的参与,民间推动的有官方的认可与相关制度的调整。

渠道为王:传播好法治故事的重点

如何传播法治故事?有了好的法治故事,还必须有效地传播出去。这里的传播,我们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大众传播,而应该有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多种类型,且一些具体工作是两种或多种传播类型的融合。

一是在普法中讲法治故事。普法是由各级党委、政府发动的,是一种典型的组织传播。我们的普法是卓有成效的,但内容尚需调整。我们讲法律法规较多,在党政干部和知识分子群体中法学基础理论也讲了不少,但接地气的法治故事讲得不够。在普法的内容方面,应该形成法律法规、法学理论、法治故事三者并重的格局。在基层群众中,还要以法治故事为主,辅之以法律法规和法学理论。讲故事的形式对所有群体都适用,只是我们要针对不同的群众讲不同的故事,相同的故事有不同的讲法。可以尝试让法治故事进教材、进课堂,还可在党政干部教育培训和各行业的职业培训中推广。

二是让“名人”讲法治故事。这里讲的“名人”是宽泛的,既可以是全社会知晓的专家、学者、官员、明星,也可以是在某一地域或行业认可度较高的人士。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讲效果可以完全不一样。这些“名人”既可以讲中国古代的法治故事,也可以讲西方的法治故事,但更应讲当代中国的法治故事,尤其是发生在身边和自己身上的法治故事。在讲故事中要感同身受,甚至有观念冲突、认识转变的曲折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说教。这样讲出来的法治故事才有感染力和传播力。

三是打造精品影视剧讲法治故事。电影、电视剧的传播力是不容置疑的。麦克卢汉说,用其他媒介比如用印刷书页的字眼来表述,电影有力量储存和传递大量的信息的特点。它瞬息之间表现的由许多形体组成的风景,需要几页散文才能描绘出来。虽然有网络的冲击,但看电影、电视剧仍然是人们常规的娱乐及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现在法治类影视剧制作方面还有待提高,只有我们真正把握司法规律和司法需求,各方联动,才能制作出打动人心的法治类影视作品。通过这些作品讲授法治故事,可以起到积极的传播效果。

四是用好的平台讲法治故事。在传播学上,除了“内容为王”,还有一个“渠道为王”的说法,好的平台与渠道才更有可能产生好的传播效果。中央主流媒体和地方各级主流媒体、法治类媒体、都市类媒体都应该有讲法治故事的专题、专栏,一些政治类、社会类、文化类的专题专栏也应该加大讲法治故事的比重,如《今日说法》《新闻调查》等就是讲法治故事的好平台。我们要多打造这样的平台,让好的故事在好的平台上讲,让好的平台讲好的故事。除了占领宣传主阵地和制高点,还应该营造众声喧哗的氛围。人人都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就法治问题建言、争鸣,通过共建共享,达成社会共识与社会行动。在自媒体时代,主流媒体不可能独霸天下,鉴于传播主体的多样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自媒体越来越展示其强大的传播力,使人民群众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法治观念,增强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认同。

人才培养:讲好法治故事的保障

随着传播业态的深刻变化,纸媒也要跟上发展变化的快节奏、技术进步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说:“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媒体融合发展是一场攻坚战。主要在于人和技术,只有立足自身,找准定位,纸媒才能实现差异化发展,形成和谐共生的媒体融合生态。要运用全社会而不是一个部门的力量进行媒体融合发展,不能单以个体以及传统编辑部模式、方法为发展路线。

为此,法治媒体要打造一批“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全媒体记者。编辑记者不但要会写文章,还要会发微博、做微信,将来还要做自媒体的策划、营销、用户体验调查等,不但要当码字匠,还要当工程师、当推销员;记者要做多面手,要做全能型人才。

目前,很多法治媒体的多媒体平台已经搭建成功,以“新媒体先行”为基准,记者稿件经过校准第一时间通过新媒体进行发送。但缺少的是关注度和影响力,所以,要在发展中求变、求新,试图寻觅新常态下经营发展新模式,内容创作上要推陈出新,原创新闻要巧妙结合,增强可读性并逐步扩大影响力,探索、寻找新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同时,为进一步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报业经营,报社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媒体融合经营方案,探索扩大经营领域,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另外,要改变“报纸内容上新媒体,新媒体内容不上报纸”的单一融合模式,将全媒体进行真正融合,内容进行创新,迈出媒体融合的新步伐。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法治报道内容、有效传播渠道、复合人才培养等融媒体时代所必须的元素要加快培育和融合,为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好故事做好充分准备。

猜你喜欢

法治融合
在法治护航下实现新飞跃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融合》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