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模糊数学的云南乡村少数民族节庆中游客环境感知评价

2020-12-23熊龙张蕾辉宇

中国科学探险 2020年4期
关键词:模糊数学云南

熊龙 张蕾 辉宇

摘要:环境感知、最大效益原则和旅游偏好是影响旅游者旅游抉择的主要因素,由此环境感知成为游客对目的地空间感受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学者在研究过程中主要从环境变迁在本地居民对环境认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旅游活动对当地居民文化意识、对游客态度的构筑等方面的变化进行测度和主体空间融合下形成的文化空间差异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通过设计游客感知量表,分析云南乡村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中游客环境感知影响因素及其地区差异,得出的结论为管理因素和民族特色因素在大理、西双版纳、沧源三个研究案例游客均有较好的感知度,而经济因素、住宿因素等在各案例地游客满意度上存在着差异。由于管理理念、基础设施、市场调节等方面和节庆旅游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之间的不对称,云南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在满足游客追求好奇心理的同时,需进一步提升游客在旅游期间基础需求的满意度。这对于提升旅游节庆的举办质量和吸引力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模糊数学;民族节庆;云南;环境感知

中图分类号:K901.6          文献标识码:A

环境感知是旅游规划者或者设计方在旅游目的地空间构建和空间布局构成中,将展现地方文化与地方特色相结合而精心设计的整体旅游环境,这种感知即是对实体空间的感知,也是对自然空间和文化空间的感知。查阅文献发现对环境感知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长住居民的生产生活、风俗、信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通过建筑风格、房屋布局、人们对色彩的运用和建筑材料的选取等方面在空间上的集中体现。张莹分析了上海市城市化进程背景下的客观人居环境质量、人居环境感知质量,并构建了体质健康型复合人居环境模型[1]。史兴民等在研究矿区居民环境污染感知的影响因素、环境感知的空间尺度中发现年龄和居住时间对塌陷和地裂缝的感知有显著影响;居民对大区域的环境感知主要是依赖于自己临近区的环境感知来传递的,居住时间对整体环境感知有影响,而局部环境感知受居住时间、年龄和家庭收入等几个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2-4]。赵雪雁、卞莹莹分别对甘南高原、宁夏盐池县皖记沟村案例运用参与式评估方法研究了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的环境感知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随着生态建设效果显现和非农业化带来的经济能力增强,农户对生态环境的依赖性和关注度逐渐降低,适应能力有所增强[5-6]。郭玲霞等在分析陕北生态脆弱区农民环境感知状况及影响因素后认为,农民对于区域环境变化的感知度较高,满意程度较低,农民的居住时间、受教育程度、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是影响其环境感知、意识和行为的主要因素[7]。二是原著居民的文化意识、文化节庆、风俗习惯、对游客的态度构筑的人文空间被游客感知。白凯等从行为分割空间角度研究了环境感知因素对旅华背包客决策行为的影响[8]。王忠福针对国内城市居民旅游感知设计了城市居民旅游环境影响与社会文化影响感知问卷量表,并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居民旅游影响之间的相互关系[9]。苏欣欣、燕子等研究了五泉山风景区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环境感知,结果显示,旅游者对五泉山风景区旅游环境总体环境感知一般;对五泉山风景区的自然环境呈正面、积极感知,但是对饮食服务水平、旅游从业者服务态度、文化特色、环境设施等持保留态度[10]。陈金华基于环境感知立足于居民环境感知的视角,从基层、微观层面分析旅游型海岛(鼓浪屿、湄洲岛)人地关系状况、存在问题与解决途径[11]。王纯阳、屈海林构建了社区居民旅游发展态度的结构关系模型,并引入个人获益作为调节变量,剖析在获益居民和没有获益的居民中,各种旅游感知对旅游发展态度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12]。三是由于主体间差异融合而形成的新的文化空间或氛围,表现为旅游地现有的文化空间是在旅游刺激、外来居民新的生活文化理念附着于当地文化而形成的新的文化空间的结果。金果·次平研究了拉萨节日文化的特点和功能及其发展趋势,探讨了如雪顿节、望果节等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提出保护与交流并重[13]。陈轶、杨青山等通过文献分析、深入访谈及长时间对于研究地点的了解,借鉴新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归纳了拉萨市城市个性形成的新区域地理动力机制,探讨了维护拉萨市城市个性面临的挑战[14]。学者研究认为,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為感知环境、最大效益原则和旅游偏好[15]。旅游者对环境的感知通过意识反馈形成了对旅游地的满意程度,它是旅游地长期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节庆活动作为旅游地发展的组成部分,在其发展过程中开展基于旅游者感知和态度方面的游客满意度测量,对于民族节庆活动的发展、营销策略等方面的有效实施是一项重要的工作[16]。

目前,国内学者对游客的旅游环境感知研究较多见于旅游市场调研过程中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感知内容侧重于旅游产品价格、旅游服务的评价和游客对旅游目的地人文环境和文化空间的感知和反馈等方面[17-19]。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在长期的自然环境及社会发展需求的逐渐影响下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节庆活动。在不同风格的节庆活动中游客对自然、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感知存在差异。本文以云南典型民族节庆为例采取实地访谈、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游客环境感知的意愿性数据,将旅游者对云南三个典型民族节庆,即大理白族三月街、西双版纳泼水节和沧源摸你黑中旅游者对“食住行游购娱”六方面的感知作为自变量采用因子分析和模糊数学方法进行分析,从而比较不同乡村节庆旅游中旅游者对环境感知的异同点,进一步深层次探寻基于游客感知的节庆旅游发展模式,为旅游地产品的开发、营销等方面提供参考。

