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同古城:万里茶路上的关键节点

2020-12-23郭斌刘俊卿

科学导报 2020年82期
关键词:晋商口袋古城

郭斌 刘俊卿

初冬时节的暖阳照射在大同古城,巍峨雄俊的古城墙上,城楼、箭楼、月楼、乾楼、望楼、角楼、楼阁林立!这座东连京津、西接丝路、南关三晋、北通蒙俄的明、清军事重镇、繁华商埠,由于地理位置“屏全晋而拱神京”,享有“巍然重镇”和“北方锁钥”之誉。

大同古城

“万里茶路”上的重要节点

脚下是规整的石条路面,两边白墙灰瓦古式建筑商铺鳞次栉比,气象宏大的府文庙前,“云路坊”和“大成坊”两座牌楼对望着,历史的风物恍如眼前。

大同古城经历了十多年的复建历程,从历史遗存的黄土城墙到全面包砖合拢,从鼓楼东西街的整治复建,到钟楼、太平楼、魁星楼、四牌楼等古城内原有古建筑的全面复建,悠扬的晨钟暮鼓重新回荡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上空。

曾为北魏首都、辽金西京的大同,明清后仍为九边重镇之首,是北方物流商埠集散之地,古城内各种商铺鳞次栉比,尤以钱铺最多,竟达三百四十余家,商业发达,在古城内东西南北都形成了各自的商贸特色街区。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如此评价明代大同的历史地位。他说,在明代,山西的边境城市大同的繁华也是很有名的。谢肇浏《五杂俎》:“九边如大同,其繁华富庶不下江南,而妇女之美丽,什物之精好,皆边陲所无者……”

对于清朝末民国初大同街市经济状况,日本同文会的《山西省志》中有记载:“此地自古以来便是山西北部的重镇和附近物产的集散地……城区略呈椭圆形,以四牌楼为中心,街道向四面延伸。以东、西、南、北四大街及北大街中段向西拐的大府巷等处为繁华地区。”“南关(南门外)住户、商店栉比鳞次,有很多制茶作坊。北关(北门外)地当通往火车站及其他地方的要道,马路宽阔,有不少地方可令人忆起昔日繁华景象。”“此地的牙行均自营批发业务,并拥有仓库设备,故一般称为货栈。有的牙行还备有客房,成立了行栈组织,为客户的交易提供方便。经营的商品有的由北京、天津、张家口运来,再转往各地,有的经此地运往省外。”“钱铺的业务比较繁忙,钱铺除主要办理货币兑换外,据说很多还无限制地发行钱票,以维持资金周转。”

由程光、李绳庆编著的《晋商茶路》一书中这样描述:清代大同成为连接欧洲的商品集散地,马帮、驼帮终年不绝,更是“茶马之路”上的重要商埠。

毛口袋和马市

“万里茶路”上的特殊标签

资料记载,武夷山茶叶在到达大同前,主要是畜力大车运输。到达大同后,开始分装,大量的茶叶分装在毛口袋里,由骆驼、马匹承担运输任务,北上外蒙、俄罗斯。毛口袋是商贾马帮驼队长途贩运的必备工具,通常两侧架在牲畜的背上,每只毛口袋可以装运一二百斤货物。

大同毛口袋防雨、防潮还防沙,受到茶商的钟爱,尤其是在沙漠中运输茶叶,茶商极易遭遇盗匪,遇到盗匪后,茶商会迅速将装满茶叶的毛口袋埋入沙中躲避抢劫,待躲过强盗后,从黄沙中起出毛口袋,茶叶品质不受任何影响。当时,大同城制作毛口袋的加工作坊到处都是,几乎占据了商业经营中的“半壁江山”,年产毛口袋近10万条,带动大量从业人员。

分装后的茶叶西路运输经云冈、左云、右玉出杀虎口至呼和浩特、包头;北路运输翻越孤山野狐岭至得胜堡出关,运往丰镇、集宁,一直向北;东路经阳高、天镇至张家口前往锡盟、京津地区,直到东三省。“万里茶路”回程商队从恰克图和库伦城贩运生皮、粗毛,充实大同古城的皮庄、毛行,然后以大同毛口袋装上大同皮货、铜器等特产一路南下,开启又一轮茶道贸易。

