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
2020-12-23李金亮
李金亮
[摘 要] 林业育苗是造林的基础性工作,育苗技术直接影响苗木的生长质量。基于此,本文根据甘肃省陇南市徽县苗木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实际工作实践,分析林业育苗技术,论述林木栽培管理措施,以其为更多的苗木企业和农户开展苗木生产管理工作提供有益参考,促进苗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徽县
[中图分类号] S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30-67-2
徽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秦岭南麓,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的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36 ℃,极端最高气温38.3 ℃,极端最低气温-15 ℃,平均日照时间1 726.4 h,无霜期174 d,年平均降水量745.8 mm,海拔704~2 504 m,土壤pH值 6.5~8.4,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1.09%、全氮含量0.078%,速效磷5.2 mg/kg,速效钾143.0 mg/kg,土壤容重1.2~1.5 g/cm3。徽县土质、气候、阳光等环境条件非常适合苗木产业发展。近年来,徽县把苗木产业作为全县助推精准扶贫的一项富民支柱产业来抓,先后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县”“国家侧柏良种基地”“服务精准扶贫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县”“国家银杏标准化种植示范区”等殊荣,为促进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在徽县苗木产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断优化林业种植方法和育苗技术,加快先进种植技术种植理念的推广应用,转变传统育苗方式是徽县林业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需结合徽县苗木产业发展现状和当前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总结归纳徽县当前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以便为更多的种植户开展苗木生产管理工作提供一定依据。
1 林业育苗技术
1.1 苗圃地选择及处理
开展林业育苗前,应优选优质的苗圃地,这是提高林木成活率,培育健壮林木种苗的基础。在苗圃地选择过程中,应结合所培育树种的实际情况,选择土壤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排灌方便、水电供给充足、光照充足及通风良好的种植地,且以壤土和沙壤土为宜。新开辟的苗床,在育苗前1年应对土壤进行一次全面的翻耕处理,采用深松机对种植地进行一次全面深松处理,以打破离底层,增加耕作层的深度,确保种植地能蓄积更多的水分,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进入夏季或秋季后,可对土壤进行一次清理和翻耕,确保土壤疏松多孔,增加土壤层的通透性;第2年进入春季后,将地面耙平,即可开展育苗工作。苗圃地建成后,还应充分考虑土壤自身肥力和苗木的生长特性,科学制定合理的轮作制度[1]。
1.2 种子催芽处理
播种育苗前,需对种子进行有效处理,打破种子休眠期,确保播种后种子能快速萌发、生根。种子催芽处理,主要包括药物催芽处理、温床催芽处理和水浸催芽处理3种。其中,水浸催芽处理又包括热水浸种催芽处理方式和温水浸种催芽处理方式。热水浸种催芽处理方式适合于种子外皮相对较厚的林木品种,包括山楂、银杏、美人蕉和皂角等。热水浸种催芽是将种子放置到80~90 ℃的热水中,维持这个温度浸泡一段时间,并轻微搅动,待热水冷却后,将漂浮在水面上的种子去除。热水浸种处理后,种子逐渐膨胀,将膨胀的种子捞出后放于湿润的毛巾上,然后将种子包裹好,温湿环境下催芽两三天即可完成催芽工作。对于种皮不厚的林木种子一般采用温水浸煮法,将种子放置到45~50 ℃的温水中,不断搅拌,保证此温度下浸种30 min,然后将种子捞出,放置于室温环境中的温水中继续浸泡,一段时间后捞出种子放置于湿毛巾中进行催芽处理[2]。对于某些种子萌发能力较差的林木品种,如松树、侧柏、祁连圆柏等,要采用沙藏或雪藏的方法进行种子处理。种子收获后,在距离苗床不远处开挖适宜的深沟,将种子和湿润的细沙混合后填埋至沟中,或者雨雪混合均匀后,填埋于沟中,最后在上方覆盖一层雪或者湿润的土壤,最上方覆盖稻秆,经冬季处理后,种子即会裂口萌发,第2年春季可将种子取出直接撒于苗床上,进行播种。
1.3 科学播种
林业育苗播种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播种、机械播种2种。人工播种适用于种子颗粒相对较大、苗圃面积相对较小的育苗基地,其播种方式操作相对较为简单,但需投入较高的人力成本。播种过程中,应结合林木品种的生长能力确定最佳的播种行距和株距,然后利用开沟器开挖播种沟,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地撒在播种沟中,播种完成后在播种沟上方覆盖一层湿润的细土。播种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林木品种确定不同的播种深度,以确保林木种子能够快速发芽。播种结束后,如果苗床存在断拢或者出苗不全的现象,则需进行人工补种,以提高苗圃出苗率,降低经济损失。另外,对于大型育苗基地,由于育苗面积相对较大,一般不适合采用人工播种方式,其主要选择使用播种机械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施肥、镇压等工作,机械化播种能够大大提升播种工作效率,减轻人力成本投入。不管是机械化播种还是人工播种,为提高林木种苗出苗率,保證田间墒情适宜,播种结束后应积极推广地膜覆盖技术。通过地膜覆盖能够增加土壤层温度,促使土壤蓄积更多的水分,提高林木出苗率,抑制杂草生长,可为苗木创造一个健康有利的生长环境。