1    研究区域及数据收集

1.1 研究对象概述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节庆活动,从独龙族仅有的“卡雀哇”(祭天节)一项节日,到哈尼族一系列的农耕生产祭祀节日,再到傣族佛教文化的各项农事节日、佛教节日、白族的精华性节日,各项节庆风格各异,丰富多彩。通过研究黄泽教授将西南地区的民族节日作一总体慨括,其主干的内容构成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20]。按照分类本文选取的典型节庆分别属于三个类别: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属于第一类型祭天、祭祖、祭祀最高神灵及年节的节庆活动;大理白族三月街属于第二类需求交流型,它们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区域内的生产落后、人口较少、自然环境较差等原因需要获得不同类型的生活生产物质而产生的;沧源佤族摸你黑,属于第三类游览娱乐型节庆活动,它是一种当地政府为刺激旅游业在吸收当地少数民族部分文化的基础上,以吸引游客为主要目的创立的新兴旅游节庆活动。三个案例由于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等原因,形成了特殊的地方性形态,并在这一过程中自成发展序列。但随着旅游业在云南地区的不断发展,不少地方节庆活动商业化、同质化现象明显,游客在这一过程中的感知也出现了偏差和一定程度的混乱。本文在这一背景下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测量了云南不同区域典型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中游客感知影响因素值,并对比了游客感知的异同点佐证研究主体及意义。

(2)测量维度在不同少数民族节庆游客满意度之间呈现差异,云南乡村少数民族节庆旅游在时间空间类型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等方面的差异使知名度、服务因素两类维度在游客对目的地的感知的所有测量维度中出现的频率较低,同时在泼水节和三月街节庆旅游满意度分别为2.849、2.545。因此在对不同云南乡村少数民族节庆旅游游客满意计算时,需根据其特点设定评估因子,保证游客的环境感知得到恰当的估计。

(3)云南乡村少数民族节庆因其在民族特色上的固有特征使得游客在新奇性方面感受满意度较高,但同时由于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条件、节庆期间的市场经济环境不能得到有效调节,使得经济因素在泼水节、摸你黑两个案例地呈现的满意度较低,管理理念的滞后性使得西双版泼水节的管理得不到游客的认同,呈现的满意度也较低。

(4)本土化一直是民族节庆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本土文化、符号、集体记忆构成了其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元素。现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民族节庆特色、游客心里、当地居民的参与度等方面。本文经研究认为经济因素、管理因素两类维度出现在测评系统中的频率较高,且游客的满意度相对较弱。因此,在民族节庆特色开发过程中,将旅游者基础需求和本土化特色進行匹配直接影响到了云南乡村少数民族节庆活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莹,城市体质健康型人居环境建设研究—以上海市为例[D],上海:东华大学,2011.

[2] 史兴民,刘戎.煤矿区居民的环境污染感知—以陕西省韩城矿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2,31(4):642-650.

[3] 史兴民,廖文果.陕西省铜川矿区居民对环境问题的感知[J].地理科学,2012,32(9):1087-1092.

[4] 史兴民,高乔乔,张肖南.矿区居民环境感知在空间尺度上的效应[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12):8-13.

[5] 赵雪雁.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的环境感知—以甘南高原为例[J].生态学报,2012,32(21):6776-6786.

[6] 卞莹莹,宋乃平.农牧交错带不同生计方式农户对生态环境的感知和适应—以宁夏盐池县皖记沟村为例[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3(5):210-221.

[7] 郭玲霞,封建民,孙铂.陕北生态脆弱区农民环境感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水土保持通报,2015,35(4):235-241.

[8] 白凯,马耀峰,李天顺.环境感知因素对旅华背包客旅游决策行为影响研究—以西安为例[J].旅游学刊,2006,21(5):48-52.

[9] 王忠福.城市居民旅游环境影响与社会文化影响感知问卷量表的开发[J].管理评论2011,23(8):36-44.

[10] 苏欣欣,燕子,李红伟.旅游者对旅游风景区的环境感知研究—以五泉山风景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3):239-242.

[11] 陈金华.基于环境感知的旅游型海岛和谐人地关系研究:以台湾海峡西岸鼓浪屿、湄洲岛为例[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1,30(2):22-26.

[12] 王纯阳,屈海林.村落遗产地社区居民旅游发展态度的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14,69(2):278-288.

[13] 金果·次平.略论拉萨民族节日文化的特点与功能及其发展趋势[J].西藏研究,2015(2):58-64.

[14] 陈轶,杨青山,吕斌.基于新区域地理的拉萨市城市个性维护与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12):1985-1911.

[15] 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2.

[16] 卢松,陆林,王莉.西递旅游地居民的环境感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5,28(2):230-233.

[17] 聂献忠.杭州市旅游吸引力、游客行为与旅游发展战略[J].城市研究,2000,82(3):50-53,64.

[18] 朱竑,李鹏,吴旗涛.中国世界遗产类旅游产品的感知研究[J].旅游学刊,2005,20(5):21-25.

[19] 白凯,马耀峰,李天顺.北京市入境游客感知行为研究[J].消费经济,2005,21(3):63:67.

[20] 黄泽.西南民族节日文化[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55

[21] 张宏梅,陆林.国外旅游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的有关问题综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1):88-93.

猜你喜欢

模糊数学云南
云南驿组诗
蒋正永
模糊数学方法在产教融合评价中的应用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桥梁运营阶段风险分析
漫谈“模糊数学”
聚类分析在成绩评价中的应用
不确定性数学方法的比较研究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
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环境风险评价研究
「云南山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