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智能制造生产线运动方向研究

2020-12-23何达庭

写真地理 2020年39期
关键词:智能制造生产线

何达庭

摘 要: 制造业的智能化方兴未艾,表现在生产过程,管理过程和整个企业的智能化。介绍了智能生产线的硬件和软件,智能生产线的关键技术和主要特点,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智能制造;生产线;过程智能化;管理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TD6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9.163

1 生产过程智能化

1.1 智能生产线架构

智能生产线主要采用硬件,网络和大数据技术。智能生产线的硬件基础由智能设备模块和仓储物流模块组成。智能设备模块还包括先进的制造技术,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

1)智能生产线硬件设施配备传感器,二维码和射频识别装置。生产线采集其采集的设备监控、制造检测和材料信息数据,并根据一定的安全通信协议与虚拟仿真数据一起,由生产控制模块进行分析和处理[1]。

2)智能生产线网络是双向数据集成传输模块的硬件支撑,它分为主控系统网络和执行系统子网,以及耦合生产控制模块和每个功能硬件子模块。

3)大数据技术将技术人员从繁杂的数据分析处理作业中解放出来,有效且正确地为人类的决策提供根据,实现真正的智能制造[2]。

1.2 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和主要特征

智能制造的本质是将知觉、判断、决策等人类的智能活动编入广义的制造过程中,并将其与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高度的制造和管理技术深度融合。智能制造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高度自动化的物流。通过二维码或视频识别装置确定硬件特性,然后与机器人,传送带,无人驾驶汽车等自动化设备一起实现搬运,管理和调度。

2)有机交流和感知的所有要素。基于通信和网络协议,工厂的设备,材料,环节,方法和人员等生产要素可以在智力过程中有机地联系起来,保证异构网络中互联数据的快速流动和高安全性。

3)虚拟现实的相互作用。用3D模拟实际的工厂机器,在模拟中,分析工厂布局和生产流程等是否被最优化,构筑假想生产线,通过OPC―UA通信协议连接上述假想环境,与实际的工厂进行对话操作。

2 管理智能化

工业应用中操作技术OT和信息技术IT内涵表达的层次模型为第1层-第3层(L1-L3)属于OT技术,第4层(L4)属于IT技术,如图1所示。

L1层-实物量采集,执行类型的业务和产品,如仪表和阀门,驱动器和电机,设备;

L2层工业自动化控制业务及产品,如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可编程控制器、PLC、数据采集及监控控制系统SCADA;

L3层生产调度和生产管理业务和产品,如制造执行系统MES、生产计划和调度管理APS、质量和可靠性保证QRA;

层L4-企业管理业务和产品,其核心是基于上述操作和信息技术的集成以及数据的自由流动,实现了以下目标:

1)管理信息化:企业电子文件正在逐步取代纸质文件,高效,准确的数据传输。

2)生产的实时监测和分析:首次上载到同一数据库的L3层实时数据;通过对移动终端的访问,获得多种数据,真正的基于数据的决策。

3)智能信息管理:许多企业通过信息集成和优化,实时获取指挥进度信息,有助于快速制定应急预案;维修人员可以远程监控设备运行情况,大大提高设备的正确水平。

3 智造的未来

3.1 第一代智能制造IM1.0

从人工智能AI来看,智能制造是人工智能和制造技术的交叉融合。传统的智能制造是专家系统,它代表了那个时代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成果,计算机的符號推论能力代表了专家系统的智能行为。

但是,专家系统的应用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该领域专家的知识,而且知识获取困难,缺乏问题处理的灵活性。另外,由于专家系统的适用范围狭窄,通用性低。人工智能技术以计算智能和机器学习的研究为重点,以人工神经网络为基础的深度学习DL领域的关键技术为重点。

3.2 第二代智能制造IM2.0

下一代的SM是动态的模型,其第1阶段实现基于物理系统的感知和统合,与信息系统和社会系统进一步融合,发展成更加复杂的多元系统

基于云制造CM和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智能制造模式,情感Computing和Social Computing的技术急速发展,革命性的材料附加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等)大幅削减了制造成本,预测制造和能动制造等智能制造模型。

3.3 智能制造的未来IM3.0

基于强大的智能算法和自主计算能力,IM3.0为知识收集和处理多种数据或信息,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实现“通用智能制造”。

1)泛网络化。在IM3.0时代,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了分散的网络资源,形成了统一或自主的传输协议,更有效地集成了知识网络,人际网络和物联网。

2)认知计算。IM3.0与人类思维一起,可以对制造过程中的意外情况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如更换工具,停止维护等。整个生产系统具有认知能力。

3)多种功能。在不久的将来,每个领域的IM3.0可以相互通信和相互学习,将许多领域的制造功能结合起来,扩展智能制造系统的知识领域和应用。

4 结论

我国已经建立了门类和品种繁多的现代工业体系,但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多而不精“。建设智能生产核心设备组件和受控软硬件平台产品主要依靠进口。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不高,本地化率低。要占领制造业的制高点,中国必须深入学习智能制造的基本理论,突破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才能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的良性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容磊.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分析[J].智能制造,2020(08):17-24.

[2] 熊隽,陈运军,陈林.基于多机器人的智能生产线仿真设计[J].机床与液压,2020,48(15):66-71.

猜你喜欢

智能制造生产线
方便小米粥亿级生产线投入运行
16000t锻造压力机生产线将交付
传统连硫生产线的改造
生长在生产线上
端拾器在冲压自动化生产线上应用
Hazelett生产线熔炼工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