1.4 扦插育苗技术
对于种子来源不广泛、颗粒相对较小、比较珍贵的林木品种,通常不采用人工播种。一般情况下,多通过采集林木的繁殖器官,如枝条、根系等进行人工栽插,可起到良好的育苗效果。现阶段扦插育苗方式已成为林木育苗的最常用方式,该育苗方式能够缩短林木育苗周期,当年生产出来的幼苗即可达到木质化水平,有利于幼苗安全越冬,提高林木育苗成效。首先,应采集插穗,选择健壮的树枝,采集两三年生的完全木质化的枝条,将其剪成15~20 cm长的插穗;其次,采集插穗后需对插穗进行分级处理,以50根为限进行打捆处理,并做好插穗的保湿工作,避免插穗失水。需要注意的是,插穗扦插前,要将其放置在生根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以提高植株的萌发能力;扦插时间一般选择在早上、傍晚或者下雨天气进行,按照既定的行距和株距以倾斜地面45°的夹角插入土壤中,确保插穗露出地面1~2 cm[3]。扦插结束后,要对苗床灌溉一次透水,并做好苗床温度、湿度的管理工作,以促进林木幼苗生长发育,提高成活率。
2 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措施
在林业育苗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制定针对性的栽培管理措施,做好苗圃的科学管理工作,可减少各种不良因素对幼苗生长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
2.1 科学施肥
育苗第1年至第2年,为确保苗木健壮生长达到木质化水平,应确保土壤中有充足的营养,以满足幼苗的正常生长发育需求,对此,需做好科学施肥工作,保证苗木根系能快速生长。当幼苗出土或者苗木成活后,应结合苗木的生产情况及时进行施肥,前期以速效氮肥为主,加速幼苗的生长发育,进入7—8月后应停止使用氮肥,避免枝条旺盛徒长,达不到木质化水平,进而影响苗木的安全越冬。秋季树叶脱落、土壤未结冻前可增施一次有机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以增强苗木抗性,为苗木根系的生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施肥过程中,需注重保护好苗木的根系,避免肥料对根系造成损伤,影响苗木成活率。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施肥后均需灌溉一次透水,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避免烧苗现象的出现。
2.2 科学间苗
林木播种后,由于苗床播种量较大,育苗前期如果不做好间苗工作,极易造成林木之间争夺养分,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苗木瘦弱,生长发育不良,植株矮化,不利于培育壮苗。为保证苗木健壮生长,提高存活率,应定期进行间苗处理,及时将苗圃中的弱苗、生长发育不良的幼苗去除,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群体结构,培育壮苗。间苗结束后,要确保苗木间的距离适宜,保证苗圃光照充足,通风良好,以促进苗木健壮生长。一般情况下,整个苗期需间苗三四次。
2.3 中耕除草
对于未采用地膜覆盖技术的苗床,在育苗期内还需做好中耕除草工作。杂草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如果苗床杂草生长过量,一方面会与苗木争夺营养,另一方面会给各种病虫害的繁殖生长提供有利条件,进而加重林木病虫害的发生,不利于幼苗健壮生长。因此,在育苗阶段应定期对苗床进行除草,可采用人工除草或化学除草等方式。除草的同时还需做好中耕处理工作,以疏松土壤,增加土壤养分供给,促进苗木根系生长发育。中耕除草深度一般结合苗木的生长情况确定,中耕深度不能过深,否则会威胁苗木根系的生长。
3 结语
育苗工作是林业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只有切实做好林木种苗的育苗栽培管理工作,才能为林业产业提供优质的种苗,利于林业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提升。为切实提升育苗质量,保证苗木成活率,则需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育苗技术,进而提高林业生产水平。另外,在林业育苗过程中,还需重点做好栽培管理工作,切实提升林业生产效率,从而推动林业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红艺.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8(24):182.
[2]陈增湘.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的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2017(4):57-59.
[3]王曉霞.现代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探讨[J].农村实用技术,2019(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