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士英:“点石成画”的石影雕艺术家

2020-12-23钟荷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雕刻技艺创作

钟荷

石影雕是在传统石雕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独特的石雕工艺。创作者用金属工具不断凿击花岗岩,经过千万次不同力度、不同方位的纯手工敲凿,黑色石材表面出现一个个或白或灰的圆形小点,点连成线,线连成面,通过大小不同、深浅不一、疏密有致的点完成艺术创作,充分体现画面的明暗及层次结构,形成摄影效果。其画面细腻逼真、古朴高雅,且作品材质坚硬,可长久保存,堪称“中华一绝”。

石影雕是河北省吴桥县的传统民间艺术,起源于清末,至今已传至第5代。吴桥县民间石影雕艺术家、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方士英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桥石影雕技艺的第5代传承人,她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方士英1971年6月出生在山东德州的一个农村家庭,因为家庭贫困,她读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回家帮父亲种地了。方士英从小喜爱美术,没事就在纸上画画。1993年,22岁的方士英经人介绍,嫁到了河北滄州吴桥县。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方士英见到了石影雕作品,立刻被这种独特的工艺迷住了,下定决心要学石影雕。

石影雕的制作过程与画家作画颇有几分相像。一把足有两斤重的铜制錾子(錾子头是用坚硬的合金制造的),就是“画笔”;黑色的天然花岗岩放在木架上,如同画布。一幅石影雕作品,是通过錾子无数次的敲击完成的。第一次拿起沉甸甸的錾子练习,方士英感觉不得要领。她练了整整一天,练得手指又疼又肿。

日复一日地坚持练习,方士英渐渐掌握了石影雕技艺。雕刻人像是最难的,但她在这方面很有天分,仅学了半年多,就雕出了七八幅不错的作品。1999年9月,经朋友介绍,方士英到北京友谊商店租了一个位置,一边创作,一边售卖石影雕作品。

方士英在友谊商店一待就是好几年。但因为日夜创作,方士英身心疲惫。2005年年底,她离开北京回到家乡,不仅为了休整身体,更为了能远离喧嚣,走上真正的艺术创作之路。

近年来,很多石影雕从业者放弃了手工雕刻,改用机器雕刻。方士英说:“机器雕刻虽然大大提高了速度,但作品失去了手工作品的神韵和灵气,尤其是对人物的刻画,没办法做到传神。”机器制作一幅石影雕作品只需要2小时,而方士英一直坚持手工创作,一幅作品即使一切顺利,创作时间最少也得一星期。每一秒她要敲击4次,1分钟就是240次,而她几乎每天要创作10多个小时。一幅石影雕作品的诞生,最少需要经过100多万次敲击。

在创作中,方士英将摄影光学效果与绘画笔触技法相结合,突出石影雕作品的神似与立体感。她的作品栩栩如生、独具神韵,尤其是人物肖像,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方士英说,人物的面部表情、立体感是靠黑白灰色调来体现的,黑白灰色调靠手腕上的力度来掌握,力度的大小则要用心和眼睛来控制,必须心手合一,恰到好处。眼睛是人物肖像最关键的地方,做石影雕最难雕的就是眼睛。“眼睛里打的点,大一点儿不行,小一点儿也不行;黑一点儿不行,亮一点儿也不行。只要差一点儿,表情就变了。”做了20多年石影雕,方士英坦言,直到现在,每次雕人物的眼睛,她还是会非常紧张,总是全神贯注,甚至不敢呼吸,生怕影响了手上的力度。

20多年来,方士英创作了近千件石影雕作品,多次在国内参展并获奖,还有多幅作品被国内多家博物馆和个人收藏。

在方士英的申请下,2013年,吴桥石影雕技艺被列入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方士英成为吴桥石影雕技艺的第5代传承人。

“我把自己对生命、对艺术的热爱融入了自己的作品,每一幅作品都是全身心投入创作的。”提起自己热爱的事业,寡言少语的方士英眼里便有了独特的光芒。现在,方士英一有时间就教儿子学习石影雕。方士英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她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石影雕艺术,共同把这门具有独特魅力的技艺传承下去。

(摘自《百姓生活》2020年第4期,一片云荐)

猜你喜欢

雕刻技艺创作
Jazz
传授技艺
传统技艺:匠心传承 技精艺湛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雕刻时光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
汉代雕刻
黄杨木雕的传统技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