大同被确立为北方茶叶贸易的中心地位后,不仅有当地的茶叶批发和零售商家,而且还出现了骆驼队,进行长途运送茶叶。彼时,从大同到杀虎口,再到库伦,茶路上,驼铃悠扬、鞭声交错,汇成一部晋商发展史的交响曲,络绎于途,终年不绝。有的茶商回程时贩回马匹,进入大同城后即成为抢手货,大同古城内由此而来的东马市、西马市、北马市、南马市四条街巷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

复建后的大同古城里有一家“晋商茶叶博物馆”,其中就收藏了不同年代、不同产地、不同茶庄、不同包装的多系列紧压茶和其他茶制品,包括长裕川、乔记、福元昌、祥生号、同庆号等一批重量级茶号遗珍,系统地展示了中国茶文化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内涵。进入展室,古拙典雅、古意荡漾的展品逶迤扑面,古茶柜、茶瓶、茶罐、茶瓮、茶匣、茶饼,百年晋商茶庄那些包装古旧、封条字迹漫漶的茶品,穿越时空呈现在面前……

距华严寺景区仅百米的裕盛祥茶庄是新晋商茶企的代表,创建于2003年8月。在短短17年间,裕盛祥已经在太原、大同拥有实体店40家,在云南勐海设有绿色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还在大同建起中国北方最大的生态茶仓。茶庄负责人李勇近年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等地逐渐加大了宣传力度,以期利用大同作为万里茶路的重要节点,重振万里茶路,再现茶路辉煌。

历史文化名城

有众多弥足珍贵的遗产

大同是国务院于1982年公布的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众多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众多稀缺资源,特别是大同古城的唯一性、独特性和相对完整性,与全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相比独树一帜。

明代大同的历史,虽没有北魏首都、辽金西京时的辉煌,但也是藩王之城、九边重镇之首。明王朝在这里置卫屯田、纳粮开中,特别是“隆庆和议”结束了战乱局面,促进了山西商帮的兴起和发展,形成了“繁华富庶,不下江南”的良好局面。随着明清两朝的更替,大同由边境变腹地、由军镇变府县,民族间的商贸活动益加频繁、更趋兴旺,进而成为民族贸易与国际贸易紧密结合的北方商埠、“万里茶路”的重要节点。

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同市由于对挖掘城市文化资源、弘扬古城文化价值认识不够;对于作为其文化、商贸象征载体的大同古城的保护,一直停留在局部保護和个别修复的被动层面。2008年6月,大同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的决定》,吹响了大同名城复兴的号角。

2008年,刚刚从大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位置上退休的安大钧应大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邀请,带领大同市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奔走于各个古城修复工地,盘清了古都文化家底,用实际行动丰富着古都文化内涵,在古城修复中倾注了无数心血、汗水,为大同古城修复做出了极大贡献。

为了搜集整理万里茶路申遗节点城市——大同的有关资料,安大钧用了整整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每天上、下午各四个小时扎在工作室里,雷打不动,阅读调集涉及大同在“万里茶路”中的史料记载、专家的著作和学者的论文,共计一千多万字,摘录了有关的十万多字,写出了三万多字的论文。

2016年11月18日11时,历时8年的大同古城墙修复工程完工,城墙合龙的那一瞬间,现场的安大钧感慨万千,禁不住泪流满面,大同老百姓通过直播电视镜头记下了那一刻……十数年时间内,大同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同古城的历史文化魅力充分彰显,大同作为“大古都”的重要地位和“万里茶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更为学界所认可。

“在大同,最早实行了‘开中制,实现了‘隆庆和议。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大同就没有晋商的兴起和发展;没有明代茶马互市的民族贸易,也就没有晋商的万里茶路。”安大钧表示,“万里茶路不可能绕过大同,历史遗产申遗也不应该少了大同。”

猜你喜欢

晋商口袋古城
古城西南两座桥
兴城古城:明朝最后的关外孤城
浪漫口袋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传承千年商业文明
晋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会喝酒的大口袋
晋商:弘扬晋商精神
晋商:互联网助推晋商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