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2020-12-23吴晓燕
吴晓燕
【摘 要】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循序渐进的,需要教师多加关注,不仅要关心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要注重学生数学技能的积累,这离不开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只有形成了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才能够跟上教师的步伐,一起去探究数学世界。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学生;习惯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可以利用教学手段来激活生活、问题和实践对学生的帮助,让学生拿到学习的密钥,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自己面临的难题。
一、激活生活的密钥——培养学生留意生活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需要与学生的生活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激活生活的密钥,让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留意生活的學习习惯。数学隐藏在生活中,需要学生去发现,在蜿蜒的小路上欣赏数学的芳香,在潺潺的溪流旁摸索数学的石头。教师为学生穿插生活的场景,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的身姿。
例如,在学习“负数的初步认识”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负数,能够区别正数和负数之间的区别,学会在生活中使用负数来表达,理解0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带领学生对生活中使用负数的案例进行了学习,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负数的特点。笔者为学生准备了某地冬季的天气预报,让学生从中体会负数的应用,笔者还为学生列举了水位线的标志,帮助学生发现负数的应用。学生在笔者的带领下,知道了负数的概念和特点,看到了负数的广泛应用。接着,笔者还使学生对正数和负数进行区分,学生了解了正数和负数之间的不同,知道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这样,笔者通过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负数,为学生激活生活的密钥,使学生形成了留意生活的学习习惯。
二、激活问题的密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需要与课堂的问题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激活问题的密钥,让学生在问题中触摸数学的脉络,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学习习惯。问题可以将数学连接在一起,让数学知识像葫芦藤一样,延伸到学生的眼前。教师为学生创设数学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丈量,让学生形成探索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时,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正比例?什么是反比例?反比例和正比例有什么不同点?你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的量成什么比例吗?你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对正比例和反比例进行了学习,知道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掌握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特点。这样,笔者通过在教学中带领学生激活问题的密钥,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的学习习惯。
三、激活实践的密钥——培养学生参与实践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需要与学生的实践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激活实践的密钥,促使学生加入数学体验中来,培养学生参与实践的学习习惯。实践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了勇气,不再需要过多依赖教师的帮助。教师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也是为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参与的主体。
例如,在学习“小数加法和减法”时,笔者在教学中带领学生围绕小数加法和减法展开了运算,为学生设计了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了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过程,知道了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懂得了在计算的时候要将小数点对齐,且小数末尾的0可以简写去掉。笔者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了评价,鼓舞了学生,也指出了学生的不足,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这样,笔者通过带领学生激活实践的密钥,帮助学生养成了参与实践的学习习惯。
四、激活任务的密钥——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前预习就像是火力侦察,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学习的重难点内容,最后带着疑问走进课堂,让教师带领着一步一步揭开谜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开展预习活动,教师需要借助任务教学方式,约束学生学习的自制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更有目的地前行。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中也要时常检测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让学生从心底重视任务,久而久之,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时,教师在课前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根据已知的方向经验制作学校方位分布图。首先,教师根据本班学生数学能力的差异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预习内容。两个任务难度不同,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而方位图的绘制也为预习任务带来了一定的趣味,调动了学生的预习积极性。最后,教师在课堂中随机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方位图展示,同时鼓励大家提出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以学生问题来揭开本节课的正式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晓茜.以生为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