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这几“点”很重要
2020-12-23倪兰红
倪兰红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文指导更是如此。教学中,教师要多从学生的学习认知需要出发,让他们在反复训练中强化理解识记,这样才能让作文教学更有生机和活力。教师的作文指导必不可少,能让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的基础上产生多种构思,在主动表达思想情感的基础上获得深层次感悟。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指导具有引领作用,尤其对刚学习写作的小学生而言,能产生正面迁移影响。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要多从他们的所想、所需出发,围绕他们的表达需求,一方面活化策略指导,让他们掌握有针对性的表达方法,提高认识能力;另一方面,强化实践运用,让学生在大胆尝试和主动比较中丰富理解,形成个性化的感悟。
一、在阅读中揣摩语句:深化构思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让学生找出作者用心表达的语句,主动融入语境,深入体味其中的思想内涵,这才能激活他们主动表达的激情。学生应多揣摩作者的表达手法和技巧,在由此及彼的深入探知中获得丰富感思。学生应从阅读中积累精彩的语句,在深入揣摩中不断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主动研读中积累好词佳句,在点滴积累中形成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思维。
教师可结合阅读素材,指导学生在主动研读中形成多维度认知。教师可根据阅读素材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让学生在聚焦核心要义中产生新鲜感。如《匆匆》中有这样一段话:“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教师可建议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引导他们从第二人称叙述中体味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很多学生在主动研读的基础上,深化对语言的理解,使阅读更有深层次感知体验。此外,教师在指导学生主动研读语篇的时候,可从作者的表达意图和写作技法出发,鼓励学生围绕有价值的信息深入研讨,为更好地积累素材提供必要的帮助。
教师在指导学生研读素材的时候,要建议他们结合自己的理解,从不同的视角深入分析,在研读中形成深层次思考。教师可建议学生在主动研读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阅读发现,从写作技法的表达运用和构思认知体验出发,指导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总结经验。
二、在交流中收集意见:丰富素材
学生的集体智慧不容忽视,是学生集思广益与博采众长的重要源泉。在作文指导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交流,学习他人经验,相互学习,使作文教学富有现实意义。教师在指导学生交流时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让他们在交流和沟通中开阔眼界,形成多元的认知体验。
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的时候,应创设相关话题,让他们能在有话可说的基础上激活思维。很多学生在交流中能结合作文表达要求和相应的素材,带着好奇和其他学生沟通,为丰富语言表达素材提供必要的支持。教师在指导学生交流的时候,可关注如下几方面:(一)让学生提前做好素材准备工作,建议他们结合自己的理解不断丰富素材,从其他学生的表达中收集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在由此及彼的联想中产生多元构思。(二)鼓励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在讨论中收集背景素材,找出更多表达的切入点,以深化识记。(三)鼓励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素材,让他们在主动讨论交流中深化识记,形成多样化感思和认知,在作文中展现无限童趣。
学生在主动交流中积累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教师在指导学生深入切磋和主动探讨中,鼓励他们认真构思,围绕讨论的话题提出有意义的指导,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深化认知。
三、在实战中总结提炼:提升语言表达技巧
实践出真知,作文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激发灵感,在主动总结和提炼中掌握表达的技巧。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实战训练的机会,引导他们在总结提煉中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让作文具有深度和广度。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实践训练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在拓展延伸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要从实践训练的角度指导学生写作,让他们在归纳提炼写作技法中形成多样认知。教师在指导学生总结写作方法的时候,应该结合作文的表达要求,一方面,鼓励他们主动切磋,在竞争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以形成多样化的理解和感知;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运用多样化的表达形式,让他们在主动切磋和交流中多归纳写作的技法,在实战训练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养成主动训练的良好习惯。教师要以此为切入点优化作文教学,让学生在深入切磋和大胆探索的基础上升华认识,在主动收集中掌握多种写作技巧。
学生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观点,能够开阔眼界。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认知,展示他们的作品,鼓励他们在学习交流中大胆分享自己的构思,这有助于学生在写作总结中丰富表达的方法,并在实战中升华语言表达的能力。
总而言之,作文指导需要一定的技巧,教师要在潜心研究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学习认知发展,给他们提供实践训练的机会。此外,还要围绕学生的认知需要,给学生搭建表达的平台,让他们在写作训练中强化表达运用,这样才能让作文更有深度和广度。