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课堂生成 促进深度学习
2020-12-23陈大兰
陈大兰
近期,笔者参加了青年教师同题异构“认识整万数”的教学研讨活动,几位教师对课上动态生成的处理,引发了我的思考。下面结合几位教师的教学片段,谈谈如何突破预设,巧妙利用好课堂的动态生成,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力,让课堂成为师生共成长的美好家园。
一、巧设问题情境,引起认知冲突
教师巧设情境,能够激励学生主动思考,让思维因问题而激活,又因不断产生的新问题而持续不断地思考。这样一来,师生在相互启迪中,激起了思维的火花,感知了知识的本质,有利于实现认知的结构化。
在导入环节,教师结合现实情境,出示了一组数据:如皋有2500年悠久历史,占地1477平方公里,1450000如皋儿女孕育出3000位乡贤名流、100000天之骄子。这组数据中,有的是学生已经学过的数,有的是学生不知道的数,由此揭示课题——认识整万数。
教师让学生用画算珠的方法,在最高位是万位的计数器上表示2500、100000、1450000,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正确地在计数器上表示100000、1450000呢?”以此激发他们去主动探究,认识更大的计数单位,学习更大的数。这样的设计能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需要,之后,师生再一起了解新的数位、计数单位,学习整万数就水到渠成了。
二、坚守儿童立场,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和见解,都渴望得到认可。如果教师课上能认真倾听,细心观察,坚守儿童立场,适时调整预设,一定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在“数数”环节,教师出示练习题后,先让同桌互相合作边拨边数,从196万数到206万,然后请一位学生到讲台上拨算盘,全班同学一起数数。教师也要仔细观察学生的拨珠过程,捕捉拨珠的精彩瞬间,灵活应变,适时进行表扬,如“连续两次满十进一都没有把你们难倒,既拨得好,又数得对,你们真厉害”。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把握教學内容,促进深刻理解
叶澜教授说:“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教师应深刻钻研把握教学内容,课上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调整教学设计,让课堂因生成而灵动,促进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并触类旁通。
在“写数”环节,教师请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写出整万数。学生拿着练习纸,非常认真地对着数位,一位一位地边看边写,写到十万位上的1时,发现没有对齐,于是擦掉重新对齐写。然而,教师评讲时并没有及时利用这一有效资源,只简单评价了学生写得是否正确,引导学生思考整万数末尾的4个0能否去掉,让他们懂得了0的占位作用。
我们听课者都觉得非常惋惜,这一环节,除了可以介绍0的占位作用、分级读数等,还可以介绍数字与数位、计数单位的一一对应关系。如果教师能及时发现并利用好学生擦掉重写这一细节,一定会让课堂呈现不一样的状态。例如,教师围绕学生擦掉重写这一细节,及时指出书写整万数时要对着数位一位一位地写,这不仅能让我们一眼看出对错,快速地读出整万数,还能帮助我们很快地说出这个数的组成!
四、妙用错误资源,丰富数学内涵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快有慢,有的在新授环节就能大显身手,有的在巩固环节拨开云雾,还有的要在练习后甚至教师开小灶后方能茅塞顿开。课上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若能艺术化地处理,不仅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生长,还能让课堂呈现不一样的状态,丰富数学内涵。
在练习环节,教师让学生对照算盘,读写整万数。全班交流时,教师在展台前呈现了一份三道题全错的作业,逐题分析错误原因,然后集体订正。但笔者认为在课堂尾声呈现这样一份作业,不是明智之举。当时那位学生一定特别难过,甚至会自我怀疑、失去信心。教师特地挑选这份作业也许是为了集体讲评,帮助学生纠错,也许另有用意,但讲评后都应该想办法鼓励那位学生,帮他树立学习的信心,如“非常感谢这位同学!他给了我们许多提醒,相信他一定也学会了整万数的读法和写法,这样的错误想必不会再出现在他的作业本上了”。
错误的价值在于它能引发师生的思考,给他们新的启迪。如果教师能在学生练习时弯下腰,悄悄地进行个别辅导,并请他到展台前讲解,会不会加深他对知识的记忆?会不会让他焕发学习数学的激情,从而爱上数学,丰富数学的内在涵养?
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在课前充分准备,课上随机应变,课后不断反思、不断创新,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分享中深度学习,提升数学素养,一定会让数学课堂因师生共成长而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