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实践哲学
2020-12-23曹潇月
摘要:马克思实践哲学,字面上来看,它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而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因为实践这个概念在马克思理论中处于基础地位。实践哲学是一种超越普遍性,与具体事物相联系,有可变性的哲学。实践哲学并不是旧哲学中的本体论思想,不是实践本体论,实践和行动不同,实践与人的解放息息相关,也可以说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就是人的解放的哲学。
关键词:实践哲学;马克思;旧哲学
1979年,中央编译局翻译了手稿,这给了马克思一个新的修饰词:人道主义。紧接着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教科书体系的客体化模式受到了国内多方的质疑,因此提出了教科书改革,要“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过去是自然本体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这是传统哲学的本体论。传统哲学对于马克思实践哲学这一概念的理解有偏差,教科书系统将实践放在了认识论中去理解,直接把自然界当作直观的客体去理解。教科书的错误在于将人还原到了自然界,现在要走向实践主体之路。
一、旧思维方式的弊端
作为新的提出的观点——实践哲学,那么它就是同旧哲学的思维方式是有所不同的,马克思曾作过准确和精彩的概述: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显而易见,这里用了“解释世界”一词来说明旧哲学的性质,也体现出旧哲学将哲学定义到了形而上学上,哲学的基本用途就是去探求世界的本原,“本体论”。这种与形而上学的本体论渊源一直持续到近代黑格尔。如何理解这种思维,它是一种抽象化的思维,将现实事物都归为一,然后抽象出同一的“本体”,就此来去解释万物。但这样存在的弊端就是,理论与实际相分离,理论远离现实。正如同恩格斯对黑格尔的批判:“它不在历史本身中寻找这种动力,反而从外面,从哲学的意识形态把这种动力输入历史。”“外面”一词清晰的将理论与实际划清了界限。
这种弊端还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上,第一,将人神化,想要以人的局限的思维去把握无限的存在。这个问题现在看来就是局限的认识局限住了人的认识。不会存在着完全的完满认识,不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完成不了,就是一代人也是杯水车薪。这也直接解答了为什么以往的本体论哲学没有一直延续下去,总会有一个新的本体出现来取代上一个本体。
第二,忽视了历史的先验观点,将世界看做是静止的。“本体”代表着绝对不变的唯一,是众多之中唯一的一,这样理解的话,“本体”就是在变化之外,在历史之外,永恒存在的存在。然而这种存在是超历史的,而且只能是预设出来的,它是万物生来就有的先验本性,而只有作为先验本性的存在才能够让世界依据,从而正常进展。这一点就反映出了旧哲学的保守性,以这种思维去理解世界,就会将现实世界理解成给定且合理的。
第三,抽象的本体论会使哲学变成人之外的外在力量从而统治人。作为绝对的存在,“本体”有着绝对同一的性质,这种性质使得“本体”与矛盾、否定、对立等概念都不相融合,“本体”是一,一既是一元的,也是单一的,它是万事万物的归一,故为“本体”。但是,哲学不是单一的,它是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体现着人和人,人和万物,人和世界的关系,倘若用这种一元的“本体”去解释世界,那就是将人和其他事物的关系绝对化,将人分开去看。因此,哲学这个本应是人的理想天堂学说变成了统治人的力量理论。
二、实践哲学的本质
实践哲学的本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实践哲学的基本内涵,性质是批判性和革命性,主要意义在于改变世界。作为现实存在的人,他的基础就是行为,所以若想实现人的解放,首先就要从人的实际行动,人活动的实际背景条件出发,那么哲学就要作为人活动的一部分,以此来更好的指导人去追求自由和解放。现在我们所理解的理论与实际相统一就是,理论来源于实际,理论反映出实际事物和一般规律,最后理论指导实践。倘若如此,这就又陷入了旧哲学的思维方式,理论又与实际相分离,在世界之外对实际事物进行解释说明。所以,只是用思想去尽力体现现实世界是远远不够的,而是现实要作出努力来贴合思想。这才能够使哲学真正做到“改变世界”,而不单单是“解释世界”。再此,有一点需要强调的就是马克思哲学不是科学,不是对这个客观世界仅仅做出解释说明的学科。哲学,实践哲学,是一场革命。
第二,人不是单一的存在,是具有总体性,所以这就要求实践哲学也要用总体性思维去发现问题。实践哲学的思维方式特点不仅旨在将脱离现实的彼岸存在回归尘世,还有就是一定要避免抽象化的理解人。传统哲学将人还原到了自然界,又自揣测将人理解为经济的存在,只因马克思提出物质生产活动,这很明显的是断章取义。那么该如何理解实践呢?首先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生产实践,这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两者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且相互依存,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可以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条件与环境;其次实践可以理解为交往实践,这体现的是人和人之间交往关系,那么得出社会也不是单独存在的。最后。实践还可以理解为理论实践,体现的是存在和认识的关系。
第三,人具有历史性,因为人的总体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实在慢慢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过程,人的历史性也就形成了。这也就代表着实践思维可以将人和世界当做一个过程去理解,那么实践思维是一种动态,可变化的思维。
三、总结
就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实践哲学对于旧哲学的伟大变革之处就在于思维方式的变革。其伟大意义是使哲學以一种新的姿态回归,不再缥缈摸不到,而是真真正正走入尘世,更好的服务于人类解放运动。用这种新的思维模式去连接理论与实际,要彻底摆脱旧哲学本体论的思想束缚,从而让理论服务与实践,让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发挥到极致。实践哲学强调人的总体性,历史性,只有这样,哲学才能够真正走进现实生活,改变着人的自我意识,推进哲学研究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李楠明.实践哲学是一种新的哲学形态和思维方式.黑龙江大学.2001.东岳论丛.
[6]丁立群.实践哲学:两种对立的传统及其超越.黑龙江大学2009.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7]丁立群.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孰为第一哲学?黑龙江大学.2012.哲学研究
作者简介:曹潇月(1995年-),女,汉族,黑龙江省,在读硕士研究生,黑龙江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